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全程簡訊:美國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德國自己口罩被截胡!

大家好,我是帶來物流前沿資訊的海綿爸爸,智全程旗下新聞資訊號。

近期,由於歐洲疫情越來越嚴重,而歐洲各國卻並未早早做好防疫準備,這使得當地醫療防疫資源十分匱乏。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一直在上演"醫療資源爭奪戰"。其中以德國攔截的國家最多。此前,德國攔截了瑞士24萬隻口罩以及一批醫用手套;也截走了意大利83萬隻口罩。甚至,連美國口罩巨頭3M公司計劃運往美國與瑞士的數輛卡車口罩等防疫物資,也被德國截下。


智全程簡訊:美國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德國自己口罩被截胡!


而現在,終於輪到德國。德國媒體24日報道,德國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訂購的600萬隻口罩在運輸過程中於東非國家肯尼亞的機場不翼而飛,竟然丟失了,丟失了......

德國《明鏡》週刊援引一名德國國防部發言人的話報道,德國訂購的是FFP2級防護口罩,在肯尼亞一座機場“消失得無影無蹤”。國防部正在調查此事。FFP2口罩是歐洲口罩標準EN149:2001中的一種,防護效能等同於美國全國職業安全和衛生研究所認證的N95口罩。

這名發言人說,截至20日,上千萬只訂購的口罩發往德國,但丟失的這個大單“太令人惱火”。德新社報道,採購緊急醫療物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具體由德國軍方操作,衛生部協助。令人意外的是,德國還稱,因為還未付款,所以丟失這批口罩,對德國來說不會造成經濟損失。也就是說,儘管德國訂購的這批口罩在運輸中丟失,但其生產商將承受這筆鉅額損失。


智全程簡訊:美國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德國自己口罩被截胡!


對於此事,肯尼亞機場管理局方面也於3月24日給出回應,在聽聞德國聲稱其600萬隻口罩在其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丟失後,機場方也展開了調查。但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2周內,機場方面不僅沒有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通過資料,也沒收到任何貨物丟失報告。因此,肯尼亞機場方面認為,"丟失600萬個口罩是一則假新聞"。

  德國成"防疫物資攔截大王"後,意大利開始多次攔截他國防疫物資,成為德國之後又一大經常攔截物資的國家。除了此前意大利攔截了運往瑞士的消毒水外,意大利還攔截了隔海相望的非洲國家突尼斯的防疫物資;意大利3月24日宣佈,依據意大利2月25日呼吸器具出口禁令,一批從一輛即將登上渡輪的卡車上運往希臘的1840套呼吸器具已被扣押。

美國尋求韓國幫忙

同時接受中國KN95等口罩標準

截止25日12時,中國以外338118例,美國55231例,美國已經連續兩天單日確診破萬。當地時間3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快速增加,美國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中心。

25日,特朗普與文在寅通話需求韓國幫助。韓國3月超66%口罩要從中國進口!美國卻喊話韓國提供物資支援?據悉,由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蔓延,眼下美國正在飽受的抗疫醫療物資緊缺的困擾。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在3月24日當天向韓國發出求助信號,喊話韓國向美國提供用於抗疫的醫療設備。


智全程簡訊:美國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德國自己口罩被截胡!


據韓聯社3月25日最新報道,隨著此前新冠肺炎疫情擴散,韓國為緩解自家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將口罩指定為迅速通關對象,以便從海外擴大進口。據韓國公佈的數據,3月2日-3月24日期間口罩進口數量2145萬個,進口金額為1139.4萬美元。其中,中國為韓國3月口罩最大的進口來源,佔比高達66.4%。特朗這個請求有些......

近日,歐美緊急放寬口罩等防疫物資准入要求(CE認證和FDA認證),需要機構認證的產品在完成合規性評估程序之前(即取得CE/FDA標誌之前)可以先出口,但是要確保認證工作會繼續完成。(詳情查看文章:歐美緊急放寬口罩等准入要求)另外關於口罩出口請查看文章:海關權威發佈:口罩出口通關貿易措施指南來了 | 附各國准入條件

日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佈《優化N95口罩供應策略:危機/替代策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N95口罩供給不足時,按下表中標準生產的口罩,是N95口罩合適的替代品。其中包括採用中國標準GB 2626-2006 和GB/T 18664—2002生產的口罩。


智全程簡訊:美國認可中國口罩標準,德國自己口罩被截胡!


中國工廠正在為世界夜以繼日生產呼吸機

彭博社3月23日報道

原題:中國工廠正夜以繼日為米蘭和紐約生產呼吸機

隨著疫情令全球死亡人數不斷升高,從米蘭到紐約的醫生們都在不顧一切尋求呼吸機。隨著幾十個國家的訂單紛至沓來,中國生產商的業務量急劇飆升。誼安醫療並非唯一爭分奪秒生產呼吸機的中國企業。

“中國的所有呼吸機工廠都已達到產能極限,全力滿足國際需求”,某醫療器械電商平臺的供應鏈主管吳傳普(音)說,該平臺每天都收到六七十個新訂單,其中許多來自各國政府。

由於需求居高不下,美國已允許車企改產呼吸機。但吳說,與企業能迅速增產的口罩或溫度計不同,呼吸機的生產門檻更高,“擴大這種生產線需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還牽涉到人員培訓。”李凱說:“無論從速度還是質量來看,這場抗疫戰爭都是對‘中國製造’的考驗。”

加拿大《環球郵報》3月23日文章

原題:中國製造業正竭力滿足(世界)對呼吸機和口罩的需求

連日來,李峰偉(音)一直在接聽數量多得令人發狂的電話,來自全世界。打電話的人都想要其公司的產品:呼吸機。“問題是需求已超過中國的產能,”在天津某呼吸機制造公司當經理的他說,“我們正擴大產能,希望幫助人們度過困境。但無法一蹴而就。”

中國正在創造以創紀錄的速度生產全球所需醫療用品的歷史。但隨著全世界都難以籌集到醫務人員和患者急需的物資裝備,中國製造商和國際買家都告誡不要太過寄厚望於中國的龐大製造業。“中國人絕對正努力幫助加拿大”,加拿大大學校友聯盟成員弗蘭克·金說,但畢竟中國能提供的產品有限。此外,隨著航空公司紛紛取消全球航班,或許僅增產呼吸機還不夠,訂單交付變得越來越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