一个特别的“人大代表之家”

征文选登 | 一个特别的“人大代表之家”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为充分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我省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的重要经验,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面向全社会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征文比赛。共收到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师生及其他行业的作者来稿1293篇,其中省外来稿60篇。作品从自己生活和工作经历的视角,刻画了各行各业风雨兼程的身影以及砥砺奋进的足音。今天起,贵州人大网、“贵州人大”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部分稿件,以飨读者。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一个名叫杨家山的小村寨,因为三个人的名字和荣誉而“火”了起来。他们分别是该县首家荣获农业部2012年表彰为“全国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贵州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白彩文,2015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采茶姑娘阳彦琴,2015年放弃国企丰厚待遇辞职回乡创业、努力要在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就一番事业的优秀青年白亚凌。

令人关注的是,2016年11月市、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白彩文当选为思南县许家坝镇第七届人大代表,白亚凌当选为思南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阳彦琴当选为铜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在2018年1月,阳彦琴当选为贵州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更巧的是,白彩文、白亚凌、阳彦琴三人来自同一个家庭,其中,白亚凌是白彩文三个儿子中的大儿子,阳彦琴是白亚凌的妻子,从四川资阳远嫁到贵州茶山。

茶山上的奋斗者

白彩文,1963年出生,思南县三道水乡徐家坳村白家寨组人。1995年,白彩文作为思南县乌江思林电站库区移民搬迁来到思南许家坝镇,2009年4月参与创建了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不但自己一家脱贫致富,还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民茶山就业,让昔日荒山变今日金山银山。

从一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庄稼汉到一个地方骄傲拥有26名员工的企业掌门人;从一个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过半百的中年男人,到一个敢于拼搏、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白彩文用几十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2009年4月,因思南乌江思林电站建设从三道水老家移民到许家坝镇后,年近半百但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白彩文,与几个胞弟及老家的移民商量抢抓思南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机遇,创建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努力发展生态茶,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如茶园基地的土地流转问题,厂房建设没有资金问题,技术员工问题等等。他没有胆怯,看准了市场前景,坚定不移地开始茶叶种植,想方设法谈妥2000多亩土地,规划园区,修建简易道路、水池,购买生产设备、设施,自己带领社员、当地农户顶着日晒雨淋,翻地、种苗、施农肥,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所有青苗栽种,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011年,为了生产干净的有机茶叶,他毅然开拓创新,引进一批华南农大高材生,以知识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普及有机生态茶园管理及有机茶叶加工生产技术,努力打造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有机茶叶生产厂。

2012年,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周边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上班的就业条件,吸纳了成员227人,其中库区移民成员119人,核心基地周边从事相同产业农民成员105人,重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员3人。同时,他成立贵州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生产优质有机茶200吨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3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并完善配套办公、生活、水、电、路、厂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可以加工优质有机茶青2420吨,带动周边发展茶园种植近3万亩,带动社员人均增收1.6万元、7000户茶农年均增收5.28万元。茶叶基地每年用工1.5万人次,百福源加工厂提供92个固定就业岗位。

2012年,合作社荣获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之“百家沁”品牌入选2014-2015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

近10年来,在白彩文的努力下,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凭着全县首家以移民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全市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最大的农民合作社、全市引进大学生共同创业并出让股份、开启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化经理先河、全省率先引入“自然农法”生产概念、率先挂牌“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并率先通过企业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个“首家”、“之最”、“率先”和“唯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子承父业“及时雨”

白亚凌,男,1986年出生。2009年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国中铁八局集团,2016年6月辞职离开公司回老家思南帮助父亲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当地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典型之一。

201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担任中铁八局集团昆明某公司物机部部长、多次获得“十佳理财能手”、“优秀干部”称号的白亚凌,在春节回家期间发现父亲白彩文心事重重,得知其创立的思南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因资金短缺、人员不足困难重重,非常担心几千亩茶园荒废、老百姓对企业失去信心、对茶产业失去耐心,合作社对政府没有一个交代……

2015年是白亚凌上班六年以来回家最多的一年,恰逢白彩文因车祸受伤,他担心其在高压状态下崩溃,频繁辗转昆明与老家,最终下定决心、毅然辞职,回家帮助处理合作社发展事宜。

几年来,他与四川妻子阳彦琴凭着一份执着和担当,虚心学习,发挥聪明才智,整合资源,集中合理分配解决资金困难,从点到面多方面规划发展,开源节流,引进无人机施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人工成本;推行“反租倒包”,全员参与,提高茶叶下树率,实现物尽其用,增产增收增效,建立了一套夏秋茶提质加工和名优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相关产品。同时,积极着力打造集自然风光和农事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示范园,丰富内涵,确保实现企业增收、政府增税、社员增收。

如今,该合作社新建夏秋茶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年产夏秋茶200吨,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带动基地务工人员增收1200多元。

“川妹子”情系贵州茶山

阳彦琴,1981年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农村,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曾放弃机关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毅然投身市场经济大潮,创办过建筑材料销售公司。

2014年,她嫁到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2015年,加入丈夫父亲创办的贵州山区茶企——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凭借新科技、新理念、新规划、新策略,让一个陷入困境的茶企业凤凰涅盘,带动当地茶农走上增收致富路径。

2015年12月,阳彦琴被贵州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贵州茶品牌优秀营销精英”荣誉称号;2016年7月,阳彦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2016年12月,阳彦琴当选为铜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2017年5月,阳彦琴被授予“思南县优秀春晖使者”;2018年1月当选为贵州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这位生于天府之国,嫁于乌江岸边,创业于武陵山区的“80后”阳彦琴,面对陌生的茶产业,先是做好采茶工人、走进田间地头,硬是凭着一股拼劲,虚心向茶农学习种植常识,向技术人员学习生产技能,茶叶栽培、管理、加工、营销知识一点点积累,从“菜鸟”变成行家里手。

她先后到河南、山东、吉林、天津、上海、广西、深圳、四川、湖北等地考察茶叶市场,边考察边寻找商机,为制定企业营销策略奠定基础。通过掌握第一手市场调查资料,阳彦琴的一系列企业营销举措相继出台。打造贵州茶“干净”品牌意识,抓住“多彩贵州”绿色生态环境,抓住“桃源铜仁”茶“干净”本质,抓住“思南晏茶”营养丰富特性,把“干净”一词赋予绿色、养身、健康、环保含义,融入企业“百家沁”品牌之中,努力实现茶产品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该合作社及公司坚守“干净茶经”,共获专利12项,已经完善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体追溯系统,立志让老百姓放心手中的每一杯茶,并获得自助出口相关资质。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周边妇女、老人就地在企业务工,从事茶叶管理、采摘,解决了2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面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阳彦琴与丈夫、公爹和她的同事们拟建花园观光型厂房,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建大众产品生产线;同时在茶区栽四季果树、四季花草,形成园中有果,果中有花,花中有茶的良性生态循环体,把产业做成集休闲、观光、体验、玩乐、品茶于一体的山地生态旅游茶产业,与周边村互惠互补,共同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全面小康。

在参加每次省、市、县、镇各级人代会或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时,他们所提交的人大代表建议内容,也是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纳入规划建设体系,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撰稿:铜仁市思南县人大 田维进

征文选登 | 一个特别的“人大代表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