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無線充電雖然已經是每臺旗艦手機的標配功能,但對於那些不感興趣的用戶來說,依然覺得只是個噱頭,而對於那些喜歡的用戶來說,則是提供了一種更方便的充電體驗。因此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要,大家熟知的紫米公司也開始將無線充電技術帶到了自家的移動電源產品線上,並且推出了一組ZMI無線充移動電源套裝。通過這次的上手體驗,讓我們看看這組套裝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

外觀上手

整個套裝的包裝設計非常簡單,直接把移動電源的外觀展示在了白色的包裝封面上。由於是套裝,所以封面的右上角還特意提示了包裝內附帶有一條USB-A to Lightning的數據線。除此之外,封面上最亮眼的應該就是靠近包裝底部的MFI認證標誌了,因為這是蘋果公司授權第三方配件廠商的的認證標準。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包裝的背面是滿滿的產品信息介紹。中、英雙語的描述,可以看出紫米對這款移動電源的客戶定位並不只限於國內的用戶。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打開包裝後,裡面的配件其實並不多。除了一份簡單的使用說明書外,還有一條外包裝上提到的USB-A to Lightning數據線。這條黑色的數據線總長度大約在40cm左右。尼龍編織的線纜,加上兩端插頭上的加固處理,很好地增加了數據線的耐用度。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純黑的外觀配色加上金屬的磨砂光澤,使得整個移動電源看上去非常的硬朗。也因為外殼採用的是鋁合金金屬,所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耐摔防撞能力,使用起來可以更省心。

只是當看到這款移動電源的三圍,149.9*71.6*18.4mm。如果以iPhone XR來比喻的話,移動電源本身的厚度已經比兩臺iPhone XR重疊起來還要厚了。假如和手機一起拿在手上充電,可以假想一下同時三臺手機拿在手上的感覺。

而且在重量上,紫米的這款移動電源要就比其他同樣10000mAh的移動電源還重上不少,並不合適拿在手上邊走邊充。固定位置的使用應該才是它的最佳使用場景,例如放包包裡或桌面上。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移動電源正面充電面板的ZMI LOGO位置,也正是無線充電感應線圈的位置,方便手機擺放時能夠對準感應區域,保證充電效果。

用過無線充電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充電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機擺放的穩定性。為了避免手機從充電面板上滑落,紫米的這款移動電源在充電面板上,特意覆蓋了一整面的類膚質的防滑硅膠材料。但有利也有弊,類膚硅膠材料的最大缺點也就是容易沾染灰塵,如果不定期去清理充電面板就會看起來很髒很髒。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在移動電源的頂面,從左到右分別是輸出用的USB-A接口、雙向傳輸的USB-C接口以及輸入用的Lightning接口,基本滿足了市面上常見接口的使用需求。除了接口之外,在頂面還有電量指示燈、無線充電指示燈和一顆電量檢查鍵。

在兩個輸出接口的下面,通過數值對最大功率進行了描述。其中USB-A的輸出為5V/2.1A,USB-C的輸出分別為5V/3A、9V/2A、12V/1.5A。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移動電源底部的銘牌的位置,羅列了移動電源的各種相關參數和認證信息。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背面的留白處理,則完全展示了移動電源的磨砂金屬質感。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充電性能測試

當點按頂部的電量檢查鍵,旁邊的四顆電量指示燈就會通過亮起數量來表示移動電源當前的電量情況,每顆指示燈代表25%的電量。確認電量足夠之後,下面開始移動電源的充電測試。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按照頂部接口的排列順序,測試先從最左邊的USB-A開始。這個接口支持單向的5V/2.1A輸出,最大輸出功率為10.5W。使用USB-A to C線給小米9充電進行測試,監測儀上實時顯示的數值為5.07V/1.48A,功率在7.50W左右。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當給紅米Note4X充電時,USB-A的輸出值反而可以達到5.04V/1.89A,功率在9.52W左右。看來這款移動電源的USB-A接口應該對小米9進行了限制。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然後使用套裝裡的USB-A to L線給18款iPad充電進行測試,監測儀上實時顯示的數值為5.02V/2.06A,功率在10.34W左右。雖然能夠跑滿USB-A接口最大的輸出功率,但這並不是18款iPad的最大充電功率。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接著開始測試USB-C,這款移動電源的USB-C支持5V/3A、9V/2A、12V/1.5A的輸出和輸入,最大功率可以實現雙向的18W PD快充。使用USB-C to C線給小米9進行充電,實測顯示的數值為9.05V/1.79A,功率在16.19W左右,達到了PD快充的速度。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對於不支持PD協議的18款iPad,使用USB-C to L線充電時,實測顯示的數值為5.05V/2.38A,功率在12.01W左右,可以跑滿Apple的2.4A的充電標準。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在USB-C的輸入功率測試上,使用USB-C線給移動電源自身進行充電,測得實時數值為9.11V/1.89A,功率在17.21W左右,能夠開啟PD快充模式。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除了USB-C外,移動電源上的Lightning接口也支持5V/2.4A,最高12W的單向輸入。使用套裝裡的USB-C to L線給移動電源自身進行充電,測得實時數值為5.17V/1.97A,功率在10.21W左右,相比USB-C的快充模式要慢上不少。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通過以上的測試可以看到,雖然套裝裡的單一一條的USB-A to L線就能夠滿足iOS設備和移動電源自身的充電需求,方便外出使用時攜帶。但可惜這個USB-A接口給iOS設備充電時並不是最快的速度,甚至連蘋果的2.4A標準都達不到。而Lightning接口給自身充電時也不是最快的,只能以2.4A標準進行充電。明擺有著一個支持雙向18W PD快充的USB-C卻無法使用,想使用這個接口還需要另外購置對應的數據線,失去了套裝在於給用戶完整體驗的意義。

另一方面,由於紫米的這款移動電源USB-A和USB-C都支持輸出,實測給手上的iPad和小米9同時充電完全沒問題。只是兩口同時輸出時最大隻支持5V/3A,15W的總輸出功率,導致每臺設備比各自充電時的速度會慢很多,比較適合手上的多臺設備需要應急充電時使用。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假如這些充電的設備裡有像藍牙耳機、手環這類的小型電子產品的話,雙擊電源檢查建還能開啟小電流的充電模式。

接下來就開始測試自己最喜歡的無線充電了。紫米這款移動電源最高支持10W的無線輸出,算是現在移動電源裡面最高的無線充功率了。而且只要符合QI標準的設備都可以使用,給iPhone充電時也能夠達到iOS設備現階段能支持的最大7.5W無線充電功率。

在開始使用無線充電之前,需要先短按一下電量檢查鍵來激活無線充電模式。激活之後,旁邊的無線充電指示燈便會以呼吸燈的狀態作為提示。這時將手機放到充電面板上的ZMI LOGO位置就能正式開始無線充電,無線充電指示燈會也從呼吸燈轉變為常亮。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實際測試下來,半小時左右可以給小米9充進33%左右的電量,充電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而且充電的過程裡也沒有明顯發熱情況出現,畢竟鋁合金外殼有著不錯的導熱能力。

在無線充電方面,如果移動電源自身正在充電的時候,那麼不需要另外按一下電量檢查鍵,只要把手機直接放到充電面板上就能進行無線充電,移動電源馬上變成無線充電板。

對於這種邊充邊放的場景,下面也分別來對USB-C和Lightning的輸入進行測試。首先可以看到,對比移動電源USB-C純自充狀態時的17.21W,由於移動電源內設定的功率調節,當邊充邊放的狀態下USB-C輸入值被控制在9.10V/1.68A,功率在15.19W左右。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而換到Lightning接口時,測得的輸入值與純自充狀態時並沒有明顯改變,保持在5.16V/1.98A,10.21W的功率左右。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所以從測試邊充邊放得到的輸入值數據,也側面說明了假如想充分調動這款充移動電源的性能,最好還是入手一條USB-C線去好好利用PD快充的優勢。套裝裡配套的USB-A to Lightning線,只管“能用”而不管“好用”。

既然無線充電也是出一種輸出方式,那麼有線無線可以同時輸出嗎,對於輸出值又會有多少的影響呢,接下來繼續測試一下。

首先,讓移動電源處於有線無線同時輸出的狀態,然後同樣先從USB-A開始測試。實測此時iPad的輸入值為5.01V/2.07A,功率在10.37W左右,與單口充電時的數值變化不大,跑滿USB-A最大的輸出功率。說明在這種的充電場景裡,移動電源會優先對USB-A進行輸出。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保持同樣的有線無線輸出狀態,換到USB-C進行測試。實測此時iPad的輸入值為5.08V/1.43A,功率在7.26W左右,相比單口充電時的12.01W輸入值要下降了很多。說明在這種的充電場景裡,移動電源並沒有優先對USB-C進行輸出。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相同的充電設備,相同的充電方式,不同的充電接口,卻有不同的充電算法。看起來很複雜是不是,那麼倒不如直接三臺設備一起充吧。經過實測完全沒有問題,只是三臺設備同時充電的話,移動電源最高的5V/3A,15W的總輸出功率也就說明這三臺設備已經跟快充體驗沒有任何關係了。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總結

只要能夠接受紫米這款移動電源的重量,那麼18W的PD雙向快充,多樣的充電方式,豐富的接口配置,這些所有的特性都能給實際使用時帶來不少的便利。但假如日常使用中多為移動的場景,那麼挑選其他主打輕便的移動電源款式會更為適合。

而另一方面,如果以整體的套裝體驗來說,紫米這款移動電源套裝配套的單一USB-A to Lightning線,只能是滿足基本的功能使用。想要更好的充電體驗,還需要另外單獨購買對應接口的USB-C線材。特別是現在以快充為主的充電需求,也使得套裝內的這條Lightning線似乎缺少了最重要的說服力。

還差一條USB-C線,ZMI無線移動充套裝上手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