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延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請老師轉給家長

開學延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請老師轉給家長

受疫情影響,全國大多數地區學校尚未開學!作為家長,應該利用假期延長的這段時間,先努力培養孩子的習慣。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範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影響學習成績的習慣



1


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


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

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要善於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


我們觀察事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所言之書,是專指《尚書》,今天可以理解為: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而應該批判地吸收。清代學者王夫之說:“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這都是在強調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5


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


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


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8


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9


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


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11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

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開學延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請老師轉給家長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步驟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註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複查;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


第二步:控制時空,約束自己。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比如,一箇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遊戲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機了,可是,一走近遊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不讓一日虛度,不讓一時空耗。在空間上,嚴格控制自己的活動範圍,歌廳、舞廳、遊戲廳、錄像廳、檯球室等遊樂場所,無論自己多麼好奇,無論別人怎麼引誘,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許多同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比如,發現自己的字寫得不規整了,發現上課時自己精神溜號了,發現自己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發現自己躺著看書、看電視了,發現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時思考問題了......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下面總結了一些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培養的好習慣,家長們可以參考。


針對小學1-2年級的孩子們


1.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初步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外出、回家主動與家人打招呼 外出與回家時主動與家人打招呼;見到師長同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主動問好;不說謊。 3. 按時上學 按時上學,積極學習遵守校規、班規和家規;公共場合能夠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購物、乘車自覺排隊。 4. 養成讀書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努力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樂於探索求知,養成讀書習慣。
5. 早睡早起 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習慣,講究衛生,衣著乾淨整潔,學會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齊。 6. 樂觀向上 讀、寫、坐、立、行姿勢正確;飲食衛生,認真學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樂觀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護意識。 7. 用餐不剩飯和菜 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水龍頭隨手關緊,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 8. 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 初步瞭解社會;學會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嘗試體驗公益勞動,瞭解志願者和志願精神的內容。

針對小學3-4年級的孩子們


1. 會唱國歌 升降國旗奏國歌時脫帽、肅立,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聲音宏亮,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說話和氣、耐心傾聽 關心父母健康,聽從父母教導;禮貌回答老師的問題;與同學互相幫助,文明交往;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好;說話和氣、耐心傾聽,衣著得體,舉止文明。
3. 遵守交通規則 學會用班規、校規解決小糾紛;遵守規則,活動有秩序;遵守交通標誌、標線和信號燈。 4. 獨立完成作業 課前做好準備,上課認真聽講,細心觀察,勇於提問,按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一定自主閱讀能力。 5.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按時作息,合理飲食;愛惜、保護環境衛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 懂得生命的寶貴 有生活安全常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初步的安全自護能力,懂得生命的寶貴。 7. 學會垃圾分類 主動學習勞動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錢,節約用水、用電,愛惜糧食;保護環境,學會垃圾分類,善待動物、愛護植物。 8. 樂於助人 關心學校、社會,積極承擔班級勞動;瞭解志願者服務內容,熱情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樂於助人,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針對小學5-6年級的孩子們


1. 崇敬英雄模範
尊重國旗、國徽、國歌等國家標誌,瞭解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喜歡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物,崇敬英雄模範,學習榜樣。 2. 主動與父母交流 主動與父母交流,禮貌回答問話;理解和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誨,知錯就改;尊重同學,與同學真誠合作、互助;對待客人友善得體,熱情大方。 3. 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 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參觀、出遊守規則、講秩序,文明觀賽;根據師長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健康使用互聯網。 4. 樂於科學探索 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計劃性強;能夠獨立思考,善於提問;愛好廣泛,樂於科學探索,積極發表見解。 5. 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飲食起居有良好習慣,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做事有計劃、講效率;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6. 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合理飲食;養成鍛鍊習慣,培養運動興趣;珍愛生命,遇到困難和挫折積極面對,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7.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珍惜勞動成果;自覺節約資源,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熱愛和尊重大自然。
8. 熱心公益 熱心公益,初步具有擔當意識和勞動能力;積極參與孝親、尊師、敬老、愛幼、助殘等志願服務,樂於承擔班級、校園、家庭、社區義務勞動任務,具有社會責任感。

針對初中的孩子們


1. 關心時事政治 瞭解黨史國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心時事政治。 2. 尊重他人隱私 體諒父母辛苦,主動與父母溝通;與人交往熱情大方得體,平等寬容,尊重他人隱私。 3. 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自覺遵守維護社會道德規範、公共秩序和法規;愛護公共設施;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守時守信;文明上網。 4. 學用結合 學會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有興趣特長;樂於實踐,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用結合。 5. 穿戴得體 合理飲食,科學安排作息,注意勞逸結合;穿戴整潔、得體;保持居住環境整潔;能夠管理好個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
6. 拒絕菸酒,遠離毒品 客觀認識自己,懂得接納、欣賞他人; 形成自主鍛鍊身體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重視安全防範;拒絕菸酒,遠離毒品。 7. 生活不攀比 消費適度,生活不攀比;節約資源,綠色出行;愛護公共財物,維護環境衛生;具有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8. 掌握一定勞動技能 勇於擔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學會誠實勞動;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
開學延遲,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請老師轉給家長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學走路,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紮實,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孩子成長的路上,良好的習慣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使孩子受益終身。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有耐心,陪孩子堅持下去,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來源 | 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綜合自:菁文教研組、中國教師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