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避免“一病返貧”?

3月7日,我受得到app邀請做“重啟2020年”的直播,給大家分享關於如何防止因病返貧這個話題怎麼辦。(溫馨提示:內容有點長,請耐心看完。)

No.1

疫情下,怎麼買保險?

目前我看到的一些數據,比如說目前確診的人數是八萬多人。

我看到網上一個治好的患者的費用清單,那大概是花了23000塊錢。

平均一下,如果一個確診花到兩萬多醫藥費的話,其實這次國家財政補貼加社保的保險是兜底了16億以上的。

但是截止到現在,我看到的是商業保險的賠付現在是九萬多件,累積賠付1.1億,其中跟新冠治療直接相關的費用只有6000多萬。

所以我在回答網友問題時說,出現了疫情,臨時買保險是沒有用的。我們在面對風險的同時,應該考慮管理本身應該從哪個角度入手。

從疫情本身考慮,國家應該是財政做了大的兜底的,只要你確診了,都是由國家來進行全部的免費治療。

而且對於疑似患者,也給了社保的兜底。所以商業保險在這次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其實是不大的。

但是到後期,一旦發生了併發症、後遺症,康復費用等等,可能會用的一些商業保險。

所以,其實我看到的數據是,面對風險這個事情來講,風險是很難被規避的,只能被管理。如果我們沒有做好風險的管理,就只能去做危機的處理。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No.2

科學的風險管理?

風險分兩種,一種叫做黑天鵝風險,一種叫做灰犀牛風險。

黑天鵝風險是什麼意思呢?它是那種客觀存在的,你可能意識不到,會突發,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像這次的新冠肺炎就是一次黑天鵝類的風險,放到人身上,比如說意外、突發疾病就屬於黑天鵝風險。

灰犀牛風險,它不是小概率的,是大概率的,就像一頭犀牛,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會越來越臨近,也就是說當灰犀牛真的對你開始發起衝擊的時候,你可能躲不過了,不可逃脫,也不可逆。

比如變老和死亡就屬於灰犀牛風險。

這兩種風險構成了我們人生兩種不同的風險類型。

普通人怎麼避免“一病返貧”?

我2016年在美國杜克大學學習期間,很有幸聽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給我們做的培訓課程,那時候也建立了我一個比較完整的關於財富管理的觀念。

當時有一個印象很深的摩根士丹利的老師跟我講了一個關於理財的觀念,他說:

“財富管理的目的不是讓金錢呈幾何級數的遞增,而是讓生活更美好。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理財應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們盲目的認為投資是賺錢,其實不是,理財分為兩種:

一種叫做財務管理,你可以利用各種金融工具為自己做現金流規劃,保證你的現金流是穩定的。

同時,如果你是千萬級的靠投資資產的高淨值人士,你不光做現金流管理,還要做資產配置。

當然如果你的資產是以小目標為單位,比如說你家有五個、十個小目標,除了這些以外,你還要考慮稅務的籌劃跟信託傳承的安排。

什麼叫事務管理?圍繞著你的人生各種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目標,比如說教育、婚姻、置業、退休什麼的。

這些事件可能會構成你的一個一個不同週期、不同期限和用到不同金額的這樣一些理財目標。

普通人怎麼避免“一病返貧”?

事務管理生老病死殘是我們的人生狀態對應的不同事件,比如說現金開支、養老生活、品質生活,還有婚姻、子女教育等等。

這些事件最終會要落實到以財務管理的方法,來最終實現這些事件的被管理。

所以我們都要完成一個過渡,就是投資理財從賺錢,從單純的財務管理向事務管理過渡的過程,才能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管理人生風險的觀念。

這樣才能保證你碰到人生中各個事件,最後都有錢花,而且也不會錯配你的現金。

No.3

面對疾病返貧,怎麼辦?

疾病在我們的人生管理中,需要被管理的事務中排第二。回到這個問題本身,什麼叫做因病返貧?

疾病返貧有兩個原因:一是無法調動足夠多的現金治病,二是病好了,經濟死亡了。

第一種,比方說一個北京人,不管怎麼著有個房子,千萬資產就到了。

但是可惜他的資產配置裡面沒有現金,所以很有可能面對疾病,他首先會被消耗掉現金資產。

之後現金不夠了以後,開始消耗現金等價物,他不得不賣掉股票、基金甚至贖回理財,去補這個現金的缺口。

如果還不夠,他可能就要去處理固定資產,比如說賣掉房子,比如說賣掉家裡的古玩字畫這些東西。

第二個病好了,經濟死亡了。因為治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會喪失工作能力,有可能無法獲得保證生活的現金流。

知道了疾病返貧的原因,我們看應對措施。

普通人怎麼避免“一病返貧”?

我覺得解決這個無法調動足夠現金的問題,你應該要去設計一個支出補償機制。

什麼叫支出的補償機制呢?很簡單,你可以辦理一個銀行賬戶,每個月往裡面存一千塊錢。

這個賬戶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當家庭成員發生了疾病的時候,才被允許動用裡面的餘額,只進不出,誰也不許拿這個錢做別用,互相監督。

比如你可以用安全保本的理財工具、基金定投等等。

除了這些理財工具外,還可以藉助社保、團體保險和個人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

每個人都有社保,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只要是中國的國民,只要你在交,你都能享受到這個福利,它是中國的政策性保險。

還有一個叫做稅優健康險,這兩個保險一定要交的。

但是社保也有不足,社保的特點是什麼呢?社保的特點是低保障、廣覆蓋。比如說生病了,門診可以報銷,但有一個起付線。住院是可報銷的,但是有一個比例限制。

另外自費藥、特需門診和康復費用,社保是解決不了的。

·團體保險

我也給員工上這個保險。為什麼呢?

第一,企業作為投保人,給員工上補充醫療險,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他是有稅前列支額度的。也就是說這個錢我不給員工上保險,我也得交稅,但是我給員工上保險有個好處,就是我提高了員工的忠誠度。

第二,就是他的工作體驗會更好一點。

它能有效的補充社保,比如說社保報銷不足的部分去哪裡報?給單位,單位去保險公司統一報就可以了。

·商業醫療保險

這是個人的。有的公司沒有給員工上,也沒關係,個人可以上。上這樣的商業保險真的很便宜,一年就幾百塊錢,相當於你花一頓火鍋錢,可能這一年社保以外的部分報銷都給你報了。

我剛剛講的社保、商業保險、企業保險三種,就是我們講的社會保障的三大支柱。它們不是“或”的關係,不是說有了這個就不能有那個,而是“且”的關係,你有了這個就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的風險。

這是最好的防止解決一病返貧的工具,沒有之一,因為這是唯一一種以疾病為觸發機制的一種補償的而且帶有槓桿的工具。

它遵循的原則叫做損失補償原則。

補償型的醫療保險遵守的是損失補償原則,沒有人能夠從風險中獲益,這是風險管理的基本要素。

所以醫療保險就是這樣的一個範疇,得了病,憑票報銷。先報銷社保,剩餘部分拿去公司,或者拿去個人的保險公司去報銷。實報實銷,多一分錢都不會給你。

第二個原因病好了,經濟死亡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收入補償機制。

病好了以後,可能還有後期長期的醫療費用支出。

比如說長期的康復費用支出,僱傭護工,後遺症、併發症等等。這些前面講的醫療保險就不能覆蓋了。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第一個辦法,就是要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理財習慣。

第二個辦法是購買重疾險,確診後就可以一次性賠付一筆資金。

No.4

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

羅老師在去年的跨年演講裡面講了,我們中國老百姓收入分兩部分,一個叫勞動性收入,一個叫資本性收入,但是很可惜,勞動性收入佔73%,資本性收入佔27%,意味著中國老百姓還不能說是財務自由的。

只有當資本性收入逐漸取代勞動性收入的時候,才能稱之為財務自由。

當然這是國外的標準,國外認為財務自由的意思是兩個,一是沒有債務,第二是資本性收入超過勞動性收入。

這個就意味著你不用為了收入而工作,自然你就不會因為生了病還需要去工作。那你的收入補償部分就由理財工具,或者說你平時的理財來替你補償。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種長期的穩健的理財習慣,讓你的資本性收入逐漸逐漸的增加,所以你才能躺賺,躺賺就意味著你財務自由了,至少你工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除了理財,還有善於使用重疾險的工具。重疾險,它不是保險公司開發出來的,而是由醫生開發出來的。

重疾險的發明者是那非的一位醫生巴納德發明的,他幫一位女士治好了病,沒過兩年,這個女士就復發了,他很生氣的責怪她說你為什麼不好好休息要工作呢?

這位女士說治療花了很多錢,我有兩個孩子要養,我休息就沒有收入。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衝擊,他覺得很多人疾病治好了,但是財務上已經死亡了。於是他開發了全世界第一款重疾險。

重疾險屬於給付型機制,跟前面講的醫療險不同,只要你得了約定好的病種,一次性賠付。

你的健康值多少錢,別人說了不算,你說了算,所以你有多少保額就賠多少錢,完全是賠付的。

第二個,可以重複賠付。比如說你在三家公司都上了重疾險,都是可以賠付給你的。

你發現了沒有?所有的事情都是目標、策略、工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目標,有不一樣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工具。

這些工具的類型就相當於你北京去上海,可以飛機、可以高鐵。當然你非要騎摩拜去也是可以的,根據你的需求去選擇。

普通人怎麼避免“一病返貧”?

具體怎麼辦呢?

第一,搞清楚你自己到底有多少保險,社保、公司團險、個人醫療險,分別涵蓋哪些費用,搞不清楚的就去問賣保險的,或者你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

免賠額是多少,報銷比例是多少,有助於風險發生的時候,你能根據你已有的工具去快速地採取一些決策,獲得儘快的治療。

第二步,如果有漏洞,你要酌情去補充。醫療險也不貴,幾百塊錢一年而已。

你要看什麼呢?首先看預算。健康險,包括醫療險跟重疾險,這部分的保費支出,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5%—20%,否則就不是保險了,它是負擔。

當預算確定以後,要儘量搞定報額跟保障範圍,比如你買醫療險,責任差不多,300萬報額足夠了,再多就是個噱頭。

第三,它有沒有覆蓋一些特殊的治療手段,比如說人工肺的使用。這一次其實人工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救命。

還有就是癌症是不是考慮到先進的治療手段,像質子、放療等等。還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是保證續保。醫療型產品一年一保的,年輕時便宜一點,老了貴一點,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並且風險不一樣。

當然重疾險也是一樣的,你不用去看50種還是100種,都差不多。重疾險因為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型保險,所以中國銀保監會跟中國的醫師協會已經聯合起來制定了標準,中國所有銷售的重疾險都包含必須保障25種大病。

重大疾病的定義是,醫藥費用花費巨大,而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庭的生活水平,這樣的病就夠到大病標準。

但是現在你發現很多輕症也符合這個標準了,所以保險公司也會開發一些含輕症責任的保險,你可以考慮。

因為趨勢就是未來越來越多的重疾,隨著科技的進步會逐漸從重疾的名錄裡面轉移到輕症裡面,比如說甲狀腺癌。

No.5

總結

我剛才講的是醫療險跟重疾險配置的基本原則。最後我還想告訴你的幾點是:

·買保險是非常私人的問題,所以我一開始給你講了財務管理、事務管理的一些觀念,我也給你講了關於收入補償的原則。

·不要貪便宜。保險不是一個單純的條款合同,它是合同、費率、核保、理賠各種條件,還有服務的結合。

如果這個產品還帶分紅的理財功能,你還要考慮公司的能力,要綜合考慮適合你的產品需求。

這是我今天想給你講的關於如何防止一病返貧這個話題我的怎麼辦,就是這樣一個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