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對廣大研究僧們來說,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小編幫大家整理了學術大神的經驗,首先,我們來看下幾個很容易犯的錯誤。

01 大面積抄襲

剛開始課題的時候,讀了很多國內的學位論文,確實是非常有幫助的。然而,常常覺得人家的文獻綜述寫得實在太好了,以至於自己忍不住想借鑑。有時候想用自己的話去表達,卻發現寫出來卻不像原文那般精彩。

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02 文獻的堆疊

後來自己也讀了一些英文文獻,做文獻綜述時就每一篇文獻摘一段話,常常就是文章摘要的簡單翻譯。若干篇文獻湊在一起,一個文獻綜述的篇幅也夠了,不過,大多數段落是以人名開頭的。各個段落無邏輯地堆疊在一起,讀起來非常生硬。

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將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呢?

01 起始有引導

在寫一個綜述的時候,在前面要有一些引導語,相信這是很多同學都可以做到的。不過,引導語中最好要包含一個對下文具體內容的概括,比如概括研究者研究了哪些內容,使用了哪些方法等。

02 正文有分類

避免文獻堆疊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分類,添加子標題當然是最重要的分類手段,在添加了子標題後,每一段文字的量便不會太大了。同時,在每個子標題的行文裡,也需要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可能是不同的研究內容,不同的影響因素,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結論,不同的觀點流派。分類需要用一些過渡語句來保證連貫性,最常用的過渡關係是並列和轉折,有了帶有邏輯關係的過渡語句,讀起來就清晰多了。

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03 舉例有目的

很多時候,我喜歡把文獻當作舉例來使用。比如要說明一個問題,先說論點,而後把文獻當作論據來使用。顯而易見,任何舉例都是有目的的,這是保證邏輯的捷徑。至於舉例的詳細程度,舉一個例子還是多個例子,視情況而定。

04 最後有總結

一個文獻綜述結束處應該有深入的總結,每一個子標題結束前都應該有總結,這也是保證文獻綜述不乏味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別人沒有時間讀具體的內容時,僅通過最後一段的總結就可以瞭解這一部分的梗概。這種總結無非是對前面的一個概括,得到了哪些共性的結論,有哪些爭議的結論。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論述有哪些研究重點和難點,還存在著哪些不足等。

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最後,如果你還不滿足,那如何讓文獻綜述看起來更專業呢?

01 多引用英文文獻

在撰寫SCI期刊論文時,由於讀者可能無法查閱或無法閱讀中文文獻,因此,應該儘量避免引用中文文獻。在撰寫中文的期刊論文或者學位論文時,也應該儘量引用英文文獻。我一直覺得在引用中文文獻時,很容易陷入抄襲的誤區,總覺得用自己話重述不如原作者寫得那麼到位;同時,現在國內主流的研究成果也都會爭取發表到英文期刊中,語言的障礙正在逐漸消除。

02 正確對待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指的是所讀的文獻中的文獻綜述部分使用的文獻,追溯二次文獻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過,一定要避免抄襲一次文獻中對二次文獻的描述,這種描述最多隻能給自己提供一個借鑑,要真正引用二次文獻,還需要自己去查找和閱讀。甚至,有一些一次文獻對二次文獻的描述並不是完全準確的。

如何把文獻綜述寫得清新脫俗?

03 經典文獻與新文獻的使用

此處的經典文獻指的是最早提出這個學說或概念的文獻,這個文獻通常歷史悠久,而新文獻指的是最近幾年的文獻。在撰寫期刊研究論文的文獻綜述時,是否使用經典文獻視情況而定,而新文獻是一定需要的,尤其注意使用最近兩年的文獻。在撰寫學位論文或期刊綜述論文的文獻綜述時,經典文獻與新文獻是要兼顧的,可以先引用經典文獻介紹這個學說或概念的起源,後使用新文獻介紹最近的研究熱點和新的突破。


也歡迎您給小編髮私信,小編幫您解決論文寫作這件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