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對於以工作量證明為共識算法的公鏈來說,減半會是整個加密生態最大的強制外力作用,但它還會一直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LTC 對減半的刺激已有所免疫


作為對公鏈處理器(礦工)的一種激勵,每四年縮減一半的獎勵是為了模仿黃金循序控制產量。從比特幣前幾次的減半行情來看,往往都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這個之前已經在文章中有過統計歸納。


如今正處在春節行情和即將減半之前的行情疊加之際,按理說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有很多空間可以想象。然而最近,作為比特幣的“前哨”---萊特幣的算力降至年內最低點,意味著目前萊特幣礦工不看好幣價的未來,其實從今年萊特的挖礦難度曲線來看,八月份就開始了持續性的下滑,而今年8月5日正是萊特幣歷史上第二次減半。

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 2019年減半後LTC幣價走勢

可以看到,8月初恰恰是截至目前的價格最高點,此後便是連續不斷地震盪,但是總趨勢一路下行,11月達到了今年價格最低點,雖然這與今年整體熊市行情的聯動不無關係,不過可見幣價對於減半的刺激已經如同受過免疫了,這僅僅是第二次減半


其實對於萊特幣而言,第一次減半時劇本跟今年簡直一模一樣。下面給大家統計一下2015年萊特幣第一次減半時的行情。

5月21號17點到5月23號17點:1.46美元到1.88 美元,漲幅 29%

6月15號17點到6月17號17點:2.01 美元到 2.98 美元,漲幅高達48%

6月29號14點到6月30 號14 點:3.05 美元到 4.26 美元,漲幅高達 40%

7月5號5點到7月07號5點:4.09 美元到 5.66 美元,漲幅高達 38%

7月8號13點到7月10號13點:5.17 美元漲到 8.56 美元,漲幅高達65%

以上是減半之前的一波暴漲,然而此後 LTC 回落了 76.24%,減半當日跌至 3.02%,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在 2.87 美元和 3.24 美元之間徘徊。相比今年,跌幅似乎更小。這讓多數分析師以及微博大V跌破眼鏡,畢竟,大餅今年的表現差強人意,萊特幣與大餅的相關性最為密切。


如下圖可見,今年兩者價格相關性一直保持在0.6以上,足以說明當大餅意料之中的走弱之後,

萊特幣的礦工們在減半之後觀望收益無法繼續維持礦機工作,故拋售手中的籌碼,等待市場回暖價格修復,算力降到可以承受的範圍之中,再重啟挖礦。

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 LTC與BTC相關係數走勢圖

減半還會是有效的興奮劑嗎?

▲ 2019年LTC挖礦難度走勢圖


減半成為一個不確定的故事


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大餅。有關明年減半的討論已經甚囂塵上,因為幾乎每次的減半都帶了牛市,誰不喜歡呢?但是截止現在,所有的減半行情都在分析師們的研報裡,並沒有體現在大餅的K線圖上。可見在2019年,所有的減半都將成為一個不確定的故事。


據有限的歷史統計來推斷現在到明年5月的行情未免會過擬合,這時我們需要分析一下當下的供應和需求關係。目前大餅的價格是7300美元左右震盪,如果要在下一次減半之前保持住這個價格,大致需要讓市場見到至少30億美元的流動性,以抵消因減半帶來的通縮效應。


即便假設投資增速保持平穩,礦工供給端減少所引發的拋盤壓力減輕也會利於幣價的上漲。甚至推特上知名的操盤手Plan B還自創了S2F模型,用儲備資產的數量除以每年生產的數量,黃金用在這個模型中恰如其分。可想而知,等到明年減半之後,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史無前例的60000美金,聽上去合情合理,然而現實看起來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認為

目前不能將比特幣與黃金類比,黃金經過多年發展成為全球的資產儲備物與避險標的,其稀缺性與可交換性讓它適合當作一個價值儲備物,然而大餅並未形成一個圍繞他的完整經濟生態,故只能從挖礦產業這個“基本面”談起,像大餅這樣的高投機屬性標的,對它的需求端建模恐怕才是最有用恰恰是最難的。


另外,像傳統資產裡面,比如股票期貨,分析師通過它們的基本面(資產負債,現金流,產量儲備)指標構建可變的因子驅動模型,衡量其內在價值變化,但這在大餅減半中,行不通,我們不能將可預見的事件作為一個有價值的特徵量化,預先設定的稀缺性不是根本的利好,而是事實罷了,沒有人會懷疑邏輯上減半對大餅帶來的利好,不過僅僅是直觀的利好,也許被提前消費了,也許還有更復雜的因素抵消了它,這沒有人可以說的清楚。


週期性供應縮減可能帶來新的資本關注


當然,已經有人嗅出了不同的味道,他們認為今年上半年的牛市一舉修復了去年的缺口,這正是利好被提前消化的預兆,市場在信息分配方面仍然具有效果,所以他們以此為依據建立了頭寸應對風險,同時歷史的相似性以及減半故事的效應也許會帶來新的投資需求;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否認,各國政府越來越接受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以Bakkt為代表的專業期貨交易所更適合機構投資者入場,它們帶來了更加專業與成熟的分析框架,市場漸漸迴歸理性,因此前幾次的減半與明年並沒有太大的慣性可言。


另一方面,不排除大的礦場主藉此收割一番小礦場主,據魚池數據,經過大跌之後的大餅仍然高於多數礦機的關機幣價,雖然其中會有很多摩擦成本,但是持續低靡的走勢會讓多數小礦場主退出行業,也許日後長期幣價上漲對此會帶來抵消,但是算力的過度集中,會讓投資者面對鏈上的中心化程度而產生質疑。


不論是基於供應的模型還是基於需求的故事已經讓你暈頭轉向,但是這恰恰可能是吸引場外注意力的優勢,仍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

週期性的供應縮減可能會帶來新的資本關注


故事反覆無常,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估值模型預測指標的出現會推動這個行業進步,我們只需要保持理性的批判心態,敬畏市場,堅守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會有好的結果。


數字貨幣本質就是加密數據,不包含加密數據的資產一文不值,很顯然,比特幣、萊特幣以及以太坊等,都是優質的數字資產,它們的誕生本身就是為了全球化,而世界也正張開雙臂擁抱它們。即使明年的事情我們仍然無法有效預測,但現在可以確認的事情也有很多:例如以太坊2.0升級的開啟;波卡以及Filecoin等令人驚豔的項目主網上線;Bakkt交易所逐漸吸引期貨交易的機構投資者;中美會談平穩過渡,迎接2020新的挑戰......也許,明年會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