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一)

1987年,鐵嶺曲藝團第一次進入瀋陽演出,團長許平偉年輕且富有開拓精神,他對自己團裡的演員很有自信。事實證明,演員們確實出色,表演在瀋陽引起轟動。

那次演出的主打劇目是《大觀燈》,趙本山飾演盲人白蓮燈,潘長江飾演瘸腿的西二和尚。兩人的表演惟妙惟肖,以至於表演結束,一些好心的觀眾把二人圍住,希望能為國家的助殘事業獻上一份愛心。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潘長江與趙本山

1987年,《大觀燈》在瀋陽演了五六百場。憑藉著《大觀燈》的火爆,趙本山調入鐵嶺民間藝術團,成為“公家人”,這一年,趙本山30歲。

30而立,對趙本山來說,算是立住了。只是他可能想象不到,30歲這一年的際遇,冥冥中也奠定了他另一段人生的基礎。

《大觀燈》在瀋陽的成功讓團長許平偉很激動,藝術團從瀋陽青年劇場搬到了和平大劇院,門票一再上漲。躊躇滿志之際,遼寧省文化廳的人找上門來,要求許平偉停演《大觀燈》。

徐偉平在其後瞭解到,是一幫盲人將趙本山告上了遼寧省文化廳。他們說趙本山在《大觀燈》裡的表演是對盲人的侮辱,放出話來,要把趙本山的眼珠子挖出來,讓他成為真正的瞎子。

許平偉明白,《大觀燈》是藝術團的靈魂,不能停演,趙本山是劇團的臺柱子,更不能成為真正的瞎子。許平偉自信藝術團演出的內容都是健康向上的,很可能是盲人們誤解了。他來到瀋陽市文化局,請文化局出面幫忙。

文化局的領導對藝術團在瀋陽的表現非常讚賞,馬上找來瀋陽市民政局,請他們出面做盲人們的工作。瀋陽市民政局和殘聯出面後,問題得到了解決,盲人們不再鬧事。

盲人們說趙本山侮辱盲人,實在是冤枉了他。在成為“公家人”之前,趙本山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跟著瞎子二叔學藝,順便賣藝過活。長期走街串巷的賣藝,趙本山掌握了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尤其是三絃功底尤為突出。這段苦難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財富,瞎子二叔也是他一生孝敬的親人。

“盲幫”的風波由政府出面解決了,對於趙本山來說,這事還沒有結束。按照藝術團的說法,趙本山是完成本職工作,表演沒有問題。趙本山沒有這麼想,他明白,想要有更好的前程,他需要做的不只是藝術上的進步,還需要懂得識大體、顧大局。

“盲幫”風波後,趙本山主動為殘疾人舉行義演,支持殘疾人事業。他在北京、在瀋陽都舉行了義演,把演出所得捐給了中殘聯。趙本山的義演獲得了殘疾人的支持,也得到領導的賞識,趙本山也順利藉此契機將自己的影響力從遼寧向東北三省輻射。

(二)

1987年春節聯歡晚會,姜昆和搭檔唐傑忠表演了由梁左創作的《虎口脫險》,這段相聲後來成為姜昆的代表作之一。當時的姜昆已經是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紅到發紫。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姜昆、唐傑忠表演《虎口脫險》

這年8月,姜昆帶團到瀋陽演出。京城的一流藝術團,在瀋陽卻沒有打響。臺下的觀眾時不時撂出一句話“跟俺們鐵嶺團的趙本山差遠了”。姜昆很好奇,偷偷的來到鐵嶺民間藝術團,趙本山的《大觀燈》正在上演。

看完趙本山的演出,姜昆意識到,趙本山應該走到更大舞臺。哪裡還能比瀋陽更大呢,北京。姜昆找到趙本山,表達了推薦他上春晚的意願。趙本山意識到,他的春天來到了。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唐傑忠、趙本山和姜昆

回到北京,姜昆沒有食言,他把趙本山推薦給央視導演袁德旺,袁德旺當時正在準備國慶晚會。趙本山抓住了機會,當年國慶晚會的第一個節目就是趙本山表演的《1+1=?》。趙本山打開了央視的大門,接下來,就是走上春晚的舞臺。

1988年春晚,趙本山提前錄製了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全鐵嶺的人都知道他上了春節晚會,但後來他的節目卻沒播,趙本山一直等到電視裡打出“再見”。後來趙本山找到領導,領導告訴他,演出的錄音不合格,是技術問題。

沒能在春晚露臉,趙本山有些失落。接下來的1989年春晚,趙本山的節目因為語言問題,再一次無緣春晚。

1989年下半年,新一屆的春晚籌備委員會在開會選擇節目,馮鞏拿出一盤錄像帶,這是馮鞏託人從瀋陽帶回來的,錄像帶的名字是《東北最紅笑星趙本山專輯》。再一次進入春晚視線的趙本山這次沒有讓領導失望。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東北最紅笑星趙本山專輯》

1990年春晚,趙本山和黃曉娟搭檔表演《相親》,從此一炮而紅。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黃曉娟出演《相親》

(三)

趙本山接下來的路走的尤其順,那些日後與他越走越近又漸行漸遠的人開始出現在他的生命中。

1993年春晚,趙本山憑藉《老拜年》,連續三年登上央視春晚並獲得節目評選一等獎,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小品之王。

這一年的合肥相聲節上,一個叫範偉的相聲演員憑藉原創的相聲作品《要賬》,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在此之前,範偉是瀋陽曲藝團年齡最小資歷最淺的演員,沒有多少上臺機會。這促使他開始自己創作相聲作品。相聲節上的獲獎,是對範偉表演能力和創作功力的肯定,也是範偉人生道路的轉折。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範偉表演《要賬》

1994年春晚彩排前,趙本山因為家中有事,沒能及時趕到臺裡報到,導演組為了給他一個“教訓”,沒有讓他參加當年的春晚。這也給了趙本山尋找新搭檔的機會。轉過年的1995年,趙本山搭檔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範偉,表演了《牛大叔提幹》。新的搭檔,新的創作形式,不變的是,趙本山依然是春晚的小品之王。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範偉出演《牛大叔提幹》

與範偉的合作很順利,1996年的春晚上,兩人繼續搭檔出演了《三鞭子》。

1997年,兩人繼續合作《紅高粱模特隊》。正式演出之前,趙本山遇到了麻煩事,劇本需要修改,但是編劇臨時有事改不了,與趙本山早有相識的高秀敏向他推薦了何慶魁,何慶魁沒有讓趙本山失望。自此,一個由趙本山、範偉、高秀敏三位演員,加上同樣從東北出來的編劇何慶魁組成的小品創作天團誕生。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範偉出演《紅高粱模特隊》

(四)

高秀敏屬於年少成名。1982年,時年25歲的趙本山在遼寧省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中出演拉場戲《摔三絃》裡的盲人,這是他第一次獲得成功。也是在這一年,23歲的高秀敏進入扶余市民間藝術團做演員,因為業務技能突出,沒幾年就被推選為藝術團副團長。

高秀敏早在18歲就認識了何慶魁,但是直到1989年,何慶魁41歲時,高秀敏才開始演出由何慶魁創作的作品。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高秀敏和何慶魁

高秀敏欣賞何慶魁,所以當趙本山需要小品編劇時,高秀敏毫不猶豫的推薦了何慶魁。小品天團的生命力在1997年後持續迸發,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接連出演了何慶魁創作的《拜年》《賣柺》《賣車》《心病》等作品。即使沒有高秀敏,何慶魁也慷慨的為趙本山創作了《昨天今天明天》和《鐘點工》。

(五)

蜜月總有結束的一天,幾個人對於小品天團的解散有不同的看法。

2004年春晚,何慶魁創作了小品《送水工》,這一次趙本山沒有選擇高秀敏參演。在原定的宋丹丹因為家庭原因缺席後,高秀敏還是答應了趙本山幫忙的請求。最後一次彩排前,高秀敏在老家的姐妹求助她參演自己承辦的一場演出,高秀敏沒有拒絕。這導致她和趙本山沒有提前排練修改後的劇本,節目審查時,兩人的表現不理想。

趙本山對節目是有要求的,他覺得不能因為你一個人的原因讓大家都不好。趙本山的責備刺痛了高秀敏的自尊。是我為你推薦了何慶魁,是我配合你出演了春晚的節目,你不能這麼指責我。高秀敏與趙本山大吵了一架。

轉過年的2005年,何慶魁的大兒子因車禍去世,何慶魁痛不欲生。一直與何慶魁保持情侶關係的高秀敏也很傷心,只是大家想不到,10天之後,高秀敏竟然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去世前,高秀敏也沒有和趙本山和解。

(六)

漸行漸遠的不只是趙本山與高秀敏,還有範偉。

範偉是文化人,儘管在趙本山的作品裡,範偉總是以丑角、被戲弄的形象出現,但是範偉有更高的藝術追求。從相聲到小品,他一直在追求更大的藝術舞臺。

趙本山對範偉是有提攜之恩的,不只是春晚,趙本山還把範偉帶進趙家班創作的影視作品中。

2003年,趙本山成立了“本山傳媒”,這是一家遼寧省文化廳直屬的民營文化企業。本山傳媒先後創作了《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等電視劇,早期的高秀敏、範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範偉在《劉老根》中出演“藥匣子”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本山傳媒”是趙本山的企業,這不止體現在企業名稱上,還體現在員工管理上。本山傳媒的大部分演員是趙本山成名之後所收的徒弟。從江湖來的趙本山,也將江湖的師徒關係帶進了企業。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與徒弟們

江湖的關係不適合範偉。

趙本山把範偉當徒弟,範偉以為自己是趙本山的兄弟。在範偉有能力可以自己闖蕩的時候,他選擇了離開。2005年,二人合作完《功夫》之後,二人再也沒有一起走上春晚。

(七)

趙本山似乎經歷了政治上的風波,2011年春晚之後,趙本山許久沒有再等上央視春晚。但是趙本山沒有離開,本山傳媒製作的《鄉村愛情》已經拍到了第12部,斷更多年的《劉老根3》也在15年之後重回屏幕。《劉老根3》裡,趙本山盡顯老態,白髮大肚。不需要化妝,此時的趙本山是實實在在的老人了。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劉老根3》劇照

趙本山是離不開鄉土的人,他的藝術創作是靠著鄉土文化成長的。

不難看出,趙本山的眾多作品都是以農村人進城為題材,用一句比較有逼格的話來描述,趙本山的作品體現的是“農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兩種不同價值觀的碰撞”。

趙本山看到了時代的痛點,中國城市化的過程中,進城農民在觀念和現實中的落差造成了強烈的碰撞,這總碰撞是有喜劇火花的。趙本山用他極富表現力的肢體和語言將這種落差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在那個時代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八)

鄉土文化基因給趙本山帶來了事業上的成功,也註定了趙本山性格中“怯懦的獨裁者”基因。趙本山以一種家長式的管理辦法來管理著“本山傳媒和他那些徒弟。

他收了四十多個徒弟,管理著近千人的公司,他給那些“多到連名字都叫不全”的徒弟們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他們如有違反規定,會面臨直接的經濟懲罰。

“我靠錢約束他們,你犯錯就嚴格按照規定交錢就完(事)了。”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在《楊瀾訪談錄》

趙本山對於自己的絕對權威是有迷戀的,毫不避諱別人稱他為“獨裁者”。只是這個獨裁者,在更大的時代背景下,又謹小慎微的讓人驚訝。

趙本山不止一次的提起過“有點兒名,都是這麼多年黨的培養。” 也會在十八大閉幕後忙不迭地表明忠心:“在新一屆領導的人帶領下,我們全中國人民會有更幸福的日子!”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在人民代表大會上

他的謹小慎微來自於他的成名之路受過貴人相助的實惠,於是他比所有人都更知道怎樣用“唾面自乾”來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九)

在2018年尾聲,一首源於趙本山的小品臺詞混剪的“單曲”突然在網絡上爆火,成為“B站”新興“鬼畜明星神曲”和“抖音”無數短視頻的“BGM”。新的傳播形式與趙本山多年不變的傳統臺詞在混搭中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

這首歌正是被刷屏無數的《唸詩之王》。這首歌至今仍是B站的“鎮站之寶”。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滿屏彈幕的《唸詩之王》

趙本山說出“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代背景正是那個“神一般的1999年”:經濟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文娛事業也是欣欣向榮,堪稱真正的“文體兩開花”。那是趙本山輝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趙本山擁有了獲得一切的資本。如今,趙本山擁有了一切,又好像在這個時代一無所有。

在他四處走穴的微末之時,榮城的一個活動主辦方聽說他“特別能喝酒”,就想要和他打個賭。他們約定“比賽喝酒”,如果趙本山“喝倒下了”,那麼他在當地“七場演出都算義演”,如果對方“喝倒了”那麼他買的那輛“還沒辦牌子”的新車當場送給趙本山。

比賽的結果是對方進了醫院,而“剛剛喝完”的趙本山卻“面不改色”,甚至緊接著就“繼續演出去了”。

他就這樣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臺車。

他在採訪中談及這件事時,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會罕見地開懷大笑,眼神飛揚彷彿有光。

娛圈微科普——趙本山:我不是念詩之王

趙本山在《說出你的故事》

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