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觀音寺街一景

“我是南城的”,這才是真正的北京人!

到北京旅遊遇見南城的人,北京人一般會說:“我是南城的”,但沒有說:“我是宣南的或是城南的”,這是因為北京以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為界劃分出以南為南城,北面就是內城,但也沒有說:“我是北城的”,一般都說:“我是東城或西城的”。

北京南城一直是老北京文化的象徵,從明朝中期嘉靖年修建南城至今400多年間,形成了南城獨有的文化氛圍,主要以會館為主的“宣南文化”、以教育報業人為主的“城南文化”和以前門、大柵欄、天橋為核心的商業娛樂、民俗文化,這就是北京南城文化的形成。

一、北京南城的形成 ,老崇文和宣武

從明朝朱棣建都北京開始,這裡就是一個官員城市,主要是在京做官人員的府邸和一些旅店服務業。到明朝中期各地來往人員增多,城內不堪重負,於是嘉靖年間修建了南城,就是崇文和宣武。

基本在這個時期王府和官邸基本集中在內城,南城就全是旅館和會館了。

到滿清時期,實行滿漢分離,漢人全部搬到南城居住,從這一時期就真正形成了以漢人為主的南城文化區域。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北京內城主要是王府和官員的府邸還有廟宇。不像現在的大雜院,以前一條街可能就是幾戶人家,所以居住不了多少人,據說當時內城也就居住十幾萬人,而且都是公房,沒有私人宅院。所以那個時期在任享受相應的住房待遇,退職告老還鄉,住房留給下一任,基本保持一定的人口數量。

北京南城就是會館和一些配套服務行業。那時南城基本上每一條衚衕都是會館,最多時達到500多家。會館是各省及地區的官府、鄉紳和商賈資助建立的,主要為進京趕考的舉子和辦事人員使用,免費提供食宿,相當於駐京辦事處,同時為各地官員辦理一些與京城官員疏通事項。據說當時南城也有一百多萬人不斷進出流動。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二、北京宣南文化的形成,以各地會館為核心士人舉子形成的文化

顧名思義就是宣武門以南的這一片區,也是宣武區的舊稱。南城的西部會館多以士子文人居住, 每一條街都有許多會館,學子們在這裡互訪、學習詩文、議論政事、交流學術,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宣南文化氛圍。乾隆年間編修《四庫全書》需要大量的人員,各地士子舉人從四面八方進京的,把宣南搞得熱熱鬧鬧,這就是早年間的“北漂”一族。

像宣武門外西的上斜街就有12家會館,這裡是宣南文化的起點。每個會館都有讓人難忘的人和事兒,記錄了他們在京城期間的故事和足跡,這些會館是因為有這些鮮亮人物才有其價值,讓人們不斷探尋。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1、番禺會館:清末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先生故居

龔先生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當年。龔自珍先生在此住過5年,離開時將這座宅院賣給廣東番禺人潘仕成,潘將其贈給番禺在京同鄉會,院子被改為廣東番禺會館。據記載,原來這會館有兩扇大門,紅紫色,鑲著金邊,上面有塊牌子寫著"廣東番禺會館",門前有兩個石獅子。南邊還有後花園,有亭子和戲臺,還有假山、丁香樹、棗樹。可如今,它連一個宅門都沒有,一條夾道,直達院中,院中橫橫豎豎的幾排房子,經過修繕、翻蓋、換瓦、搭建……早已面目全非了。如今騰退完成,應該要重新建造成龔自珍紀念館。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2、吳興會館:清末法律第一人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浙江歸安(今吳興)人,清朝光緒年間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等職,是清末修訂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他對中國古代法學予以總結和評判,同時也引進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制定符合時代精神的法制,對於近代中國法制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居用10個月完成騰退、5個月完成近70年來首次修繕,

目前修繕完畢,變成中國法制名人博物館對中外觀眾開放。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3、紹興會館:魯迅在此完成《孔乙己》《藥》等著作

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章學誠率領幾位浙江在京官員,在南半截衚衕路西的一所宅院內籌建了"山陰會稽兩邑會館",簡稱"山會邑館"。民國初年,山陰縣、會稽縣合併為紹興縣,該館更名為"紹興縣館"。魯迅在此住了三年半,直到1919年11月21日遷居北京八道彎衚衕的宅院。在補樹書屋,魯迅寫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記》、《藥》、《一件小事》等小說。目前會館已騰退完畢,準備修繕,但裡面已完全沒有以前的面貌了。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4、瀏陽會館:戊戌變法譚嗣同住所

瀏陽會館的正房五間現仍存,北面兩間為譚嗣同當年所居。他的屋子在五間西房的北套間,自題為"莽蒼蒼齋,他的許多詩文、信札都在這裡寫成。當年慈禧發動政變後,搜捕維新志士,國內外友人曾設法營救,勸其逃往國外,譚嗣同辭說:"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變法流血請自嗣同始!"決心以身殉法,喚醒國人。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瀏陽會館被捕,繼而被殺害於萊市口。

目前會館還在進行騰退工作。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5、長椿寺:京城第一古剎,現為宣南文化博物館

宣南文化博物館以宣南文化為主題,生動地展示了宣南地區的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積澱。整個博物館共設有"悠悠宣南"、"宣南士鄉"、"英烈足跡"、"梨園勝景"、"城南樂園"、"百年興商"、"民族團結"、"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八個展廳。在展陳佈置中,宣南文化博物館打破了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的單純展示,重點通過恢復和營造一些典型場景,向人們展示一種文化精神。

建議到北京春暖花開之際,到長椿寺參觀一下,充分了解老北京的文化和歷史,值得一看!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三、城南文化的形成,教育報業人的城南舊事

1916年起,一批教育家和新聞報業人進入北京,當時這批人就是要攻破北京保守勢力的碉堡,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認為當時的社會制度,甚至所有的一切阻礙中國的發展,就要與舊的體制戰鬥。就像“城南舊事”一樣,是一段過往經歷,這一批人的過往與回憶,記憶中的京城故事,這一批人在民國時期都已離開北京。

1、晉江會館:林海音講述城南舊事

晉江會館是北京市宣武區位於南柳巷40、42號,建於清代,林海音於20世紀30年代隨其母在院內北房居住。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現代著名女作家,以她在宣南地區童年生活為背景的《城南舊事》一書,影響深遠,故居為一進四合院落。現已騰退完畢,準備進行修繕。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2、京報館:報業先驅邵飄萍故居

《京報》1918年創刊,原址在宣武門外珠巢街,1920年遷至於此。邵飄萍,浙江東陽人,是《京報》的創始人,近代著名新聞工作者。創辦《京報》宗旨是宣傳進步思想,反對封建軍閥制度,客觀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進步思想。他大力提倡新聞救國,利用報刊來喚醒人民的覺悟,1926年遭反動軍閥殺害。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邵飄萍是具有熱情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

現已騰退完畢,將建成邵飄萍紀念館。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四、南城、宣南和城南,將成為人們的記憶與懷念

從北洋至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北京就變成了北平。

當年內城的的王府及官邸就成了人們趨之若鶩嚮往的地方了,許多南城人員陸續遷入了內城,南城的文化氛圍逐步淡化,隨著城市人員的不斷增長,遠遠超出城市負荷,許多會館就成為了大雜院,逐步淹沒在老百姓日常的柴米油鹽之中,包括內城的一些王府、四合院也是一樣。在過往的我的欄目中介紹一些王府和四合院的現狀,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本人多年拍攝北京胡同,見證了衚衕的發展與變遷,北京在逐步進行歷史遺蹟和會館的騰退修繕工作,許多地方得到改善,既解決了人們居住問題又使一些歷史遺蹟得到保護。

人們可以到南城的衚衕裡走走,真正感受一下北京人的生活,這些古舊的衚衕裡蘊含著許多故事,一磚一瓦沁潤著歷史的滄桑,這才是北京,北京的南城。


從南城會館的變遷,瞭解京城歷史上的“北漂”!談南城文化的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