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快受不了!這口罩還要戴到什麼時候!”

“我真的快受不了!這口罩還要戴到什麼時候!”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456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最近兩個月,因為疫情,很多人的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般,可大起大落。

前一秒可能被暖心事件感動得鼻頭一酸,後一秒又被糟心的事情氣得跺腳,然後沒過多久,又被中國力量所震撼......

一天下來,情緒就好像坐了好幾十趟過山車,最後搞到自己吃不好,睡不好。

其實啊,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需要實事求是、獨立思考、不情緒化地看待世界。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但有一句話就說,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

鮮活的例子,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武漢疫情中最受關注的社區百步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在出現病例後,居委會在門棟樓下貼出“發熱門棟”提醒,但為了保護居民隱私,沒有公佈具體哪戶。

這麼一弄,有些居民就不“買賬”了,要求公開信息,還對基層工作各種抱怨、質疑。

有位社區工作者就說:“不挨兩句罵,他們沒有渠道發洩,會更加恐慌,”

疫情期間,因為長期的壓力和危險,人平衡自己心理的資源也漸漸耗竭。

而負面情緒來不及疏解,就會造成各種負面影響,像是極度煩躁、情緒極度不穩定。

抱著這種狀態去工作、去與人溝通交流,所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那麼,我們該如何排解這種情緒呢?

我們先來看看,疫情之下,三個最容易爆發的負面情緒。

第一種,敏感。

敏感其實是個挺好的事,一個人的敏感,就像是雷達。

有人的雷達,危險到了跟前都渾然不覺,但有人就能在危險還沒發生前,就感知到危險。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個人的“雷達”越敏感,越耗費自己精力。

因為你既能發現危險,也能把噪音當成危險,不斷地給出反應,不斷地消耗精力。

特別是現在手機普及率這麼高,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很多真假難辨的信息。

很容易會混淆我們的認知,很容易就會錯怪他人,很容易就產生出更恐怖的兩種情緒,焦慮跟憤怒。

而關於憤怒這事兒,公元一世紀的哲學家塞內加曾說,憤怒其實是一種短暫的瘋狂。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就算你有很正當的理由去生氣,也不應該在怒氣的指揮下肆意妄為。

就拿之前廣州“女毒王”,在真相還沒曝光之前,很多憤怒的網友二話不說就開始罵,很多評論都不堪入目。

但後來真相大白的時候,大家就當沒事發生一樣。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最後一種的負面情緒——焦慮。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這還得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覺得我們的資源不夠用了。

比如馬上要考試了,來不及複習;比如馬上要登機了,還沒叫到滴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就分泌皮質醇之類的激素,幫助我們調動資源,這種感覺就是焦慮。

這個生理過程,可以解釋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容易焦慮。

職場有一句老話,叫活是幹不完的。

在活是幹不完的前提下,你要投入的資源,幾乎是無限的,而且無論你怎麼投入,你都感覺不夠。

長此以往,你說人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好了,再瞭解了三種疫情期間常見的負面情緒後,我們再來一一對症下藥,逐個解決。

先來說說敏感,這裡有兩個對付它的方法。

一個是升級你的雷達,或者裝更多不同種類的雷達,用更多的信號交叉驗證,分辨哪些信息是危險,哪些信息是噪音。

信息通路多了,你就能通過不同的信號類型分辨出來,哪個是飛機,哪個是蚊子。

另一個方法,就是要經常維護你的雷達,別讓那麼多信息堆在你的雷達系統裡,發出噪音。

現在很多人喜歡有空的時候做下正念冥想,就是在維護他們的雷達。

說完了敏感,我們再來解決憤怒。

其實啊,憤怒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讓那些要侵犯我們的人及時住手。

所以,憤怒帶給我們的問題,僅僅是如何表達憤怒。

《暗理性》這本書,就提到了兩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第一個,分清楚“敵意性憤怒”和“工具性憤怒”。

敵意,是單純地為了傷害而傷害,贏了也是輸了,也就是說我就是想發洩,這種生氣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而工具性憤怒,是為了達到目的,只要目的本身經過思考,這種憤怒就不會失控。

就好像今天我要表達不滿的時候,假裝生氣,讓別人知道你的情緒邊界,從而影響行為。

第二個觀點就更重要了,就是要避免因為“高權力感”而產生憤怒。

這種憤怒,就是魯迅說的那種情況:“怯者憤怒,卻抽刀向更弱者”。

這種憤怒為什麼要不得呢?

因為高權力感帶來的憤怒,維護的是你想象中的尊嚴需求,它達不成任何目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最後是焦慮,如何對付焦慮呢?

有個不算辦法的辦法,就是運動。

一運動,就等於是在騙自己的身體:我在戰鬥或者是逃跑,別分泌那些容易引發焦慮的激素。

所以,如果一個人老是被焦慮困擾,本質上是行動能力不足,困於現狀而不思變,不行動,你不焦慮誰焦慮呢?

ok,最後讓我們再總結一遍,敏感是因為身體想捕獲更多的信號、焦慮是身體調動資源的表現、憤怒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乍一看,其實負面情緒沒有什麼大不了,本質上它們都是保護我們的方式。

問題在於,我們怎麼控制負面情緒的過度表現呢?

這個問題,等著你們回答。

“我真的快受不了!这口罩还要戴到什么时候!”

這次戰疫,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

這條船上站著我們所有人,我們更應該去理解彼此。

去理解一線的那些工作人員,去相信國家的防控措施,去鼓勵那些情緒失控的人,這才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重要前提。

我們最終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到時,別忘了對彼此、特別是對一線工作者們說一句:“辛苦了,謝謝!”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了。

如果你覺得有所收穫,不妨轉發分享出去,如果你有不同的見解,也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