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桃花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春天是花的海洋,千朵萬朵壓枝低。在萬花叢中,桃花是特別出色的一種。桃花屬薔薇科植物,有白色、粉紅、深紅、紅白相間等多種顏色。桃花迎著春風綻放,在奼紫嫣紅的萬花叢中,與百花鬥芳菲,透露出一種特別的自信與華貴的神韻。桃花花色繁多,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成為歷來詩歌創作的常用素材。以桃花為題材的“桃花”詩多矣。如沈約、李白、元稹、蘇軾、陸游、謝枋得、曹雪芹等均創作了桃花題材的詩。

一講到“桃花”詩,我們馬上就會想到《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此詩運用“興”的寫作手法,把桃花與美女出嫁自然地聯繫在一起。這裡的桃花既有比喻義,也有象徵義,還有烘托的作用。美麗的姑娘就像盛開在春天裡的桃花,處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鮮豔似火的桃花把女子出嫁的熱鬧紅火的場景烘托出來,渲染開來,別有一番意境。桃花是鮮豔的,所以愛情是浪漫的。桃花是火紅的,所以愛情是滾燙的。桃花總是保持著熱烈的色彩,合宜的溫度。這色彩是愛情的色彩,這溫度是婚姻的溫度。

自從《周南·桃夭》賦予了桃花愛情、婚姻的神髓以來,後代遂出現了大量的“桃花”愛情詩。這些詩歌多與愛情有關,或者美滿,或者缺憾。桃花一朵,自有風情萬種。甚至連民間也出現了“桃花運”一詞,以表達男子被鍾愛的女子所青睞。桃花與愛情的關係牢不可破。

講到“桃花”詩,不得不提的一首經典詩歌便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與桃花,兩兩相映襯,兩兩相對照。桃花依舊開,人面早已逝。傷心的愛情從此與桃花結緣了,並且演繹出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詩人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正在憂鬱間,在都城郊外偶遇一桃花般的少女。一個是多情詩人,一位是桃花女子,一見鍾情,私定終身。次年的清明節,多情詩人來了。桃花女子卻消失無蹤。愛情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離你而去。它走的如此匆匆、如此徹底、如此決絕。

同樣飽嘗愛情創傷的還有陸游。”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一曲《釵頭鳳》道盡了他與唐婉之間愛情中最難以名狀的悽楚。所有的桃花都飄零在池閣,所以陸游失去的是整個春天。永遠相愛的海誓山盟也散落在東風裡,再也拼不出那三個字。愛情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你就在面前,而我卻相顧無言,眼睜睜地看你走遠。

花開終有時。桃花經急風驟雨的吹打不免飄零,惹來春愁三分。一分給桃花,一分給風雨,還有一分留給自己。於是詩人李賀吟道:“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紅雨成為桃花落的代名詞,也成為春愁的同義語。詞人如晦也輕輕低吟著“風急桃花也似愁,點點飛紅雨。”

桃花並不總屬於現世的愛情,有時它也屬於彼岸的理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就描繪了這樣一個所在:“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又成為一人人嚮往的理想之地,一個永遠溫暖的所在。時刻指引著前行方向,讓有夢想的人感受砥礪、獲得力量。

又是一年花開季,你可曾看到那片盛開的桃花?


又是一年桃花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