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看待“望子成龍”

尊重個性,讓孩子快樂成長


再過3個月就是兒子中考的時限了,我和妻子再也不像以前那麼焦慮,看到兒子一臉輕鬆地學習,心裡仍然升騰出一種美好的滋味。


我是一個從軍26年的軍人,妻子也是一個有22年軍齡的老兵。我們都是十分要強的人,兒子一出生我們就給他注入了希望的元素,期待他將來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我們都為他選擇了全市最好的學校。當然名校並非是以他的成績考進的,而是我四處求人爭取來的。


一路走來,他沒能完全適應老師的教學節奏,也沒有融入到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更沒有認識到自身基礎薄弱的窘境,常常心不在焉,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每次考試前,他從來沒有隻爭朝夕的緊迫感,起初我們都以為他信心滿滿,可是成績一出來,我們難以接受。從此,只要提到考試我們比他還緊張,心臟都快承受不了了,乃至再也不敢問他的成績。那種煎熬焦灼產生的痛苦讓我快要發瘋。


有時我在想,他學了那麼多,為什麼都不出色?從4歲開始,他一會兒要學畫畫,一會兒要學圍棋,上學期要學街舞,下學期又心血來潮要去學主持,結果一事無成。無論在大班還是小班他都不屬於出類拔萃的那一個。我十分納悶,難道他天生缺少力爭上游的能力?就在前一個假期,我們又花了8.6萬元把他送到教育機構惡補。這麼一筆錢,需要全家省吃儉用好幾年。此時他的成績已到了急需搶救的關鍵時刻,再不迎頭趕上,就將失去上高中的機會,繼而也就沒有上大學的可能,以後更沒辦法在社會立足。我越想越恐懼,甚至到了食之無味、睡不安榻的地步。


自從他進入五年級後,我們從來沒有外出旅遊過,不是我們不喜歡旅遊,而是因為他的成績始終需要補習,一光寸陰一寸金啊!即使在他奶奶去世時,作為她老人家唯一的孫子,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也沒有讓他請假回去送奶奶最後一程。


我反覆給兒子說教,黃金時期太短暫,機會稍縱即逝,在應該拼搏的年紀裡選擇安逸意味著自我放棄。但似乎沒有效果。


電視也好、微信也罷,經常流傳出小孩因不堪學習重壓而離家出走甚至有極端行為的新聞,我都覺得離我們太遙遠了。可是前不久,我們熟悉的一個高中女孩考試後覺得自己考得不如意,跳入水庫結束了18歲的生命。這件事徹底讓我們醒悟了,孩子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只能引導,不能強壓與打罵,否則會適得其反。


江蘇淮安市 劉廣波


培優培優,令人心憂


當下,大家都在超前教育孩子,到了週末要進各種補習班。印象中,筆者的小孩從上幼兒園起就開始揹負著學習的負擔,5歲的幼兒本來是開開心心玩的年齡,卻要學寫字、算數、拼音,真的覺得孩子很累!


如今,小孩讀小學五年級了,孩子媽媽給孩子報了好幾種補習班:週五晚上語文培優,週六上午數學培優、下午英語培優,週日學習小號。培優班又有各種各樣的作業,學校裡的作業剛做完,又來了補習班的作業,可憐的孩子休息時間所剩無幾。但是不培優又不行,因為孩子班上的同學90%以上都在培優,大家都在給孩子灌輸超前意識,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整天都在上課,整天埋頭苦讀,為的就是打好基礎,將來能上一個好的大學。


一直在說減負、減負,培優卻成了“必修課”,除了培優的高額費用,還有培優家長陪伴小孩的時間,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湖北武漢市 梁 徵


輔導班教師互相介紹“生意”


近日,朋友阿華向我吐槽了一件事。阿華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他說班上的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甚至美術老師都在外面“開班授課”。


阿華的兒子語文不好,阿華就給他報了所在班語文老師的課外輔導班。在課外輔導班上課時,語文老師向學生推薦上數學、英語等老師的輔導班。


阿華把這件事跟朋友圈的其他幾位家長說了一下。沒想到其他家長的孩子竟然也遭遇了這樣的情況。原來,在校外開輔導班的老師互相介紹“生意”的現象非常普遍。


如果說一些老師課上不講,課外輔導班講,給校外輔導班提供了錯誤的引導,那麼這種互相介紹“生意”的教師,更讓家長反感。


對瘋狂的校外培訓說“不”,承載著社會厚重的期待。希望有關部門亮劍,讓師德迴歸正氣。


江蘇南京市 陶崇銀


百萬元培訓出“啃老族”


望子成龍,人之常情,但不得法的教育,只能成為一種煩惱。山西省大同市的李先生在女兒出生之前,就讓妻子參加胎兒智商培訓班活動,一直到女兒考上大學,幾乎把所掙的錢都用在培訓費用上,結果卻培養出一名“啃老族”。


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李先生不僅讓孩子上音樂課,也上文化課,每天奔波於培訓的路上,反反覆覆的培訓,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成為應試工具。女兒雖然最終大學畢業,但沒有任何理想,對求職很是冷漠,已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


用百萬元培訓費砸出一個“啃老族”,是李先生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結果。他只想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決定用知識改變孩子的命運,沒有想到由於過多過濫地灌輸,不但沒有改變女兒的命運,反而讓孩子遠離生活情趣,脫離了社會軌道,成為典型的“啃老族”和宅女。


教育就得遵從人的成長規律,不可貪多貪濫,無限制地加重包袱,要讓孩子輕裝上陣,勞逸結合,邊學習邊進行社會實踐,方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山西大同市 李澤君 李宏劍


學歷培訓機構無孔不入


記得女兒進入高等職業學院學習的第一學期,一位授課老師對同學們說,在校3年才博個大專文憑,時間長、費用貴,太可惜了。她給大家介紹一條捷徑,說某重點大學學歷培訓機構是本校合作伙伴,只要各位同學願意,她可親自推薦,每週六上課,不影響在本校的學習時間,且一學年只收6700元學費,學期兩年,考試合格就能拿到本科文憑。女兒回家一說,我雖存疑慮,但想到是學校的老師介紹的,學費不高,又能讓孩子大專、本科一起讀,遂同意了。


報名那天,我問培訓機構工作人員怎麼只開收據,對方答:“等孩子完成學業後,一次性開發票。”我又問:“孩子英語基礎差,會不會影響本科畢業?”對方一拍胸脯說:“小事一樁,你不放心?我現在就可代你弄一張英語等級證書來。”我大吃一驚,始知遇上了一家山寨培訓機構,欲想退出,卻被告知至少要上完一學年課,學費是不能退的。無奈,只能讓女兒每週六來回奔波,實踐下來大失所望:授課者多為退聘人員,有的僅有大專學歷,水準很低。結果孩子沒“速成”,學費和精力也白耗了。


冷靜細想,這類名不副實的學歷培訓機構為何有吸引力?除了熟人推薦增加了可信度、媒體做廣告提升了關注度外,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心態,投資教育培訓的盲目衝動,乃是成就此類功利色彩濃郁的學歷培訓機構的主要原因。


上海普陀區 童偉忠


有責任感才可擔重任


朋友對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從幼兒園開始到上學,美術班、鋼琴班、英語班、作文班、奧數班等各種培訓班一直沒斷過。家長每天只讓孩子做學習這一件事,目標是讓孩子將來上名校,找到好工作,一輩子生活幸福。


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這對夫婦很高興,卻不知孩子內心十分反感。他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學習,心裡對自己作為學習機器一直憋著一股逆反情緒。上高一時的一天,孩子的情緒終於爆發了,離家出走了。夫婦倆整夜睡不著覺,流著淚四處尋找,找回來時,孩子的身上已經文上了烏七八糟的圖案。此後孩子經常曠課,與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家裡沒有一絲歡樂的氣氛,父母生了病,孩子毫不在意,父母下崗沒有了經濟收入,孩子不管不問,經常多天不入家門。


這個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孩子的考試分數遠遠沒有理想和責任感重要。理想是不竭的動力,孩子從小樹立了為他人謀福利的理想,就會知道自己肩負著責任,就會自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時刻準備做一個有用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