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黑鳥”——SR-71偵察機,這個由洛克希德天才設計師凱利·約翰遜和他的團隊設計的一半像太空飛船,一半像飛機的航空藝術品,是世界上有人駕駛的最快的飛機,曾創下時速3529.56公里(約3.3馬赫)的速度紀錄和25929米的高度紀錄。

20多年來,雖然這隻鳥早已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上依然流傳著它的傳說。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創造出的一系列記錄,更是由於它誕生背後所包含的一系列傑出設計。當然… …也有可能是因為它真的太帥了。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充滿科幻感的SR-71


不過,十足的科幻感或許和它塗裝的深黑藍色的表面漆有關,“黑鳥”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如果沒有這層漆,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隻釘滿了鉚釘的“鈦合機”。

在研製 SR-71“黑鳥”高空戰略偵察機時,由於設計指標要求最高時速是音速的3倍,此時機體表面溫度將遠遠超過常規鋁製蒙皮的承受極限,熱障的問題亟待解決。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SR-71高速飛行表面溫度分佈

小貼士

飛機在飛行時,機體表面與空氣強烈摩擦會產生熱量,飛機的飛行速度越高,機體表面溫度急劇升高,導致機體材料結構強度減弱,剛度降低,使飛機外形受到破壞,這就是飛機的熱障。一般認為,飛機出現熱障的速度段在2.5馬赫以上。


此時,可供選擇的材料基本只有不鏽鋼和鈦合金,考慮到不鏽鋼的重量太大,會影響到飛行速度和升限等性能參數,凱利·約翰遜的團隊選擇了具備高比強度、高韌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和耐高溫性能的鈦合金。

在當時,使用鈦合金主要面臨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鈦真的太貴了。這倒不是因為它很稀有,事實上,鈦元素在地球上分佈廣泛,其含量超過地殼質量的0.4%,全球探明儲量約34億噸,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它貴就貴在,合成優質鈦合金的工藝成本太高了。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目前,從礦石中提煉出來作為工業原料的海綿鈦市場價就要10美元/kg左右

海綿鈦需要經過粉碎、放入真空電弧爐裡熔鍊,才能鑄成鈦錠,而後經加工製成各種鈦材。真空熔鍊工藝要求嚴格、設備複雜、成本高,而航空用鈦合金鑄錠更需經過三次真空熔鍊獲得,以確保其成分的均勻性。使用在黑鳥身上的鈦合金部件,還需要經過鍛件的加工過程,加工溫度通常在900-1200℃左右,對加工時間也有著很嚴格的要求,要經過十幾個火次的反覆鍛造,才能保證鈦合金能夠更加穩定。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鈦合金複雜的鍛造工藝

不過這對於研發之初的團隊來講根本不算個事兒,不差錢兒,隨便造。然而,就像著名哲學家沃斯基·彼得(wo zi ji bian de)說的那樣,“沒有人會永遠不差錢”,最終高昂的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成為SR-71永久性退役的主要原因。

回到不差錢的設計初期,錢有了,第二個問題來了,去哪兒買?當然是去鈦金屬的最大出產國了,找找,哪呢?

沒錯,就是蘇聯。為了不被蘇聯發現購置大量鈦金屬的真實目的,中情局成立了很多皮包公司用於購買蘇聯的鈦金屬。這感覺,大概跟你小時候借你同桌橡皮,再把橡皮屑吹他一臉差不多吧。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不管怎麼說,鈦是到手了。接下來就是第三個問題,怎麼加工?

鈦合金的機械加工難度很高,高切削溫度、與刀具發生化學反應、彈性模量較低等等問題使得它對加工工藝要求非常高。在當時的加工工藝並不成熟的條件下,工程師採用了鉚接組合式壁板技術,因此,你會在飛機的蒙皮上看到大量的鉚釘。不過,這也大大降低了飛機的結構強度,使得SR-71只能作為偵察機使用。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為了解決飛機在高速飛行時蒙皮發生熱膨脹的問題,研發團隊將主翼內側蒙皮沿軸向設計成了褶皺狀,這樣在高速飛行時它可以向垂直方向伸展,避免應力過強導致蒙皮撕裂,同時增強縱向強度。部份SR-71在機身中心附近有紅色的警示條,以防止維修人員不慎破壞蒙皮,因為這裡的蒙皮薄而易破,很大一塊區域的下方都沒有結構梁提供額外支撐。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最終,每架SR-71上用到的鈦足足有30噸,達到飛機結構總重量的 93%,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飛機能夠打破這一用鈦比例紀錄,因此,SR-71也被稱作 “全鈦飛機”。 可以說,這架傳奇飛機,從設計之初到最終退役,處處都顯示著:


那隻飛得最快的“黑鳥”說,就用你的“鈦”揍你,怎麼著?

我“鈦”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