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國電影《流感》


看韓國電影《流感》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流感》,有好幾次感動的流淚了。有一些感想想說說。

影片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一批偷渡客帶來的流感傳到了韓國的一個城市,流感開始大面積迅速擴散。政府出動軍隊把整個城市的人民封閉起來進行管理治療。後來市民看到了真相,原來政府並不是在醫治他們,而是要把他們都消滅掉。於是暴動開始了,他們突破了封鎖,準備前往首都首爾。因為只有把病毒傳染到首都,政府才不會把他們都消滅。在路上政府出動軍隊準備對這些暴動的市民進行屠殺。後來因為發現了抗體,國家停止了屠殺。

電影、故事基本上都是從個體的角度去描寫整個事件。這樣的描寫可以包含更多的細節,能夠讓觀看者更容易想象、更容易感受。觀看者這樣才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之中,才會更容易動感情。為什麼看歷史書中災難事件的時候,我們很難傷心動感情?就是因為歷史書都是從宏觀角度來敘述描寫這些事件,缺少細節的描寫。

流感的事件涉及的面很廣,是一件社會事件,對整個城市的人民都有影響。但是影片還是主要從個體的角度來描寫。這個個體的角度就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主線。這條主線就是一個消防員愛上了一個女醫生,並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幫助女醫生與女兒的過程。

一個好電影一定會包含許多好的元素。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影片中幾乎涵蓋了可以感動我們的所有元素。

從情感的粒度有:愛情 — 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的愛;親情 — 女主人公對女兒的愛;友情:男主人公與同事之間。

從人物的粒度有:帥哥、英雄—男主主人公姜智久;美女—女主人公金仁海;單純可愛的孩子—女主人公的女兒美日;

影片的衝突,也就是事件發展的原因,也就是背後的動力。大多數的事件背後的動力都是人推動的。消防員為了愛情、女醫生為了女兒、偷渡客蛇頭為了錢財、軍隊大哥為了自己的性命、議員為了自己的前途、總理為了國家與世界、總統為了國民、美國官員為了本國利益。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他們的動力,所有的動力共同作用於整個事件,推動整個事件的發展,情節才慢慢展開。

這是我第一次寫電影的觀後感,嘗試著使用拆解的手法來分析。我認為分析電影與分析事件基本原理都一樣。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理解事情之所以出現的背後原因。在分析背後原因的時候,基本方法就是拆解法,提取事情的基本元素逐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