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最大水庫謀劃做好“水文章”

<table> 大灣區最大水庫謀劃做好“水文章”

白盆珠水庫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table>

今年汛期即將來臨。25日,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前往白盆珠水庫調研三防工作。白盆珠水庫是廣東省第四大水庫、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水庫,以防洪供水為主。李貽偉強調,要未雨綢繆,提前研判,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全力做好防汛防颱等各項工作;對標一流,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謀劃做好“水文章”,助力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市領導劉小軍參加調研。

●南方日報記者 羅銳 通訊員 管春楓

除險加固工程預計年內動工

“庫容有多少?”“水位有多高?”李貽偉先後來到白盆珠水庫工程的副壩、主壩、電站等處,實地查看水庫工程的運行、管理和維護等情況。白盆珠水庫位於東江第二大支流西枝江上游的惠東縣境內,總庫容12.2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76米,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發電、改善航運和水環境等功能。

白盆珠水庫工程於1977年8月動工興建,主要由主壩、副壩、電站、變電站及過壩運輸碼頭等組成,1987年12月竣工驗收。水庫工程修建好後,為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防洪保障。

近年來,白盆珠水庫工程經歷過兩次洪水“大考”,包括2013年“8·16”洪災和2018年“8·30”洪災,其中最為驚險的“8·16”洪災中,水庫工程成功保護了下游惠州市區、惠東縣城以及下游鄉鎮數十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數十萬畝農田避免被水淹等。

為提升白盆珠水庫的防汛備汛能力,水庫將進行除險加固。目前,白盆珠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成項目可研報告的編制工作,預計年內動工建設。“要確保質量和安全萬無一失,調配精兵強將,瞄準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強監督管理,集中精力把這項工作做好。”李貽偉要求。

面對即將來臨的汛期,李貽偉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風險意識,全力做好三防各項工作。要未雨綢繆,提前分析研判,把防汛防颱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得更加充分更加紮實,提升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全面排查風險隱患,抓好薄弱環節整改落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庫資源

登上白盆珠水庫主壩放眼四望,庫灣水面寬廣,碧波盪漾,似一顆晶瑩剔透的巨型綠寶石鑲嵌在蓮花山麓,近年來吸引了一些遊客前來遊玩。

“要保證安全第一,不斷提升水庫工程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李貽偉指出,要善於學習一流、對標一流,主動走出去,學習借鑑國內外水庫的先進管理經驗;要積極運用衛星影像等新技術來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對破壞環境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通過加強人員流動、運用績效考核等方式方法,激發幹部隊伍生機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

白盆珠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飲用水Ⅰ至Ⅱ類標準,這離不開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惠東白盆珠鎮政府和當地老百姓對這萬頃碧波的保護,包括經常性開展庫區巡邏、制止破壞環境行為、對庫區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性整治等。

白盆珠水庫位於西枝江的上游,保護水庫水質責任重大。為了保護水庫環境,庫區周邊不能發展工業,養殖業等也受限。在保護的基礎上如何發展?

“要妥善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謀劃做好這篇‘水文章’。”李貽偉表示,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出新招想變招,因地制宜謀劃好水庫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發展“水經濟”,打響“水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助力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國內一些水庫成為生態旅遊景區,吸引了不少遊客,比如位於河源市的新豐江水庫變身為萬綠湖風景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白盆珠水庫同樣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水庫所在的白盆珠鎮,擁有山、水、泉、寺、庫等旅遊景觀,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這裡有條件發展生態旅遊。

位於浙江的新安江水庫位於錢塘江上游新安江主流上,這裡發展成為知名的千島湖風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知名礦泉水品牌農夫山泉在這裡設工廠。白盆珠水庫也有條件吸引礦泉水、飲料相關生產企業來落戶,發展“水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