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並肩行——一名市級機關幹部在天津社區的工作日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新宇作為中共天津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的第一批下沉幹部於2月18日正式下沉到天津市河西區掛甲寺街灤水裡社區。

灤水裡社區是天津市著名的“尖山拆遷片”:多個小區一半住人、一半拆倒,七零八落;有很多拆遷戶,外來租住戶,人戶分離還很嚴重;還有在建的地鐵交匯……這種情況複雜的小區,管理難度可想而知。

每天都是緊張、勞碌的工作狀態。張新宇和另一位下沉同志曾負責“隆昌公寓”全小區(7個樓門,7層住戶)的防疫文件張貼任務。挨家挨戶貼,共計132張。在日復一日,在點點滴滴無停無休的平凡工作中,他們書寫了偉大的意義。

“貼到門上住戶不樂意,只能貼到門旁的牆;貼紙不能太短,否則不牢固,太長,不好清理會引起居民不滿;撕下的膠紙條必須自己帶走,不能影響樓道衛生;撕膠貼紙都是細活,只能摘了手套徒手進行。一上午下來,滿嘴消毒液味兒,手麻腿抽筋。”張新宇說。

作為臺辦的下沉幹部,張新宇很關心社區裡的臺灣同胞情況。社區對臺灣同胞格外重視,謹慎對待。前些天,社區裡三位臺灣同胞在居住小區電梯裡聊天,被同乘的熱心天津大媽聽出了是“外省口音”,趕快跟居委會反映了情況。居委會和片警同志第一時間入戶,跟臺胞進行了解釋安撫和防疫的要求宣傳,並且留下聯繫方式,承諾隨叫隨到,隨時服務。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小小的社區,大大的戰場。在灤水裡社區主任王穎的帶領下,張新宇在社區防“疫”的第一線學到了很多。

在張新宇的眼裡,王穎說起話來既客氣也有鋒芒,做起事來既麻利又很細緻。看她帶著大家工作很有幹勁,分工明確,指導合理,具有社區“第一書記”的凝聚力和人格魅力。

“對待難纏的個別居民,她能夠進退有度,‘因人施策’,把罵罵咧咧闖來的居民勸得樂樂呵呵離開,換成曾經的我,怕是‘秀才遇到兵,眼淚數不清’了;對於年長的大爺大媽,她協助對接超市幫他們訂菜、送菜,老吾老及人之老。”張新宇說。

居委會的3位男同志一直負責夜班值守工作,經常半夜被電話叫醒,去解決居民因亂扔菸頭而引燃窗外物品,因吵架而被鄰居報警投訴等突發事件......復工復產步伐加快,返津人員日益增多,國外輸入壓力明顯,每個網格員平均都承擔著30名返津人員的排查任務。

“有這樣‘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本土戰友’為伴,我們下沉幹部也就無談苦累,勇敢入列了。網格員的快速執行力,也是我們下沉幹部的學習榜樣。”張新宇說。

張新宇和社區裡其他工作者一起用服務的姿態、飽滿的狀態,贏得百姓認可。疫情以來,河西區掛甲寺街灤水裡社區通過“嚴防死守 不遺餘力”的管控,沒有出現疑似病例和負面事件,守護了一方的清淨與安全。(張宇琪)

來源 | 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