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小松鎮:巧用“加減乘除法”答好環境整治“考卷”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環境先行。建甌小松鎮以“乾淨、整潔、有序、宜居”為主攻方向,巧用“加減乘除法”,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全力促進“清甜小松 運動小鎮”形象提升。

部署宣傳做“加”法

小松鎮黨委、政府突出“三個加強”,開啟人居環境整治“加速度”,確保整治行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第一時間成立了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領導小組,下設噴拆先行組,入戶摸底組,清理溝渠組,清掃擺放組,除草、樹木修剪組等。制定了《小松鎮農村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提升方案》,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統一了鎮村幹部思想,堅定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信心和決心。二是加強壓力傳導。建立鎮主要領導親自抓、掛村領導分管抓、村黨部書記直接抓的網格化責任體制,將整治任務逐項分解,明確整治時限和標準,形成覆蓋全面的責任體系。根據小松鎮實際,結合“一革命四行動”工作要求,對標目標任務,確定水衝式廁所全覆蓋、垃圾處理試點全覆蓋、汙水處理率100%,“村規民約”制定率100%等工作目標,分管領導根據各自分管領域認領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工作要求,統籌安排部署,落實工作舉措,推動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三是加強宣傳引導。開展攻堅行動前,通過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宣傳單、“大喇叭”廣播、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大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意義,提升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認識度,提高群眾愛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聚焦清零做“減”法

小松鎮嚴格根據方案要求,按照衛生死角、旱廁、廢舊房屋、廢棄豬圈、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清零要求,逐條對照落實,減少存量,嚴控增量。一是摸排突出“全”。鎮村幹部在行動開始前,對全鎮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旱廁、違章搭建、危舊房屋等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做好記錄,為攻堅行動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找準突破口。堅持以拆舊拆危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人居環境治理向縱深發展。全鎮16個村(場),採取整村推進的辦法,組織黨員幹部、群眾、民兵應急隊、文明實踐隊、巾幗志願者、掛鉤幫扶單位志願者等隊伍,每天集中攻堅一個村。三是突出街區面。對集鎮農貿市場開展環境秩序大整治,每天派出巡邏隊對佔道經營進行勸導和規範。為沿街商鋪統一做店招,力求立面整潔美觀。與商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市場秩序逐漸好轉。對街道路面統一劃停車線,引導車輛有序停放。

著眼融合做“乘”法

小松鎮堅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做到互相推進,放大乘數效應。一是與疫情防控相融合。積極引導村民自覺打掃房前屋後衛生,做好環境衛生“門前三包”,配備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100多個,對集鎮及各村場公共區域進行全面消殺,有效預防疫情。二是與脫貧攻堅融合。積極動員幫扶責任人深入貧困戶家中,幫助整理庭院衛生,規範擺放雜物,改善貧困群眾精神面貌。三是與鄉村振興融合。圍繞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的目標,加快推進廢舊住宅拆除和戶廁改造任務,在重要節點綠化美化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移風易俗做“除”法

圍繞破除部分群眾衛生習慣差,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等陋習,加快推進移風易俗,鞏固整治成效。一是提升自治水平。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明確群眾維護村莊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用,強化群眾教育,樹立文明新風。二是推行“共建8”機制。每月8日由各村支部組織黨員、婦女、青年共同開展集體衛生清掃活動,整理亂堆放、清理死角衛生,讓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普遍化。三是加強示範引領。大力開展“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等典型評選,並通過 “紅黑榜”進行鼓勵引導,切實提高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增強群眾支持、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

自小松鎮“整村推進 百人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共清理生活垃圾、死角356處52.7噸,清理溝渠24.1公里,淤泥26.9噸,整治破舊危房20戶,清理殘垣斷壁39處(326米),拆除亂搭亂建亂圍臨搭116處,整治柴火雜物亂堆放254處,整治佔道經營、店面外溢31處,拆除旱廁28個,整治亂貼亂畫26處,修剪村道綠化2400米。綠化植樹1120株。(劉洪忠)來源:東南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