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二次騰飛”路的六大座標丨年報觀察

3月25日,新華髮布2019年年報,業績不俗。年報數據顯示,新華保險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5.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3.8%。


3月26日,新華保險召開2019年年報發佈會,83.8%的淨利潤增幅疊加76.6%的續期保費佔比,新華保險的“二次騰飛”之路再進一步。


2018年,新華保險迎來歷時六年轉型的階段性收官。轉型之痛、未來之光,新華保險在前行中鑄造了一份壽險轉型者的樣本,亦給未來打下了基礎。


2019年,新華保險確定了“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發展”的發展模式, 提出以壽險業務為主體,財富管理和康養產業為兩翼,科技賦能為支撐。2019年是新華保險管理層的換屆之年,轉折之間、行業背景劇變、所有的挑戰和機遇一起出現,而新華保險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步一步行進。


保費、產品、營銷隊伍、投資……值此年報發佈之際,《今日保》摘之六大維度數據,以窺新華保險“二次騰飛”發展之路的座標。


1 數據一:淨利潤增幅83.8%


2019年,新華保險的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超8000億元的資產大盤子,145.59的淨利潤,同比大增83.8%的速度,各項指標向好。


年報數據顯示,新華保險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5.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3.8%;內含價值持續提升至2050.4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4%;總資產8789.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8%,首次突破8500億元平臺。總投資收益率4.9%,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投資收益情況良好。


2016年,新華淨利潤49.4億元,同比下降42.5%;2017年,為53.8億元,增幅8.92%;2018年,近80億元;2019年,145.59億元。四年光景,淨利潤逆勢增幅,從-42.5%至83.8%,轉型成效初顯。


應對環境變化,新華保險提出從2016年調整轉型階段,到2020年加速發展階段的“二次騰飛”戰略目標,包括地位穩定第一梯隊,資產突破萬億平臺,規模價值同步增長,產業協同發展效能。


去年年末開放日時,新華保險總裁李全提出,“目前,新華保險的市場份額是3.5%,曾經到過9%,未來3至5年,市場份額要逐步往上走”。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龔興峰則表示,從新華保險上市發展以來的歷史和地位來看,希望以後能保持在行業前五。


2 數據二:保費收入增長13%


保費收入是支撐新華保險“二次騰飛”的中流砥柱。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新華保險實現年度保費收入1381.31億元,同比增長13.0%。


2018年,新華原保費1222.86億元,同比增長11.9%。同年人身險業原保費增幅0.85%。


2017年,新華原保費尚同比下降2.9%,2018年原保費同比提升11.9%,兩年15個百分點的跨度。


一年一變,2019年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開始持續向好。


新華保險的歷時四年的轉型過程中,保費增速下降、市場份額縮減,令之倍感輿論壓力。2018年高於行業14倍的保費增速成為其扭轉戰局,令行業“刮目相看”最直接的表現。2018年,滑落多年後,新華保險市場排名上升1位。


2019年,在行業深化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新華保險不斷豐富新單業務增長點,持續發揮續期滾存優勢,促進總保費規模較快增長。


3 數據三:近8成續期保費佔比


一方面看保費增長,另一方面更要看保費背後的業務結構。作為壽險公司長期發展的基礎,續期保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保費結構方面,2019年,新華保險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例為76.6%,佔比保持高位穩定;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佔長期險首年保費的比例為76.2%。2018年,新華保險續期保費958.6億元,同比增長24.9%,佔總保費比例達78.4%。


險種結構方面,傳統型及分紅型長期險首年保費佔長期險首年保費比例合計54.2%,健康險長期險首年保費佔長期險首年保費比例為45.8%,符合公司產品結構均衡發展的業務策略。


以續期拉動保費增長的模式,不僅源自“壽險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主要的業務是靠續期保費拉動,而不是靠首年保費”的認知,更是源自保費盛宴之後,政策性轉型當下帶來的斷崖式下降。


2015年開啟轉型之路的新華,當年續期保費佔比53.17%、2016年達到57.6%、2017年達到70.88%,2018年為78.4%。2018年,高續期下的高增速,及淨利潤高增長的表現,似乎也印證了“續期保費需要維持在70%以上,方能穩健”的判斷。


3月26日,李全表示,公司在1月份全力推動年金險產品銷售,但2、3月份遇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接下來公司會主抓保險業務價值提升,具體措施包括在指標考核方面加大價值考核重點,重點突出價值權重;另一方面公司在產品上也會重點向價值較高的健康險、年金險進行調整。


4 數據四:50萬營銷員


2019年,新華保險確立了“業務增長,隊伍先行”的經營策略。截至2019年末,個險渠道規模人力達到50.7萬人,創歷史新高;月均合格人力13.3萬人,同比增長3.5%。2018年,新華個險渠道規模人力達37萬人,月均舉績率52.8%,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


個險迴歸的時代,人力隊伍的比拼,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根基。與平安、國壽的底蘊是那隻百萬營銷軍團一樣,超過50萬的個險人力也是新華保險的根基。


2018年,新華個險渠道聚焦以健康險為核心的保障型業務,採取“以附促主”的銷售策略,依靠的依舊是這支大舉提升舉績率的銷售隊伍。這一年,其實現保費收入991.66億元,同比增長13.6%。


2019年,新華保險實施“贏在新華”專項組織發展方案,隊伍規模大幅提升。


5 數據五:總投資收益率4.9%


2019年,新華保險總資產8789.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8%,首次突破8500億元平臺;總投資收益率4.9%,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投資收益情況良好。2018年這一數據為4.6%,亦好於同業。


新華的投資風格亦如其轉型健康險般,穩健。聯想當前經濟下行、資本市場波動大的現實,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轉型不僅是保費的轉型,也是投資的轉型。轉型長期投資風格可以規避因短期追逐高利潤而放大的投資風險。


權益類投板塊,新華在2019年增倉了400億。非標板塊,新華保險增加了77.88億的投資,主要集中於信託計劃上。


縱覽發達市場,壽險公司投資最大的特點或者說能力是能創造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這是壽險公司負債久期長、對保戶有保底利率承諾的特點決定的。


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找到超長期的投資標的?以定壽、健康險為核心的保障類業務多是10、20年或終身保險產品,但國內市場除國債外,少見超長期的投資標的,這是險企轉向長期產品經營需面對的問題。


6 數據六:科技賦能


業績發佈會上,新華保險頻頻提及科技和新生代。2019年,科技賦能被提上新華保險的戰略。


新華保險在年報中提及,上市初期,新華保險確立了以壽險為核心,保險姓保、迴歸本源、聚焦主業的發展思路。新的一年,我們將加快業務創新、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品質,通過金融科技為傳統業務賦能,持續優化客戶的保險體驗,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的保險需求。


李全在年報致辭中亦在科技上著墨頗多:


“新技術已催生大量新產品、新工具甚至新產業,數據已成為當前和未來時代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科技賦能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現代科技到底如何與傳統保險融合?我認為三個方面值得深思:融入銷售和管理鏈條,成為大後臺支撐;逐步探索數字化品牌,應對人群的重度數字化趨勢;通過客戶數字化管理,實現綜合經營。”

“提升科技賦能在公司戰略中的地位,持續推動公司從‘線下人工服務’轉向‘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從‘保單管理’向‘客戶經營’轉變,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產品創新、產品管理及產品營銷能力。”


3月26日舉行的2019業績發佈會上,李全談及疫情應對時表示,2月份公司在微信平臺上線了很多產品服務,出單保費8139萬元,環比增長1392%。


接下來,新華保險將在科技賦能上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