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辽宁省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手抓、两不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市农村地区同步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大连市各地区高位推动、迅速部署,各部门各司其职,同向发力,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齐动员,推进城乡卫生环境、饮用水源环境、海洋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安全线”进一步筑牢。

坚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召开市级新闻发布会,在电视、报纸重点栏目开设专栏,提高知晓率、扩大覆盖面。通过倡议书、一封信和村内广播、“两微一端”新媒体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日常保洁、卫生防疫、垃圾分类、卫生如厕等知识,引导农民群众不乱倒垃圾、不乱排污水、不随地吐痰、保持户厕清洁,在疫情防控期间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卫生和防护意识。各地区以“全民行动、清洁家园”为主题举办启动仪式,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万份,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万余幅,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个个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辽宁大连: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

大连庄河市徐岭镇前洼村。

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垃圾治理

开展垃圾治理攻坚。各地区集中开展垃圾治理攻坚,清运村庄周围、集贸市场、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水库河流等疫情期间积存的各类垃圾,保持村庄整洁有序。

推进保洁体系建设。按照清洁、收集、转运、处理等环节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市下拨保洁经费4000余万元,为农村地区配备保洁员8605人、各类垃圾收集容器6.5万个、收集转运车辆3322台,垃圾处置体系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

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减量。按照“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的总要求,采取党员干部按比例包村包户制度,村“两委”干部、“三长”、党员按3:3:4比例包户,将垃圾分类辐射到每个农户家庭,使村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养成分类习惯,不断降低垃圾运输处理压力和成本。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减量50%。

坚持质量优先,强化农厕整治

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引导农户对自家厕所勤打扫、常通风,确保干净整洁、清洁卫生。及时对便器、洗手台、门把手等部位进行消毒。同时,加强农村公共厕所消毒灭菌,每日不少于一次,并保持周边无垃圾、粪便、污水、杂物等,有效阻断粪口传播途径。

加强厕所粪污管控。印发无害化卫生厕所宣传卡20万张,让农户知晓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学原理,不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粪污不还田。

辽宁大连: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

大连市石河村一景。

加快推进改厕进程。去年,市级财政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3.5万座。今年,将进一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选择本地适宜、老百姓喜爱的改厕模式,计划再投入4.6亿元,实施农厕改造15.2万座,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

坚持稳步实施,改善环境卫生

广大党员、志愿者、中小学生和农民群众齐上阵,通过“集中行动日”“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组织动员42万农户从家庭环境着手,自己动手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电线杆、墙体上的野广告,清理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实现室内窗明几净、庭院干净优美,村屯公共区域干净卫生,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有精神”的要求,全市共评选出“美丽庭院”“整洁庭院”2458户,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体村民提升文明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辽宁大连: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

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赵家村整治后的河道。

庄河市组织规模养殖场(户)签订千余份《畜禽粪污消纳协议》,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让“污染源”变成资源。

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抓好督查

大连市委、市政府将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情况纳入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市直机关14个部门面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群众监督,督办工作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直机关100名党员干部,按照“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的要求,以居民聚集区、水源保护区、路边、水边为切入点,对全市8个区市县、90个乡镇、876个行政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宣传工作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曝光问题、通报排名。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等共组建114支368人的专项督查队伍对辖区实施全覆盖督导检查,开展自查自评,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农村地区累计出动人员4.55万人次、车辆1.88万台次、清理积存农村生活垃圾3.5万吨、“三堆”2.6万个,清洁行动初见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