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人耐性的水煙杆杆


過去的農村,抽菸都是抽自己種的小蘭花,富裕的會抽水煙。面高人抽水煙十分講究,尤其是煙具,和南方人的竹筒菸袋是沒法相比的。小雪過後氣候漸冷,村裡自己養羊的人家就開始宰羊。一提起羊來,現在人們更多的是知道羊拐彎,也就是羊小腿的那部分。飯店裡有燒的燜的烤的,整條小腿還帶著一個關節,所以面高人叫羊拐彎。而現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羊小腿是過去面高人制作水煙器具的主要材料。把羊的小腿骨生著剔下來,將骨頭裡的骨髓抽乾淨,在大的一頭放上一枚鑽了孔的小銅錢,銅錢上安裝上一個子彈殼,一個簡單的水菸袋就做好了。宰羊時屠夫要從內臟裡取出膀胱,那東西一般是由小孩搶了去,用腳把裡邊的水搓乾淨,而後吹起來當球玩。雁北的孩子不叫膀胱而叫水泡。製作好新水煙槍後,大人們往往把羊水泡拿了去,也是用腳搓乾淨,曬乾後當作盛水煙的包。用羊水泡盛水煙,保水性強,一板水煙要抽上半月十來天,放在羊水泡做成的包裡絕對不會有乾燥的感覺。用羊小腿做成的煙槍叫做羊槍,羊水泡製成的自然叫做煙包。後來有條件的人家,會在車床上車出一個水煙槍,可不管是什麼材料做成的,人們仍然稱之為羊槍。也有的人會用羊皮,甚至牛皮縫製一個小袋子,而這個小袋卻不叫煙包而稱煙插子。

熬人耐性的水煙杆杆

面高人抽水煙是有套路的,不按套路來,那煙就抽不出味來。所謂的套路,那就是“兩口一吸溜”。抽水煙的人左手捧著羊槍,右手夾著一個火捻子,同時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煙插子或煙包裡來回捏,把水煙絲捏成一個小疙瘩,然後摁在羊槍頭上,緊接著就用火捻子點燃。這時候就抽一口,接著又是一口,之後就是“噝”的一聲倒吸氣,十分誇張地朝裡吸溜著。那口倒吸著的氣把肚子鼓起後,就對著羊槍嘴猛地噴出,把羊槍頭上還沒抽盡的菸灰吹了出來。這菸灰是不能扔的,在往外噴的同時,右手護在羊槍頭上,吹在了手心裡,只那麼一捏就熄滅了火,再放到煙插子裡和還沒抽過的菸絲混在一起。所有的動作要一氣呵成,哪個環節跟不上套,就會抽得沒了意思。有時大人不小心把菸灰吹在炕上,小孩子們就忙不迭地用手去揀,特別地燙,像是被針紮了一下似的。可下次再有了這種機會,仍然忙著去揀,仍然是被針扎得生疼。這可能就是一種執著,燙了還被燙,若不是傻瓜那一定是執著。

熬人耐性的水煙杆杆

面高人抽水煙是有節奏的,而且節奏感很強。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大人抽水煙,叭噠一口,叭噠又一口。特別是那一吸溜,和最後鼓足了勁的一噴,讓人覺得抽起來就成了活神仙,特別地有滋味。抽水煙的第一口要猛,要的就是那個衝勁。第二口要有分寸,抽勁小了不過癮,大了會把那個菸絲疙瘩抽透,那樣一來就噴不出去,就要停下來去掏。至於那最後的一吸溜,講究的是用力勻稱,既有細品之慢文慢武,也有積蓄力量為噴發之認真準備。這種文來武去張弛適當的抽水煙法,就是節奏。雁北人看起來粗粗喇喇的,但是豪爽中總是帶著一種細微的度,就如這抽水煙一樣,該猛烈的就不顧一切,該穩當的時候就認認真真。

熬人耐性的水煙杆杆

其實,用剛宰了的羊腿骨製作的水煙槍,開始抽起煙來味道並不好,一股子羊羶味。可擋不住面高人有耐性,一年兩年甚至三五年都熬得住,能挺過去。日久天長那羊羶味就會演變為濃烈的煙香。再瞧那根水煙槍,簡直脫了胎換了骨,光滑似玉,紅紫如翠,捧在手上感覺特別地溫潤。所以,上了年紀的老人,把自己的那根水煙槍視為珍寶,隨身攜帶形影不離,有的老人在臨終前,還專門囑咐孩子們,要把跟隨了自己半輩子的水煙槍放進棺材裡。

抽菸有害無益,抽水煙更甚。據說水煙寒氣大,容易氣喘,就是久負盛名的蘭州水煙也是如此。這些姑且不論,單說面高人怎麼就想到了用羊腿抽水煙呢?又怎麼不叫煙鍋、菸袋、煙具,而偏偏叫做槍呢?而那根使人慢性自殺的傢伙,為什麼是那麼地漂亮,那麼地秀氣呢?

熬人耐性的水煙杆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