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百萬研報庫 微信自助查】研報機器人:DISPLORE_DG

今日,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佈《春天就是復工天——2020快手復工報告》,通過疫情期間快手平臺數據,分析不同職業和產業的復工復產情況,並帶大家回顧今年春天這場特殊的復工潮,以及背後的共同記憶。

2月5日,“蛋糕”搜索量首次超過“口罩”

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復工的前奏敲響,人們的關注點也發生轉移。早在2月5日,“蛋糕”的搜索量便首次超過“口罩”;到了2月25日左右,武漢封城已經一個月,武漢用戶對防護科普內容的關注度下降,而對美食、娛樂、遊戲等內容的關注度上升,雖然人們依舊宅在家中,但生活已然豐富多彩。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快手用戶的平臺使用行為也體現出明顯的“週末效應”:3月的第一個週日,上傳短視頻的人數顯著增長,在“每天都一樣”的超長假期之後,終於有了工作日和週末的區別。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3月4日,“復工”搜索量首次超過“口罩”

隨著復工全面有序推進,在3月4日這天,“復工”一詞的搜索量首次超越“口罩”。人們陸續出門上班,跨省流動開始活躍。防疫管理水平較嚴、經濟發達的區域如浙江、上海,以及確診病例率先清零的西藏,其區域流動指數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倍。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不同職業有著不同的復工先後順序和城際流動規律。人們的“頭”等大事急待“Tony老師”拯救,終於在2月23日這天,職業為理髮師的用戶率先復工,他們多從三四線城市奔赴一二線城市。另外,職業為養殖業的用戶則多從三四線城市向五線城市流動。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老師變身“主播”,就地復工

相對而言,教師則以居家辦公為主,變身“主播”上網課。1月27日至3月15日,“開學”相關詞彙的搜索熱度便逐步攀升。報告顯示,“開學”、“網課”、“返校”、“直播課”等是用戶最關心的內容。3月9日,24-30歲用戶的視頻觀看偏好被12歲以下用戶反超,說明在家上網課的孩子越來越多。報告中也總結出10門快手最受歡迎的K12課程,覆蓋各年級和學科,其中以語文科的成語、詩詞、文言文、拼音課程居多。

“復工”搜索量在3月初首次超過“口罩”

生活復甦:從口罩到口紅

報告也對快手用戶的商品消費情況進行了分析,並指出各類商品的銷量恢復節奏呈現出一定的規律。今年2月至3月,用戶消費偏好總體經歷了從必需品到非必需品、從平價到輕奢的變化。

1月24日除夕當天,消毒防護產品訂單數達到高峰;之後,嬰兒尿褲、家庭清潔、護膚、紙品溼巾等商品在2月的第一個星期便陸續恢復正常水平,此時人們的購物重點主要在衛生防控類別。當疫情漸穩,人們的消費重點相應轉變,彩妝、水果、數碼、鞋靴、鮮花綠植、衣物清潔、農產品、家用電器、運動戶外、服飾等商品的銷量水平陸續恢復;2月14日情人節當天,珠寶/鐘錶的銷量也恢復正常水平。

報告也提到,快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幫助大小商戶共渡難關,比如快手商業化的“暖春計劃”,快手電商和快手扶貧聯合推出的“攜手助農“計劃等。

報告還對城鄉消費偏好進行了分析。鄉村最愛從城市買手機/數碼/電腦辦公、運動戶外、鞋靴等商品,城市則最愛從鄉村買水果、農產品、鮮花等。其中,蘋果和蘭花分別是銷量最高的“果王”和“花魁”。

向職業精神致敬

今年春天的復工潮是值得記錄的特別回憶,社會生產從停擺到復甦正是全民抗疫的成果,報告也向這些一直在奮鬥的不同職業用戶致敬。

一位常在快手記錄工作日常的外賣小哥高治曉,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他在疫情期間一直工作,曾幫助獨居的糖尿病老人取藥,也給醫院患者送過充電器,這些平凡小事卻在特殊時期體現出普通人的不凡。

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在快手記錄一線醫護的抗疫日常,除此,還有那些活躍在前線到後方的各種職業:運輸醫療和馳援物資的卡車司機、建設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還有遠在大山老家工作的快手程序員,和同村的阿里員工共用電腦充電器,以及直播帶貨銷售春裝的主播……他們都在努力工作、認真生活。

湖北新型冠狀病毒防治專家組成員餘昌平醫生,被感染後在隔離病房用快手和外界分享自己的康復經歷、科普疫情防護知識,並樂觀地鼓勵大家:“帥氣的餘醫生要陪大家活到一百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