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為100多隻野生獼猴建“花果山”供遊客觀賞

3月20日,瀘州市古藺縣白泥鄉菜板村三臺猴區豎起兩面大旗:位於猴群出入區域最高處的一面,寫著“白泥猴山”;猴群棲息山洞外豎的一面,寫著“齊天大聖”。把三臺猴區命名為“白泥猴山”,在環猴群棲息地打造一座“花果山”,為猴群建一個“保護區”供遊客觀賞,這是菜板村今年上半年將完成的一件要緊事。

100多隻猴子的大家庭

白泥鄉菜板村三臺猴區遠近聞名,這裡聚集著100多隻獼猴,相當於一個100多口人的大家庭。

早些年,這裡就有猴群出沒。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及村民保護意識增強,猴群規模逐漸發展壯大。

數量不斷增加,為了生存,猴群要四處覓食,附近農田裡的莊稼就成了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菜板村群眾對此是“又愛又恨”。7組村民陳英章說,剛把玉米種進土裡,猴群就趁沒人的時候偷偷來刨食。種子上沾滿糞水,它們還會先用爪子擦乾淨再吃掉。

“但是,村民們也知道,猴子是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儘管它們要破壞莊稼,但是也為村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村民閻登榜表示,隨著猴群規模越來越大,肯定會吸引更多遊客慕名而來。有了大量的遊客,當地群眾就可以藉機銷售土特產、開辦農家樂,實現多渠道增收。

既要不傷害猴群,又要保證其正常生活,該怎麼辦?白泥鄉政府聘請村民閻國維當起猴群保護員,每天定時為它們投放食物,並阻止它們下山禍害莊稼。相關經費,則暫時通過村集體經濟收益解決。

猴群成菜板村“明星隊伍”

都說猴子通人性,菜板村的獼猴也不例外。

“這一百多隻獼猴就是一個大家族,長幼尊卑分得很清楚,成員之間特別相親相愛。”閻國維說,每天“開飯”時,猴子們會讓帶著孩子的猴媽媽先吃,它們吃得差不多了,其他猴子再“上桌”。

在這個“家庭”中,一隻瘦小的猴子有些特別,它每天總是最後“吃飯”,閻國維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候小菜”。

“‘候小菜’就像猴群中的哨兵,負責家庭成員就餐時的警戒任務,適時為大家傳遞信號。”閻國維說,“候小菜”非常敬業,其他猴子都在開心地用餐時,它不為所動,時刻密切注視周圍動向,等大家都吃飽散去後,才去吃地上剩下的玉米。

對三臺野生猴群管理規範之後,如今猴群已能和村民們和諧相處,也成了菜板村的“明星隊伍”,每年都會吸引數千遊客關注。

白泥將建野生獼猴保護區

2019年,古藺境內的赤水河旅遊扶貧公路全線貫通,這條公路正好從三臺猴區經過。便捷的交通條件,讓菜板村發展旅遊產業的藍圖開始“變現”。

2020年3月21日,白泥鄉政府和菜板村委會將兩面旗幟插到了三臺猴區,標誌著三臺猴區觀光園建設正式啟動。

白泥鄉政府工作人員羅勇告訴記者,藉助猴群發展觀光旅遊是鄉上早年的規劃,但過去因為交通條件差,一直未能付諸實施。隨著赤水河扶貧公路修通,菜板村的交通瓶頸得以打破,旅遊產業發展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菜板村的當務之急是把三臺猴區觀光基礎設施建好,劃定猴群生活區域。”羅勇介紹,觀光基地規劃建設近2000平米,包括停車場及生活區;猴群生活區域基本維持現狀,除了對劃定區域進行打圍,防止猴群到處亂竄外,還將在猴子棲息山洞前的亂石周圍種上藤蔓,打造出適合猴群生活的“花果山”。

據瞭解,白泥鄉野生獼猴保護區(白泥猴山)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打造。屆時,白泥鄉還將結合鄰近的天門湖河道峽谷自然風光打造一條旅遊觀光線路。同時帶動沿線脆紅李、葡萄、核桃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既能鞏固全村的脫貧成果,又能實現農旅結合帶動鄉村振興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