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葯來襲


達因藥業:2019年營收重回10億水平,首仿藥值得期待


山大華特的醫藥業務由子公司達因藥業經營,達因藥業專注於兒童健康領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涉及兒童藥品、兒童食品和兒童用品等,主要產品包括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複方碳酸鈣泡騰顆粒(蓋笛欣)、甘草鋅顆粒、右旋糖酐鐵顆粒、口服補液鹽散、阿奇黴素顆粒、利福昔明幹混懸劑、二巰丁二酸膠囊等。


圖1:近年來達因藥業的業績情況(單位:億元)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2018年,為使產品外形更美觀,提升產品形象,達因藥業更換了“伊可新”的生產模具,受設備調試檢修以及車間GMP驗收的影響,“伊可新”產量較2017年有較大下降,未能完全保證市場供應,此外,公司另一主要產品“蓋笛欣”也因原料斷供未能正常生產,受產品供應不足的影響,達因藥業2018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下降了24.11%、47.25%。


2019年,“伊可新”在3月中旬設備達到正常狀態後產量穩定,新的生產線完成設備安裝調試,投產在望。此外,取得口服補液鹽散(Ⅲ)、蒙脫石散兩個新品的註冊批件,產品線得到了豐富。達因藥業主營業務收入重回10億元水平,達10.74億元,淨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18.43%、45.44%。


表1:2019年達因藥業獲批產品情況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口服補液鹽散(Ⅲ)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低滲型ORS配方,與口服補液鹽(Ⅱ)相比,減少了鈉和葡萄糖的含量,從而降低了滲透壓,更適合嬰幼兒預防和治療腹瀉引起的輕中度脫水,並可用於補充鈉、鉀、氯,該藥物也是WHO要求各國用於治療腹瀉的首選藥物。達因藥業的口服補液鹽散(Ⅲ)按4類仿製申報並獲批,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目前該產品已過評企業有兩家,達因藥業為首家過評企業。


圖2:達因藥業在審產品情況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地氯雷他定為全身用抗組胺藥,2018年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接近5.4億元。國內市場上的地氯雷他定有片、分散片、膠囊、幹混懸劑、糖漿,暫無口服液劑型,普利製藥以及信立泰的地氯雷他定片已過評。山東朗諾製藥、合肥恩瑞特藥業的地氯雷他定口服液3類仿製上市申請分別在2018年11月5日、2019年3月26日獲得CDE承辦,最終首仿花落誰家,我們拭目以待,按新分類獲批視同過評,也有望成為該品種第二個過評的產品。


濟川藥業:2019年兒科類營收狂攬15億,佔公司總營收漲至22%


如果說,達因藥業為兒童化藥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兒科中成藥市場中的領軍企業當屬濟川藥業。


表2: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兒科用藥TOP5企業市場份額情況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米內網數據顯示,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兒科用藥市場,濟川藥業一直排在TOP1,市場份額也從2013年的8.18%上漲至2018年的15.24%,與TOP2企業拉開了較大的差距,競爭優勢相當明顯。TOP2位置爭奪激烈,2013-2016年為漢森製藥,2017年起三力製藥發力往上衝,搶下了第二名寶座。


圖3:近年來濟川藥業兒科類業務的業績情況(單位:億元)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據年報數據顯示,濟川藥業的兒科類業務在2018年已經成功突破10億元關口,主要是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銷售收入增長所致;2019年業績再次攀升,達到15.25億元,同樣也是因為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銷售收入增長所致。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為濟川藥業的獨家產品,也是2013-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兒科用藥第一品牌。


2個兒科中成藥新藥獲批生產,市場規模將突破80億


圖4: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兒科用藥的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


隨著近幾年,國家層面對於兒科用藥、中成藥的鼓勵政策不絕於耳,兒科中成藥市場規模年年攀升,增長率均超過10%,2019年突破80億元是大概率事件。


表3:2019年至今獲批生產的兒科中成藥情況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表4:目前在審的兒科中成藥上市申請情況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共有兩個兒科中成藥獲批生產,均為新藥,其中天士力醫藥集團的止動顆粒被納入優先審評,理由為“具有明顯治療優勢創新藥”和“兒童用藥品”;目前在審的兒科中成藥有小兒脾胃樂顆粒,該產品為6類新藥,屬於兒科厭食症用藥。


優先審評加速兒童藥上市,這些新藥即將登場


表5:2019年至今通過優先審評獲批生產的兒童藥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2019年除了有兩個兒科中成藥新藥獲批生產外,還有6個產品經優先審評快速通道獲批,被納入優先審評的理由均為“兒童用藥品”,這些產品中有三個新藥,另外三個仿製藥是國內首仿。


表6:目前在審的獲得優先審評的兒童藥

10大產品獲批,6款國產新藥來襲

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數據庫2.0


目前除了在審的兒科中成藥小兒脾胃樂顆粒外,仍有5個被納入優先審評的兒童藥新藥在審,其中三個是疫苗,全身用抗病毒藥、精神安定藥各有1個,這些產品能否在2020年順利登場?米內網將繼續關注。


結語

兒童藥市場潛力大,但研發難度也大。國內藥企中,達因、濟川、葵花、亞寶、康芝等經過多年的耕耘,已經擁有了不俗的市場地位,多數藥企會採取積極佈局終端渠道、優化生產管理以提高效益。而隨著優先審評制度不斷推進與完善,吸引到了更多企業入局兒童藥市場,不斷有新藥獲批上市的消息傳來。這些後來者會否成為新勁敵,龍頭藥企又應該如何守住寶座?歡迎讀者留言,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