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店全面備戰復工!主要街區支付寶上貸款筆數全國第6

三月春來,復工復產正當時。作為穩就業穩經濟的主力,成都的餐廳、水果店、便利店等小店,他們的復工復產之路走的是否順暢?

成都小店全面備戰復工!主要街區支付寶上貸款筆數全國第6

3月27日,支付寶通過對於成都小店經濟的持續監測發現,截至目前,成都小店復工率及復產率(流水恢復日常)已經實現連續上揚!在全國小店復工率最高十大街區和十大社區中,社區商業復工率比商業街區平均高出23%,有數字化防疫手段來幫助復工的商圈,復工復產率更高,尤其是政府主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的步行街,復工復產成績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網商銀行數據顯示,最近一週,春熙路、荷花池大成市場以及錦裡等3個小店街區的貸款筆數上升到全國第6,這說明成都小店正在用資金積極自救,為全面復工復產備戰。

此前,支付寶聯合網商銀行發佈了中國小店2020計劃,要讓小店貸款可得率提升20%、數字化營收提升20%,促進小店經濟持續回暖。

撐過來,就有希望。最新數據顯示,疫情以來的1個月,全國已有8萬家街邊小店急速上線餓了麼,把生意搬到支付寶上。在成都,菁蓉廣場商圈支付寶外賣訂單增長了超800%,最近一週成都春熙路商圈的外賣員密度全國第三。

成都一夫妻店疫情不打烊,客單價翻三番,十公里外客人都來買

通過無人零售、外賣等數字手段靈活經營,成都小店經濟也正在全面重啟。

開了兩年多的便利店,張洪從沒想過便利店還可以這麼開。三公里服務半徑定理被打破,一下子延伸到十公里甚至更遠;店裡一天下來沒幾個到店客人,人均客單價反而翻了三番以上……

今天,武漢小店復工率連續2天回升,在全國各地,中國小店集體出現“劇情”神反轉的故事。故事背後,是小店的數字化程度,決定了復工的速度。

按張洪兩口子的計劃,春節期間,他們應該在國外旅行半月,但事實是,這對80後夫妻天天在70多平方米的店裡打仗。他們都是四川人,在成都高新區保利錦湖林語小區邊上開了一家叫“美佳好”的便利店。

疫情一來,街坊鄰居出門驟減,小店裡平日熟悉的面孔一下子都不見了,但日常採購的需求不減反增。幸運的是,兩年前,張洪的愛人就已經嘗試用數字化武裝起他們的小店。把小店搬上支付寶的餓了麼平臺,採用線上支付,接入訂貨系統。這些數字化工具讓夫妻兩進貨更有方向感,庫存備貨更合理。

兩年的小試牛刀,迎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張洪感受最深的,是小店的服務半徑一下子變大了。最遠的一單,是一名住在十公里以外的顧客,因為在家辦公緊急需鼠標等辦公用品,靠著在餓了麼上搜索到她家有商品,儘管超出了配送範圍,對方表示自己開車來取。

另外,客單價也翻了三番以上。疫情前,客人在餓了麼上下單,每單不過二三十元,現在幾乎每單都上百,一個個裝得鼓鼓囊囊的購物袋裡面,都是一家子日常過日子的剛需。

小店的收銀臺已經沒什麼人光顧了。張洪和丈夫的主要精力,都用來撿貨,打包,東西太多,就再套一層袋子,還要應一些客人的要求用酒精給袋子消毒。

張洪算了一下,過去兩個月,他們小店40%的業績都來自外賣。

紅星新聞記者 龐健 胡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