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生贏家”這個稱呼成為炙手可熱的詞彙,普通人關注人生贏家的成功故事,成功人士為喜提這個稱號而洋溢優雅的微笑。

有人說趙薇是人生贏家,大明星,嫁得好,讀碩士,當導演;有人說馬雲是人生贏家,把個人理想和賺錢結合起來,是網絡時代的弄潮兒,又在巔峰時期完美上演急流勇退。

可是大贏家究竟是什麼樣的,並沒有準確的定義。就像今日頭條上播放的新電影《大贏家》裡,在眾人眼中算是異類的嚴謹(大鵬),通過認真對待警方的演習,最終獲得同事的喜愛、領導的認可,還抱得美人歸。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海報

大鵬和柳巖的銀幕情侶形象已然深入人心,去年的電影《受益人》裡,兩人就上演了令人感動又心酸的愛情騙局。這一次,兩人一出場,完全看不到任何交集,以為就是普通的同事關係而已。隨著劫持演習的推進,人物關係和情感走向都重新洗了牌。一場意外逼真的演習,改變了很多人對待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甚至是人生的看法。

影片的最後,揭示了大鵬對柳巖的小心思,柳巖說了句,“誰說劫匪只能是一個人?”成功呼應了大鵬的情感需求,兩人一明一暗,配合完美,讓銀行劫持演習大獲成功。既考驗了警方的應變能力,又讓銀行從上到下認識到劫案發生時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當然,最終收穫了愛情的大鵬和柳巖,才是最大的贏家,這也是天賜的禮物--給認真付出,不畏世俗眼光堅持真我的人們的饋贈。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劇照

影片中,大鵬並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唯一,真正清醒的那個人,是柳巖。她懂得大鵬的好,認可他的為人處世,尊重他對待演習的認真態度。這樣,才讓觀眾看得到兩人的深情對視和甜蜜。而她對這個“劫匪”的愛是什麼樣的呢?

現實中真正的“人質情結”是如何禍害人的?

柳巖與大鵬在影片中的感情,乍一看是人質與劫匪的愛情,類似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人質情結”。

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於他人。

這個名稱,來源於一起銀行劫案。1973年8月23日,兩名劫匪闖進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扣押6名職員做人質。案發一個星期後,人質獲救。奇怪的是,本該慶幸獲救的人質反而悶悶不樂,對警察非但不感激,還表現出明顯敵意。更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名人質竟愛上了劫匪,跑到監獄要與他私定終身,而另一人質則四處籌錢請律師為綁匪辯護。

專家調查後,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源於患者與綁架者長期共處,對其產生某種程度的認同感和崇敬感,認為綁架者展現出了強者的一面。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劇照

隨後發生在美國的一起案件,更是驗證了人質情結讓人不寒而慄的痛苦影響。

1977年,20歲的美國女孩科琳·斯坦,因為搭了一對夫婦的便車去參加派對,開始了長達7年的驚恐可怕的被虐待生活。這對夫婦就是23歲的卡梅倫·胡克和他的妻子珍妮絲。

他們把科琳虜回家,前三年,都把她放進床下面的像棺材一樣的箱子裡,她在裡面不能翻身,更不能完全躺下去。晚上,她被胡克帶出去焚燒、觸電、鞭打,並被強姦。時間久了,科琳喪失了反抗的能力,越來越順從,並和胡克簽署了一份“奴隸”合同。胡克也越來越信任科琳,允許她在箱子外呆得更久,周圍的鄰居也以為科琳是他們家的保姆。

兩人產生了感情,這激起了胡克妻子珍妮絲的嫉妒。最終,珍妮絲偷偷駕車把科琳送走了,自己也帶著兩個孩子逃離了胡克的魔爪。然而,讓人驚訝的是,科琳回到家後,不但沒有告發胡克,還給他打電話勸他改過自新。

最終,還是珍妮絲作證並指控她的丈夫,胡克被判入獄104年。科琳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受害者,她說:“當你被囚禁的時候,你的生活就處於不確定狀態。”在與恐懼的經歷鬥爭多年的過程中,她也經歷了多次婚姻的失敗。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20歲的科琳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數據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症狀。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從科琳的真實經歷可以看出,人質情結會產生蔓延的後遺症,錯誤的投射和盲從的感情,讓人痛不欲生。好在,現年62歲的科琳攻讀了會計學位,並且學會了與自己和解,她說,

“一旦你重新獲得了自由,你又有了選擇,就像大門打開了……你就為之奔跑。”

愛是認可而非全盤否定,是支持而非縱容

電影《大贏家》中,全世界都覺得大鵬是個格格不入的人,在他後來自己設計的犯罪嫌疑人陳述中也表達出他的孤獨和缺乏愛的不安。

一直奉行嚴謹行事的他,得不到上司的肯定,上司只會讓他放貸款,不計風險;在同事中不合群,一群人在看視頻,他一過去人就散開了;在家裡,家人們冷漠地各自吃飯,互不關心。走在人群中,他的表情淡漠冷清,沒人關心沒人理解的感覺寫在臉上。也許,這是城市中多數人的寫照。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劇照

大鵬人生中的轉折點就是偶然被選為警方演習的劫匪人選,對待任務一絲不苟的他,從鈔票的重量到劫持的路線,包括全家總動員的配合,他都精細化考量佈置。這不但給警方製造了重重麻煩,還讓銀行的同事們又嘲笑又蔑視。這其中,只有柳巖一人從頭到尾地認真配合,她懂大鵬,欣賞他,兩人的價值觀契合,認定是他,就攜手幫他圓夢。

這也讓我想到了著名導演李安的妻子林嘉惠。李安和林惠嘉結婚後,林惠嘉為了讓李安專心實現他的電影夢想,獨自一人養家,李安只是在家帶孩子,做家務。這一過就是六年,期間,李安偷偷學電腦,想出去找工作緩解妻子的壓力。林惠嘉知道後,生氣地責備了他,“那麼多人在學電腦,這其中就差你一個李安嗎?”她自己不管多累多苦,認為丈夫的夢想是正確的,就會堅決地支持他逐夢。

霸氣地護夫,給他支持、鼓勵和陪伴,兩人在尊重和包容之中,共同走過了艱難歲月。

在電影《臥虎藏龍》大獲成功時,李安站在頒獎臺上十分激動地說:“我必須要感謝我的太太,如果沒有她,我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裡。”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李安與妻子林嘉惠

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如何去愛,上一所人生學校鍛造成熟的自己

英國當代思想家阿蘭·德波頓主編、全球哲學與心理學普及項目“人生學校”著有一本書《人生學校:愛情的真相》,副標題點醒眾人,“我們並非天生懂得如何去愛,而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學習。”

少有事物能比愛情更給人以幸福的盼望——也少有事物能更切實地帶來痛苦與挫折。我們錯在以為自己天生懂得如何去愛,從而可以憑藉直覺輕易掌控一段愛情。

好的愛情讓人成長,而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並非僅為有待感知的情緒。戀愛時,我們都更願意展現出自己的優點,而從古希臘時期,就有這樣的一種愛情觀,愛一個人的緣起,就是欣賞他。可是,接下來,要怎麼處理好親密關係中的各種難題呢?

而加深雙方愛情的方法,則在於教與被教。

人海茫茫,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走到了一起,各自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思想和觀念也不同,起初因為欣賞而產生了好感,要加深愛情,就要不斷磨合,在大事與小事中經歷火花的碰撞,最後磨合出一套適合他們相處的規則。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劇照

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溝通,刻意溝通是法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懷特曾指出,任何一對男女,都像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因為溝通風格迥異,就會出現矛盾與分歧、誤會與煩惱。

  • 製造開口說話的機會,把問題攤開來,掰開說清楚。冷淡、逃避,都不是解決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良方,閉口不提並不會讓事情就這樣過去,相反,只會在彼此心裡烙下深刻印記,不可觸碰。
  • 發生爭執時,更要努力溝通確認問題發生的前因後果。很多情侶吵架時,就陷入在吵架的區域,話是有多狠說多狠,能多埋怨絕不少說幾句,拼命向對方發洩自己的怨氣。早就忘了為什麼而發生的爭執,最後,吵累了,感情也傷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大鵬和柳巖,上演天衣無縫的劫案情侶,到底誰是最後《大贏家》

電影《大贏家》海報

電影《大贏家》中,柳巖對大鵬的好感起源於他每天悄悄往柳巖桌子上的花瓶放花,她得知後,嬌羞一笑。而最後的片段,劫案演習結束,兩人去地攤吃飯,桌子上爬了只蟑螂,大鵬嚇地跳了起來,柳巖拿著盤子敏捷地拍了蟑螂,女漢子般地說了一句,“打不死你!”當看到大鵬驚訝的眼神時,她馬上小鳥依人地補充道:“好害怕!”展現出柳巖的另一面,可愛而堅定,兩人接下來的愛情路,仍需要繼續磨合。

風花雪月的終點是柴米油鹽,王子公主的結局是為人父母,當浪漫歸於平淡,從欣賞、尊重昇華為愛,希望這一路不容易的披荊斬棘,能成就芳華歲月中歷久彌堅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