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認字不只是語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詠梅:認字不只是語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詠梅:認字不只是語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理想國與柏林金雞雙料影后詠梅合作開啟“詠讀計劃”。第七期,錄製於春節前,由於疫情原因,節目遲到了一個月,讓大家久等了。本期詠梅朗讀的作品是作家張大春《認得幾個字》選段,希望藉由這次的朗讀,讓大家回想起自己或子女識字的點點滴滴,追溯我們這個文明中最基礎元素的淵源,與它背後的情感,也讓我們對人,以及聯結每個人的文化元素有更多的思考。

希望向詠梅老師提問的朋友,可以在這一期的微信下留言,我們會選取問題,並在下期錄製中請詠梅回答。本期微信留言,理想君也會選取3位,贈送理想國版《認得幾個字》。

主持:路堯

嘉賓:詠梅

配樂:Shin Giwon Piano

那個“我”

大事,總是在突然之間發生。

孩子終於要搖著或咬著鉛筆,面對那個簡單的字了——“我”。

這種名為“生活小記”的作文與一般應題而制、訓練應用書寫能力的作文似乎不太一樣,它像是更希望孩子藉由一篇短文進入生活內在的細節去觀察、思索和感受。學校規定在文字之後還要畫一張插圖。張容把這項功課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先給那張插圖打了草稿。圖中當然就是一個孩子,坐在床上—家人一眼就可以指認出這的確就是我們的臥房,連五斗櫃的顏色都十分接近。圖中的孩子坐在床中央,頭頂是一朵雲,雲裡一個大大的問號,以及“為什麼”三個字。

這就是我曾經想過不知道多少次的那個畫面了。“將來,我的孩子會怎樣看他自己呢?”我坐在床上、頭頂著雲朵的那個年紀,雲霧裡的字句差不多就是這樣。現在答案揭曉了:一個頭頂上也有疑惑之雲、對世界充滿問題的小傢伙。很好。

這個小傢伙在作文裡告訴我們:他快要八歲了,身高一百二十五公分,算是中等,他喜歡恐龍和天文知識,討厭人多的地方,不喜歡吃豬肝、豬血、荷包蛋和蚵仔。他知道在老師的眼中,他是個“老實孩子”,爸爸認為他聰明,而媽媽認為他窮緊張。將來他想當個古生物學家——這個期待後來被他媽媽說服,改成了“學者”。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認得幾個字》書中彩色插圖:“大頭春”爸爸和小朋友的親子合照。

孩子的媽媽似乎覺得不必把自己的未來全裝進“古生物學”專業領域裡去,好像“古生物學”這個小集合真會限定了他兒子很大一部分美好的未來似的;而我卻覺得“學者”二字所涵攝的大集合籠統得像是沒臉見人,反而流露出一種好高騖遠以自詡的氣味。

“你知道‘學者’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嗎?”我問。

張容聳聳肩:“不知道也沒關係罷?反正那是我自己的事,將來我就知道了。”

我看著圖中那個被“為什麼?”雲朵籠罩的小孩,問他:“那麼請你告訴我,‘我’是幾個人?”

“一個人呀。”

“不完全對。”我說,“在中國字裡,這個‘我’字底下還有埋伏。”

妹妹張宜立刻插嘴說:“什麼是‘埋伏’?”

我暫時沒理她,繼續說下去:“中國字的‘我’往往指的是一群跟我比較親近的人,一群我自己會認同和歸屬的人。所以‘我’常常包含了一個範圍比較大、人數比較多的人們,而泛指自己所在的一整個方面。我們說‘我方’‘我國’‘我族’‘我軍’,都是這個意思,這裡的‘我’,就包含了有我在裡面的一群人了。而在你的‘我’所認定的範圍裡,你媽也是其中一個,你愛她、依賴她,也相信她,所以你才讓她把你的‘古生物學家’改成‘學者’也無所謂。”

“不可以改嗎?”

“你媽改的,我可不敢這麼說。”

“那‘我’就不只是我自己了嗎?”

“這是你頭頂上的那塊雲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為什麼不只是我?”

“那埋伏是什麼?”張宜堅持問到底。

“埋伏就是原本躲起來,忽然跑出來,把你嚇得跳起來這種東西。”

“媽媽是埋伏嗎?”張宜睜大眼睛問。

“一定是的!”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兄妹倆小時候,左邊是哥哥張容,右邊是妹妹張宜。

我總是記得一些沒用的事,比方說最早在一個什麼場合之下學到一個什麼字。

像“衛”這個字,就是我還在幼兒園上大班的時候,有一天晚飯上桌之前,我父親指著我剛拿回家來的一張獎狀,唸了半句“查本園幼生——”便停下來,露出十分困惑的表情,說,“怪了,怎麼是‘幼生’呢?你知道這‘幼生’是什麼意思嗎?”

我當然不知道。他又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說:“應該是‘衛生’才對呀!怎麼變成‘幼生’了呢?”接著,他一點一畫地用筷子蘸著暗褐色的五加皮酒在桌面上寫下了“衛”字。“衛生”是什麼?是我父親拐彎兒抹角跟我玩兒語言的一個重要的起步。

他解釋:“一定是因為你洗臉都不洗耳朵後面,又不喜歡刷牙,洗澡嘛一沾水就出來,怪不得你們老師給你個‘幼生’,不給你‘衛生’。”老實說,為了能得到一張有“衛生”字樣的獎狀,我的確花了很多時間洗臉、早晚刷牙並且確實洗澡。

這種沒有用的瑣事記多了有個缺點,你會很想把它再一次實踐到你的生活裡來。

不久之前,張容的學校舉行運動會。他跑得真不錯,姿勢、速度都比得阿甘,一口氣拿了兩面金牌。這兩場賽跑對於我家的日常生活影響深遠。我在勸他吃雞蛋、喝牛奶、早一點去睡覺甚至努力刷牙的時候,都有了更精確而深具說服力的理由:“你如果如何如何,就能夠長得更好、更壯、更有耐力——跑得更快。”

可是過了幾天,就有一個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念頭祟動著了——該就他最喜歡的運動讓他認個字吧?依我自己的經驗,倘或不是深切關心的意思,總也不容易把一個字講好。對於張容那樣專注、努力地跑,應該讓他認個什麼字呢?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認真寫甲骨文的大春老師。

最後我選了一個“贏”字。那是我對運動或者其他任何一種帶有競爭性質的事十分深刻的焦慮。關於跑,如果前面不帶一個“賽”字,我很難想象有誰會沒來由地發動腰腿筋骨,所謂“拔足狂奔”。然而,一旦求勝、求贏,想要壓倒對手、想要取得獎牌,這似乎是另外一件事——張容在參加運動會之前,對於“六十公尺短跑”和“大隊接力”一無所知,只知道拼命往前跑,“像巴小飛那樣”(就是《超人特工隊》裡的小男孩Dash)。

可是一旦站上領獎臺,金牌環胸,他笑得完全不一樣了——就像一不小心吃了禁果而開了眼界的那人,猛裡發現了附加於“跑”這件事上一個新的意義、新的樂趣。

我趁空跟張容說“贏”。“贏”最早的意思大約不外乎“賺得”“多出”“超過”這樣的字義群組,稍遠一點的解釋也和“多餘而寬緩、過剩而鬆懈”有關。所以我特別強調,“贏”在原始意義上有“不必要”的特質。我想說的是:跑步不應該出於求贏的企圖,而競爭是遠遠處於運動之外的另一回事。

“如果,”最後我問,“如果沒有比賽不會得到金牌,也不會領獎,也不會有人拍手照相,你還會努力跑用力衝嗎?”

我理想中的答案當然是“會呀!”。一個愛跑步的人不應該只想贏過別人罷?

不過張容的答案卻是:“那還有什麼意思?”

他妹妹說得更乾脆:“神經病呀!”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認得幾個字》書中彩色插圖:“大頭春”爸爸和小朋友的親子合照。

他見識太多,對傳統風俗瞭如指掌

《堂吉訶德》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

安靜本身, 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臺北人》串聯起一幅人物眾生相

隨著阿城,交流世俗生活的質感

好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

相關圖書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作家張大春的漢字家庭課堂,10萬家庭的漢字教養啟蒙書,莫言、阿城、錢文忠、梁文道、蔡朝陽讚譽。一生也許只有一次機會,陪孩子一起從頭學認字。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一對童言無忌的兒女,89堂溫馨逗趣的漢字課,一段生命中至為寶貴的親子時光。雖然只有幾個字,都是父親對兒女的深情饋贈。首次出版以來,已為兩岸漢字啟蒙教育的經典。

認字,從來不只是語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89個好玩的字,有體溫的文字學,給孩子更好的漢字教養。有故事的字、會變身的字、難學的字、失而復得的字、很怪的字……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選字,由易到難,深入淺出,從字的身世履歷、字形演化到文化蘊涵,從識字到情感教育與生命教育,教孩子透過一個簡單的字,認識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我。

暢銷十週年珍藏版,內容與工藝全新升級,更適宜親子共讀。新版增加“送給孩子的字”知識板塊,張大春手書200個漢字,讓孩子賞書法之美,識字形演變;彩色家庭照片還原親子日常與識字場景。全文雙色加四色印刷,營造溫暖美好的親子閱讀體驗。

榮獲多項圖書大獎,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曾獲新浪十大“中國好書”、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等。

咏梅:认字不只是语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

只是幾個字,我們的世界,都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