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懷抱冰”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這是一幅“懷抱冰”的畫面。

近日,湖北武漢。由於穿防護服太悶熱,為了讓自己快速降溫,火神山護士孫如霞抱起了冰塊。乍暖還寒時候,懷抱冰塊的小護士卻令人感覺如沐春風。“葛優癱”的姿勢,滿臉陶醉的神情,都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春天的故事。

經歷過一個無比漫長的冬天,孫如霞和她的小夥伴們,確實有傲嬌的權利和資本。在手握枸杞保溫杯的中年人眼裡,“懷抱冰”肯定不是健康的打開方式。驅寒除溼是養生重要法則,抱冰求寒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不過沒關係,她們有青春護體。

走出方艙醫院的時候,很多小姐姐都曾面對鏡頭許下心願,內容無外乎“吃喝玩樂”四個字。雖然被冠以英雄之名,她們,仍只是一群朝氣逼人的孩子。有朝氣,有活力,年輕就是任性的資本,“懷抱冰”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這並不是“懷抱冰”的傳統方式,更不是唯一方式。

“懷抱冰”自古就與艱苦卓絕聯繫在一起。幹寶的《搜神記》講述了晉人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因此躋身“二十四孝”。百善孝為先的時代,能為萬世楷模,王祥臥冰的艱辛可想而知。漢朝人趙曄在《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中記載: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愁心苦志, 懸膽於戶,出入嘗之。能與臥薪嚐膽並列,勾踐抱冰握火的堅忍可見一斑。

因為方向明確,王祥和勾踐都將抱冰當作磨鍊意志的一種方式。相比之下,不經意間攬冰入懷,未免有點令人瑟瑟發抖。

第一次聽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裡面“五臺大人”的一句唱詞令我印象深刻:看罷薦貼走魂靈,毛骨悚然懷抱冰。對應的背景是“一家在朝拜閣老,一家在朝是定國公。這官司若是問錯了,丟官是小滅門庭。”神仙打架,小鬼調停。“懷抱冰”的感覺,實在是貼切得酸爽。

同樣“懷抱冰”,為何有人毛骨悚然,有人坦然承之?答案或許在於,冰的溫度是恆定的,人體溫度卻因人而異。熱血滿腔,抱冰亦能暖之;心若荒涼,握火終將成冰。浮沉於世,免不了觸及冰冷而堅硬的現實。一個人的態度,體現的正是內心的溫度。

“漸凍症”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生命的慢慢枯萎,更在於知覺先於肉體的消亡。在世界向他關閉大門之前,他已經先向世界關閉了大門。現實生活中,“漸凍症”不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更是一種常見的心病——總有人對他人的感受無動於衷,任憑自己的心慢慢冰封冷凍。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漸凍人”遍佈公共空間,那將會是一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