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黃山第二站是西遞,在這個徽派村落住了一晚。第一站是住屯溪老街,“日遊老街、夜遊老街”,還去了黎陽in巷。第二天在汽車總站坐巴士到西遞,整點發車。印象深刻呀,因為我到汽車站是8:03分,在車站坐了近一小時。

在西遞訂的是民宿,因為是春節前一週的淡季,不到一百,很不錯。

和老闆的母親聊起來,自然西遞的歷史更讓我感興趣。談到村口看到的牌坊很漂亮,被告知村裡曾經有13座牌坊,排了幾百米,從村口一直到停車場。後來,拆了,被碾成了白灰。有有識之士覺得太可惜了,以做反面教材的藉口提出要留下一座。幸運的這座被刷上紅色標語而得以保留。現在,它是西遞的“中心”,每天晚上這裡上演一場燈光秀。

消失的12座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留下的這座是典型的徽派牌坊,比北方見到的秀氣。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這裡曾經有一排13做牌坊,現在只剩這獨苗。那些都拉去磨白灰搞建設了。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這座牌坊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三間四柱五樓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它在旁邊有水池,晚上上演音樂噴泉和燈光秀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上面三層的樓角為飛簷翹角,脊頭做成鰲魚吻獸,蘊含獨佔鰲頭之意。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古代牌坊分三等,分別為御賜、恩榮、聖旨。御賜是指皇帝下詔,國庫出銀建造。恩榮是指皇帝下詔、地方出銀建造。聖旨是指地方申請、皇帝批准然後由家族自己出錢建造。

這座是“恩榮”, 皇帝下詔、地方出銀建造的。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題額為“登嘉靖乙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

胡文光是西遞村人,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舉,官至荊州刺史。為官不錯,深得朝廷好評和百姓擁戴。明神宗恩准其在家鄉豎立了牌坊,以示光宗耀祖。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牌坊做工精細,除了常見的雕刻,還有這種獨立出來的八仙和像冠帽翅的花盤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柱上線刻暗花,有透雕幾何紋飾花板,花板上、下面都有浮雕吉祥動物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石獅雕工精湛,造型生動,俯首咧嘴,威武雄壯。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當年刷的紅標語痕跡猶在

登黃山第二站:西遞,曾經有13座牌坊,現在只剩獨苗

晚上這裡有音樂噴泉和燈光秀

推薦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