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48年9月濟南解放,成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濟南特別市改為濟南市,其間區劃未變。1951年1月,濟南市劃分為6個市區、5個郊區、2個直轄鄉(鎮),區名按編號稱呼。1955年9月,調整濟南市區劃並變更區名,因轄區內有橫跨津浦、膠濟鐵路之“天橋”,將第四區改稱為“天橋區”。1966年9月天橋區改稱為向陽區,1973年7月複稱天橋區。本期,小編為你回顧一下天橋區自從晚清以來的發展簡史。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30年代《濟南城內商埠地圖》,當時北面還有不少“空白”。圖/雍堅)

清咸豐元年(1851)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清政府籌措軍費開支,將“制錢”每枚重一錢二分為一錢,鑄造當二、當五十大錢,提高“制錢”面值。咸豐四年(1854)11月9日,山東寶濟局在濟南開爐專鑄大錢。光緒二十九年(1903)山東巡撫周馥在西門外東流水街建濟南銅幣廠(即銅元局),次年開鑄。後來,清政府發現粗製濫造,濟南市場銅元局於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1907年1月28日)停鑄,歸併直隸省。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清代濟南鑄造的大錢,背面為滿文“寶濟”)

清光緒元年(1875)農曆十月,山東巡撫丁寶楨奏準,在省城北郊新城購買民地20餘公頃,用銀19800兩,創辦山東機器局,生產火藥、槍炮子彈,修理洋槍洋炮。這是山東近代官辦工業之始。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山東機器局生產車間)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6月1日,德國山東鐵路公司成立,德國政府是日發佈特許令,準該公司修築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本月開始勘探膠濟鐵路線路。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清光緒三十年(1904),小清河輪船公司在濟南設立,開闢濟南至羊角溝航線。1906年8月1日公司正式註冊。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上世紀初的小清河船隊。圖/雍堅)

清宣統元年(1909)7月8日,官商合辦的山東濼源造紙印刷有限公司在濟南開業。資本額36.3萬元,機器購自德國洋行,所用原料三分之二為破布,三分之一為進口紙漿,產品優良,日產不足300擔。道員丁道津任公司總理。1917年,改稱“濟南成業造紙廠”。1919年初,何宗蓮與吳達卿、朱益庭等人籌集35萬元,收購原濼源造紙廠的機器廠房,企業更名為山東華興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清宣統元年(1909),樂鏡宇在濟南西關東流水開辦宏濟阿膠廠,資本2500元,年產阿膠5000公斤。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宏濟堂舊址資料圖,現為山東省委領導機關舊址紀念館)

清宣統二年(1910),桓臺縣索鎮苗家在濼口開設“公聚和”糧棧,苗杏村任經理,資金5000元。此為苗家在濟南獨資經營的第一家企業。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上圖為1911年,修建中的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站內天橋)

1912年11月16日,津浦鐵路濟南黃河大橋建成,是日舉行落成典禮。津浦鐵路全線貫通。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12年,濟南吳氏濼口信誠醬園生產的食醋,獲巴拿馬國際物品博覽會銀質獎。1914年,在山東省第一屆物品展覽會上,濼口吳氏信誠醋坊的洛口醋獲金牌獎章,今存濟南市濼口釀造有限責任公司。1915年,巴拿馬國際物品博覽會,信誠醋坊的洛口醋獲金牌獎章。(本段來自天橋區政府網)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13年1月,應鹽商要求,黃臺橋至濼口碼頭鐵路鹽運專用線(清濼小鐵路)改建標準軌距工程開工。當年6月完工,並與津浦鐵路濼口站相接,全長7.8公里,改稱為津浦鐵路“濼黃支線”。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拆除。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圖源“人民鐵道網”,作者張汝峰)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濟南站內的老天橋)

1915年,原山東實業司長潘覆在濟南籌辦魯豐紗廠(國棉一廠前身),山東巡按使蔡儒楷通令各縣知事用公款認購股票及勸導商民入股,全省107縣共招股40萬元。潘覆在京津等地廣事招股,認股最多者為張勳、靳雲鵬、王佔元、黎元洪、曹錕、梁士貽等官僚軍閥。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魯豐紗廠資料圖)

1918年4月,無錫榮氏資本在濟南陳家樓開辦茂新麵粉四廠,資本50萬元,工人近百名。翌年7月設立為濟南茂新麵粉公司。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茂新麵粉廠資料圖。圖源“清涼一塵的博客”)

1919年2月,青島商人鄒升三、王敬亭等人在濟南北郊五柳閘創辦山東裕興顏料廠(今裕興化工廠前身),註冊資本10萬元。翌年12月註冊為中國裕興顏料公司。該廠借鑑吸收日本的生產技術,試製成功生生牌煮青顏料,銷路甚廣,可與洋貨抗衡,成為國產名牌,工廠亦成為中國最早生產硫化青顏料的廠家。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裕興化工廠資料圖)

據《山東黃河水文志》記載:1919年3月,順直水利委員會在濼口鎮設立濼口水文站,這是黃河干流上建站最早的水文站,拉開了黃河流域以近代科學方法開展水文工作的序幕。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90年代濼口水文站舊址。圖源“濼口水文站”)

1921年3月10日,民商濟濼汽車公司興辦濟南城至濼口間汽車客運業務,是日起售票搭客,開始試營運。公司臨時經理宋坡山。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老濟南的出租汽車)

1921年7月,苗杏村在濟南官紮營創辦成豐麵粉工廠,資本50萬元,實收20萬元。翌年1月註冊為成豐麵粉公司,資本增至100萬元,工人160餘人;8月正式投產,日產麵粉5000袋,為濟南較大型麵粉工廠。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成豐麵粉廠資料圖。圖源“佛慧山翁的博客”)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上世紀20年代濟南火車站站臺)

1925年,濟南商埠迤北低窪地區開挖工商河。河長6600米,深4~6米,完成土方13.2萬立方米,小清河船隻可行至成豐橋和金牛山下。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工商河舊地圖。圖/雍堅)

1928年4月30日,經激戰,國民政府第一集團軍佔領泰安、肥城。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由平陰進佔長清。午後,北伐軍迫近濟南,城內已聞炮聲。日軍荷槍實彈,作戰鬥準備。濟南日軍警備司令齋藤發出佈告,稱南北兩軍任何一方闖入日方警戒界線內,一律解除武裝。夜11時,張宗昌率部棄城倉惶北逃,歷時三年的張氏統治結束。日軍乘亂大放機槍,破壞治安,並誣稱南軍所為。張宗昌部逃離時,將濼口黃河鐵橋炸燬,津浦鐵路中斷。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被炸燬的8號橋墩)

1928年5月,位於濟南無影山的軍火庫被日軍炸燬。當年二十餘間彈藥庫房同時起爆,爆炸持續二十多分鐘,濟南山搖地動。黑煙形成巨大的蘑菇雲,附近民房被震塌多處,並震傷多人,價值20萬元的彈藥頃刻化為烏有。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爆炸後的“蘑菇雲”)

1929年4月4日,接交膠濟委員舉行第二次會議,日方決定自18日起撤兵。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29年5月,日軍在濟南膠濟車站內等車撤離前往青島。圖源:《日本侵華圖志·山東問題與濟南慘案》)

1929年,津浦鐵路恢復通車。5月27日,由北京至南京的孫中山靈櫬路經濟南。上午8時40分,靈車抵濟南,沿途民眾肅立恭迎。迎櫬大會在車站隆重舉行,會上播放孫中山講演錄音。6月1日,孫中山靈櫬安葬於南京紫金山,濟南各界舉行公祭,並停止工作與交通3分鐘,以誌哀悼。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濟南民眾在車站廣場迎櫬致祭。圖源“文化濟鐵”)

1931年5月25日,小清河五柳閘壩工程開工。採用近代技術建造船閘及滾水壩各一座,用款47000餘元。翌年8月完工。(一說1933年12月21日建成)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40年小清河五柳閘資料圖)

1933年8月18日,“九烈士”就義於濼口刑場。(請見舊文>>>)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濟南百里黃河風景區公園內的濼口九烈士紀念碑)

1936年3月21日,太平河及小清河上游疏浚工程開工,由濟南元記工廠中標承辦。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曾經航行在小清河上的運輸船隊)

1937年8月,為抵抗日軍南侵,鐵路工人將津浦路濟南至德州間線路破壞。濟南新城兵工廠遷往西安。11月15日,韓復榘部各軍向黃河南撤退,並炸燬濼口黃河鐵橋。日軍攻至濟南黃河北岸,在鵲山村殘殺村民90多人,殺傷50多人,製造了“鵲山慘案”。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37年12月26日,日軍又自濼口渡河,炮轟濟南。12月27日,日軍炮轟濟南竟夜。凌晨,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第十二軍孫桐萱所部奉韓復榘令丟棄濟南,不戰南逃。舊軍閥馬良等人迎接日軍入城,濟南淪陷。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佔領天橋的日軍)

1938年年末,膠濟鐵路濟南站併入津浦鐵路濟南站工程動工。1940年4月完工,膠濟鐵路濟南站大部分客車線和聯絡線被拆除,新建了車站通往市區的道路和站內地下道。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上為津浦鐵路濟南站,下為膠濟鐵路濟南站)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民國時期的濼口渡口)

1946年3月1日,津浦區鐵路管理局在濟南成立,以津浦鐵路為主幹,同時管轄膠濟、德石鐵路以及蚌埠至水家湖(今合肥市最北端)等各條支線。局長陳舜畊。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津浦區鐵路管理局局長陳舜畊)

1947年3月15日,蔣政府為配合其在黃河故道南岸作戰,在黃河下游堤壩尚有120餘處未修復的情況下,於凌晨4時強行黃河花園口堵口合龍,使黃河水全部迴歸山東故道,決口改流近9年的黃河重新流經濟南。19日晨,水頭到達濟南濼口。沿黃解放區人民積極搶險復堤,自救自衛。16日,山東省府黎玉主席致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艾格頓,抗議“聯總”助蔣違約放水,造成山東沿黃人民的巨大災難。24日,濼口流量已達到1167秒立方米。據本年12月沿黃13縣實地調查,山東黃河故道內因黃河迴歸故道而受災的村莊達121個,計5562戶,25162人,倒塌房屋22908間,淹沒作物25.8萬畝,損失糧食66萬公斤。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49年6月16日,華北、華東、中原三解放區聯合性的治黃機構——黃河水利委員會在濟南成立。1949年7月初,黃委會遷移到開封辦公。新中國成立一個月後,黃委會就又改屬國家水利部領導。1953年12月18日,黃委會由開封市遷至河南省新省會鄭州市。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成立於濟南的黃委會。圖源“齊魯網”)

1952年10月27日,毛澤東視察了濟南歷史上決口頻繁、災害嚴重的濼口險工處。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俱興,文化繁榮。下圖為50年代初期建成不久的光明電影院。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60年3月4日,山東省內最大的紡織企業——國營濟南第二棉紡織廠動工興建。1967年1月建成投產。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50年代,國棉一廠的門口加掛了“二廠籌備處”牌子)

天橋區見證了濟南市工業發展的興衰浮沉,許多市民的命運也隨著天橋紡織行業幾番起落。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60年代的國棉一廠工人)

1975年,新天橋竣工通車。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86年3月11日,濟南市工商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至10月竣工,全市有1.6萬人參加治河義務勞動。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工商河工地)

交通便利的天橋區,擁有“中華第一站”之稱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80年代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

1989年,叫了許多年的金牛公園,改名“濟南動物園”。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一瓶啤酒,代表的是一種記憶。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0年,北園片區大發展,濟南國際貿易大廈就坐落於此。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國貿大廈)

1990年,濟南的地標性建築明湖大酒店正式開業,在這裡消費倍有面子。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明湖大酒店拆除前的資料圖)

1998年,濼口服裝城正式開業,它被稱為“濟南人的衣櫃”。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90年代,逛中恆,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經常做的一件事。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8年3月12日,廣大幹部群眾在濟濼橋畔參加義務植樹。小清河治理工程紀念碑落成儀式同日舉行。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紀念碑)

最後重點介紹一下濟南的老火車站,即津浦鐵路濟南站。在90年代,濟南的這座火車站很有特點,深受市民喜歡。那時候很多外地人來濟南,第一眼看到它都被震驚了,吸引了。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在二戰結束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手冊上就建議,“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就是當時的濟南站。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這座建築由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築類教科書。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濟南老火車站內部照片)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有官員說,看到這個鐘樓,就想到了殖民主義侵略者的頭盔。1992年,在巨大的爭議和眾多反對聲中,這座德式建築被拆除。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拆除中的鐘樓)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2年7月1日,濟南站外開始拆除行李房。圖源“文化濟鐵”)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2年7月18日拍攝濟南站拆除場景。圖源“文化濟鐵”)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2年7月18日拍攝行李房拆除場景。圖源“文化濟鐵”)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1995年,原地重建的新濟南站啟用。圖源“齊魯壹點”。)

拆除老火車站爭議很大,這件事是許多濟南人心中永遠的痛。曾經見證近代濟南百年曆史的老鍾,從此化作一片雲煙,永久退出了歷史舞臺。

--END--

看完本文後請您分享出去,

讓更多的朋友瞭解天橋的歷史

本期圖文由“老濟南文化傳承者”獨家整理製作

參考資料包括山東省情、濟南市志、大眾日報等

使用本文的單位或個人,轉載時請標註來源

鳴謝:

2.天橋區的幾位文史專家

又拿到一批天橋區的老照片,有幾張爭議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