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是加劇市場波動的凶手麼?


指數基金,是加劇市場波動的兇手麼?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去年的時候,有一個新聞,是對沖基金經理邁克爾·巴里。


巴里是誰


單聽這個名字不太熟悉,如果有看過電影《大空頭》就會知道,裡面的主角,演的就是他的事情。


2003年的時候,巴里發現,美股次級貸款,如果房價無法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那麼這些貸款的借款人,就無法通過再融資來歸還貸款。

這些次級貸款實際上就是垃圾。


巴里大舉做空。但是做空的時間稍早了一些,在他做空之後的兩年時間裡,都沒有爆發。

這導致他跟投資者之間,產生了很大的衝突。


然而最後,當金融危機真的爆發後,他的預測還是對了。


指數基金,是加劇市場波動的兇手麼?

巴里的預測


2019年的時候,巴里也說了另一個他的預測,美股的下一個危機會出現在美股ETF市場。


美股過去十年,跑贏ETF的主動基金已經非常少了。

哪怕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因為持有債券,也跑輸了標普500不少。


指數基金得到空前發展,整體規模在2019年首次超過主動基金。


巴里認為,風險是出現在流動性上。


ETF主要是指數基金為主。

指數基金中,不同股票的交易量是不同的。


有的股票一天交易量達到幾十億,但也有很多股票,一天交易量只有幾千萬。

哪怕是標普500成分股,也有很多股票的成交量比較低。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投資ETF,這種購買並持有是多年累積起來的。


但是如果出現大舉賣出和拋售,其中流動性比較差的股票,短期裡無法承接大量賣出,就會導致股票大幅下跌。


進而推動ETF繼續下跌,引發更大規模的賣出,產生連鎖反應,然後導致市場下跌更多。


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


2015年6月,A股下跌的時候就上演過一次類似的小盤股流動性風險。


當時A股從5000多點下跌,很多中小盤股在遇到大跌之後,臨時停盤。

停盤比流動性差更要命,直接流動性歸零,無法交易。


這時能賣出減少股票倉位的,是還沒停盤的大盤股。

進而導致大盤股也大幅下跌,最後變成整個市場都大幅下跌。


如果類似的情況出現在美股ETF上,也有可能引發整個市場大幅下跌。

包括最近網上很多文章,也在說ETF是不是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指數基金,是加劇市場波動的兇手麼?

積累優質資產


但是從最近的市場漲跌情況來看,這個說法不攻自破。


最近美股市場,一個月的時間裡下跌了近30%。

但是同期美股的股票ETF,整體是淨流入的,流入金額超過100億美元,並不是淨流出。


美股下跌的階段,美股的ETF整體份額反而增長,跟市場呈現反向關係。


換句話說,美股的股票ETF,沒有加劇美股的波動,反而緩解了市場的波動。


在市場大跌的時候,有很多投資者,通過ETF來投資股票市場,為市場輸入了流動性,緩解了波動。


這種情況,在日本股市、A股市場也有體現。


日本股市是比較少有的央行直接投資ETF的市場。

日本ETF的最大持有者是日本央行,最近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日本央行直接出手分批買入日本股市ETF。


日本ETF也是呈現明顯的在下跌階段出現ETF淨流入的特徵。


A股3月份以來的下跌階段,場內ETF也是淨流入的。

根據銀河證券的數據,3月9日到3月20日,A股整體出現下跌。但是這10個交易日裡,A股ETF累計淨流入資金457億。


擔任救火隊員的ETF


巴里的這個「ETF加劇市場波動」的觀點,其實有個前提:那就是當市場大跌的時候,ETF需要被投資拋棄,淨贖回。


這樣的情況下,越下跌投資者贖回越多,從而會引發指數成分股進一步下跌,引發市場整體風險。


但是至少在現階段,美股、日股、A股等市場,大跌的時候,ETF卻變成了加倉神器。


投資者願意通過ETF來投資市場。

很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段時間裡,都在對指數基金越跌越買。


ETF在這一輪下跌中,並不是落井下石者的身份,反而是擔任了救火隊員的身份。


其實ETF很多時候都是擔任抄底神器的角色。因為每一輪危機,說不定就有哪個公司倒下了。

像2008年的時候,美林、雷曼兄弟這樣的巨頭公司,也是說倒下就倒下了。


但指數,是長生不老的,可以渡過危機。

買指數基金,我們不太擔心品種本身會倒閉的風險。


這一特性,也很適合大資金在市場整體大幅波動的時候來介入市場。


這一輪過後,ETF在市場中的佔比,估計又會進一步提高了。


總結

在美股這一輪熊市裡,ETF還是起到了緩解市場波動的作用,並沒有加劇市場波動。


對A股指數基金來說,規模還很小,在市場中佔比較低,遇到市場大跌的時候,資金通過指數基金抄底A股,這個特徵更加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