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奔波在世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遇到坎坷挫折,有些荊棘小徑我們忍一忍就過去了,而有些荊棘卻永遠纏繞在我們身上,折磨摧殘,伴隨我們一生,比如疾病。

《叫我第一名》《自閉歷程》都是半自傳性的劇情電影,影片中的主角都曾被病痛折磨著。《叫我第一名》講述的是患有妥瑞氏症的俊朗少年布萊德,自幼便被人當做怪胎,受盡冷嘲熱諷。積極樂觀的他並沒有氣餒,反而奮發向上,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一名優秀小學教師的感人故事。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自閉歷程》講述的則是,患有自閉症的天才少女坦普爾,在寄宿學校唸書時,恩師卡洛克博士發現了她“視覺思考”的天賦。於是恩師卡洛克博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引導坦普爾,坦普爾也逐漸打開心扉,接納世界,慢慢融入到了人群之中。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兩部電影都利用了插敘的敘事手法,將過去和現在所發生的事情穿插講解,融匯成一幅神秘的畫卷,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留給了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影片的兩位主人公的命運道路其實非常相似,都曾被誤解過,也都曾被幫助過,他們都懷有一顆赤誠善良的心,在電影結尾都成為了“造福”別人的人。本文就以這兩位身患疾病的主人公為例,來探尋兩個他們之間的異同,並闡述這兩部電影帶給我的一些關於教育方面的思考。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叫我第一名》

01布萊德和坦普爾的相似之處

如出一轍的命運,何其相似的人生,他們都是不幸裡的幸運兒。雖然不是被同一種病痛折磨,但是內心深處的困擾卻是相同的,電影在這方面的張拉力度把控得爐火純青,恰到好處,撩撥起了所有觀眾的心絃。其相似之處,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他們都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回饋社會的赤誠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稻盛和夫

《叫我第一名》的劇情發展舒適而溫馨,整部影片都充斥著一股撫慰心窩的暖流,會有這樣的感覺很大程度上與主角布萊德的性格有關。布萊德是一個陽光開朗,活力四射的大男孩,不論走到哪裡,他總是保持著紳士的行為。被人用異樣的眼光掃視,他還以一個溫柔的微笑;當別人不理解他為何會發出怪叫,身體抽搐時,他耐心解釋這是自己的妥瑞氏症發作。

當然,再積極向上的人,也會有遇到不可理喻的傢伙的時候。布萊德曾到一所小學面試老師,由於自己妥瑞氏症的問題,校長對他百般刁難,氣憤的他拿起自己的辦公包憤怒的離開了校長辦公室,躲到自己的車上嚎啕大哭,淚水淹沒了雙眼,心中的苦楚心酸誰能理解?

雖然被人羞辱欺負,但是第二天他依舊自信滿滿,西裝革履的走入下一所學校,繼續面試教師職位,為孩子們傳道受業解惑。昨日的一切不愉快都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一顆更加堅毅剛強的心和不服輸的信念。

反觀坦普爾,亦是如此,沒有任何挫折會將她打到,不僅如此,面對挫折和苦難,她還會重拳出擊,以牙還牙,絕不留絲毫餘地,她會讓所以妄圖欺負她的魔爪知道,自己是一個刀槍不入的巨人

在寄宿學校生活,她遭到男同學霸凌,沒有忍氣吞聲,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拳打下了男同學的犬牙;在牧牛場,牛仔們戲謔她,將牛的五臟六腑,雜碎爛肉潑灑在她車子的擋風玻璃上,原本以為可以看她笑話,沒想到坦普爾不僅沒有絲毫膽怯,反而徒手抓起牛雜嘲諷他們的幼稚。

人前強硬,到了人後,卸下偽裝,誰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回到宿舍坦普爾的淚水宛若決提的洪水,全部傾瀉而下,她躲進自己幽閉的機器裡低聲抽泣自療自愈。幾日後,她又來到了牧牛場,彷彿曾經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站立在風中的她是那般英姿颯爽,令人歎服。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張海迪

走在路上,總會有烏雲密佈,大雨紛飛的時刻,但雨過天晴之後的彩虹是絢爛繽紛的,哪怕只是為了一睹彩虹的美豔,我們也應該堅持下去。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2.他們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

與病魔的抗爭除了需要自身的韌性,更需要一個陪伴你,支撐你,鼓勵你,愛護你的人。對於布萊德和坦普爾來說,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母親。在電影裡,這兩位母親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帶著他們訪遍名醫,求盡學校,好不容易才將他們培養成才,這其中的艱辛常人根本無法想象。

這兩位母親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處於婚姻離異狀態,整個家都需要她們自己來維繫。“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她們從來不抱怨為何上天要如此懲罰自己和後代,也沒有自怨自艾,一蹶不振。她們時刻清醒並樂觀的相信著,終有一天孩子健康痊癒,迴歸正常人的生活。

很不幸,兩個電影的結局她們的孩子都沒能逃出疾病的“魔爪”,仍舊處在病痛的折磨裡,但是,那又如何呢?身在溝渠,也能仰望星空,生理的疾病無法痊癒,可他們仍然能愉快的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之下,放聲大笑,快樂幸福。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叫我第一名》

3.他們都遇到了“拯救”自己的伯樂

“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愛因斯坦

命運的天平向來是平等的,上天關上了一道門,肯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坦普爾雖然患有自閉症,但卻擁有著超乎常人的智商和敏銳感,她對周身的事物有著極強的觀察力,是人類群體中為數不多的視覺性思考者。過目不忘的本領讓恩師卡洛克博士發現了這位小天才,愛才心切卡洛克悉心教導著坦普爾,帶著坦普爾重新融入到普通人的世界。

布萊德曾經因為妥瑞氏症時常被招到校長辦公室,大部分的校長對此都是建議他們轉學,直到光頭校長的出現。光頭校長對布萊德說:“要用知識打敗無知。”並要求布萊德在所有人面前說出自己的病情以及對待方法,這一次同學們沒有嘲笑布萊德,而是選擇認真聆聽,布萊德得到了尊重,同學也在沒有戲謔過他。

上帝賜予我們健康,使我們有幸成為旁觀者從來都不是讓我們去嘲弄身處泥潭的人,而是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給世間送出一絲暖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秉承善意活著,永遠比帶著惡意生存要快活。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02坦普爾和布萊德的不同之處

兩部影片中的劇情發展上大抵相同,但是主人公的內心變化卻大相徑庭。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創傷往往是不一樣的,對於一些事物的看待方法以及思維模式也存在著差異,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布萊德雖然性格外向樂觀,但其實是個內心極其脆弱的大男孩。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刀槍不入,毫不在意別人的衝撞和冒犯,可心中的他早已猶如刀割,苦不堪言。他擔心自己的女友在將來會因為妥瑞氏症離開自己,他恐懼被別人揭穿心底的柔軟部分,那張陽光帥氣的笑顏後,是一個自卑的小男孩。

坦普爾則是完全相反,她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情緒是膽怯和恐慌,影片裡最多的鏡頭是她不知所措,焦慮緊張的模樣,身材嬌小的她更是給人一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感覺。但是在面對所有欺負她的男人時,她毫不退縮,昂頭而上,從被捕的獵物進化成為強勢的獵手,驅退一切威脅。

在我看來,造成這樣反差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布萊德從小就被父親呵斥,只要妥瑞氏症發作,父親便會對著他生氣的咆哮怒吼,這使他心底埋下了怯懦的種子,只要別人觸碰,他便會爆發。而坦普爾內心是堅毅的,母親尊重她的一切,才讓她擁有了強大的內心。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03《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背後蘊含的教育思想

兩部電影裡,讓主人公能一直堅持走下去,更多是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家人對他們一切行為的接受。有時候接受往往比理解更重要,尤其是如坦普爾和布萊德這樣的特殊群體。在我看來,影片所傳遞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兩點:

1.用接受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

“允許孩子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獲得快樂,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方法?”——塞-約翰遜

坦普爾在姑姑的農場裡度假的時候,由於門上的標記掉落,觸發了她的“警報”,瞬間墜入崩潰的她躲入控牛的機器裡,她聲嘶力竭的請求姑姑用機器將自己鎖死,無可奈何的姑姑只能照辦,沒幾秒坦普爾便平靜下來,心疼寫在姑姑臉上,溼潤的眼眶裡佈滿了不理解,但姑姑也知道,唯有這樣才能讓坦普爾心理上的痛苦降到最低。

很多事情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選擇,不懂他們的意圖,便強硬的阻止孩子們的決定,最終鬧得不歡而散。其實只要孩子的選擇可以讓他們歡愉,且不超過紅線,都可以嘗試著接受,害死孩子的從來不是好奇心,而是被壓制的慾望。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2.激勵孩子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

在電影裡,布萊德有兩次情緒大失控的情況,第一次是應聘工作被學校校長羞辱,第二次是決定和女友定下終生時,不自信的焦慮。兩次的情緒爆炸他都向母親傾訴,母親沒有小心翼翼的安慰,而是用激將法刺激布萊德不願向妥瑞氏症低頭的神經,讓布萊德擁有了繼續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一直覺得挫折教育法並不是故意打壓孩子的激情和燃燒的信心,而是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如何積極樂觀的面對,只有挑起了他們敢於面對挫折的勇氣,才真正實現了挫折教育的意義和目的。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叫我第一名》

04基於《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兩部電影,對我們產生的教育啟迪

雖然這兩部電影的主要人文內核並不是植根於兒童教育,但是從布萊德和坦普爾兩位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到電影對我們的教育啟迪。我認為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兩點:

1.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

布萊德的妥瑞氏症在那個醫學還比較落後的年代是較為少見的,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母親帶著布萊德向療養院求助,然而裡面的都是些放棄掙扎的人。母親沒有讓布萊德留下,她不希望孩子在毫無能力的時候離開自己。

坦普爾的母親亦是如此,她也沒有盲目聽從醫生的話送走女兒,而是下定決心自己教育女兒長大,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坦普爾的母親對著醫生說:

“我不希望錯過她(女兒)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許多孩子存在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陪伴的缺失造成的,沒有父母的關懷和照顧,沒人和孩子交流,他們心中的情緒得不到宣洩,自然而然烙下疾病。其次父母也應該和孩子一同成長,這才能縮短與孩子的代溝,減少矛盾爆發。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2.適當放手,將主動權交給孩子

紀伯倫曾在《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一詩說到: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坦普爾的母親深知自閉症的人恐懼與外界接觸,但還是狠下心把女兒送入寄宿學校,讓女兒在陌生的環境裡摸爬滾打,磨練自己。縱使會心痛,會不忍,可對孩子真正的將來而言,此刻的溺愛是抹殺他們未來的屠刀。

孩子從來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他們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應該適當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甄別、去判斷、去闖蕩,沒有經歷過社會的考驗永遠都無法成長。我們不可能一直做他們的保護傘,只有自己學會爬起,才不會懼怕倒下。

從《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解讀兩位被病痛折磨孩子的異同

《自閉歷程》

結語

《叫我第一名》和《自閉歷程》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教育電影,可影片中所蘊含的諸多教育理念卻值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借鑑。雖然電影存在一定的戲劇性和藝術性,但這兩部影片都是取材於真實事件,其中的教育理念可行性不言而喻。當然,學習借鑑並不意味著複製模仿,在教育孩子時,還是應理性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