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最近,一部講賣房子故事、都市情感的電視劇《安家》火了。它以房子展現人間百態傳遞“真善美”,而人物感情走向又以“大團圓”結尾,收穫一大波觀眾的暖心讚美。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剛開始很多人是衝著女主角孫儷去追這部劇的,畢竟娘娘演技一直在線有“質量保證”,和她搭檔的男主角羅晉也很靠譜。

不過,大家看進去後發現劇中其他角色也很出彩,特別在探討都市男女情感方面,這部劇有豐富的呈現,為我們提供不少愛情範本。

徐姑姑和房似錦代表職場愛情,他們兩人的感情是在工作中培養起來,從相知到相戀。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宋爺爺和江奶奶則展現了相濡以沫的暮年愛情,兩人互相為對方著想,恩愛到老感動很多人。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如果說以上兩對屬於成熟的愛情模式,那麼接下來重點要說得是,圍繞在“傻白甜”朱閃閃身上在歷練中成長的稚嫩愛情。

不過越是稚嫩也越有參考價值,因為不是誰天生就對愛情敏感,遵循自己的內心真誠去感知便可以找到真愛。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朱閃閃透過與季明亮約會戀愛,發現自己和他不是一路人選擇分手,而王子健和她都沒有正式交往過,表白即求婚馬上就答應,感情進度可謂八倍速圓滿完成。

門當戶對的季明亮為什麼輸給了王子健?以下三點他忽略的細節道出真相。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1、追愛要趁早

季明亮是在一場社區舉辦的相親活動上看到朱閃閃,被她青春靚麗的樣子吸引可謂一見鍾情。

但當時他並沒有主動上前去找朱閃閃搭訕,只是默默的暗中觀察。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相親活動結束一段時間後他才拖街道主任轉介紹,約朱閃閃出來見面,並把自己的硬件條件做成簡歷遞給朱閃閃。

他各方面條件的確很合適,本地戶口、職業是數據挖掘師、買房也在計劃中,這些都在朱閃閃的擇偶標準內。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但他太理性剋制了,面對喜歡的姑娘沒有及時追求的衝動,愛情熱忱削減一半,隨後一下子又把自己交代太清楚讓後面的相處缺少新鮮感。

李安電影《飲食男女》裡,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不能像做菜,等所有配料好了才下鍋。”愛情也一樣,不能自以為做好充足準備才去追求,很容易錯失獲得真愛的良機。

2、愛在點滴關懷

季明亮和朱閃閃在各方面合適的情況下,有機會試著開始交往。

他們的約會方式和很多年輕情侶一樣,選擇吃飯看電影,不過同樣是看電影,有的情侶感情可以迅速升溫,有的情侶反而容易冷卻。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以季明亮兩次和朱閃閃看電影為例,第一次是剛剛開始約會,王子健以同事名義強行參與進來,變成三人約會。

此時,季明亮沒有情敵危機意識,在電影結束時王子健提出自己有車可以送他們,季明亮直接說自己可以去坐地鐵,給王子健送朱閃閃回家的機會,也為他們製造二人世界。

或許是他太自信,自認正牌男友不用忌憚同事,但他不知道愛都是在點滴關懷中積累的。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第二次看電影是四人約會,王子健也帶來了女朋友,照理說這樣雙方都相安無事。但是看電影過程中還是有細節可以看出季明亮沒有王子健懂朱閃閃。

即看電影中,王子健和朱閃閃雖然沒有坐在一起,但他們笑點一致,而坐在朱閃閃旁邊的季明亮對此一無所知。

愛是需要經營的,每一次約會都是考驗,不夠上心終究難得人心。

3、給予安全感

男女交往到談婚論嫁的時候,有房沒房常常是繞不開的話題。房子是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安全感,這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割捨的部分。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但是這一切前提是要和對的人一起共築愛巢,否則就算有房子也不能給人帶人安全感和幸福感。

季明亮是以結婚為目的和朱閃閃交往,並且帶著她一起看房,儼然把她當女主人。但是朱閃閃卻完全沒有女主人的感覺,因為季明亮看似信任她讓她來選房,實際上沒有主見,把問題都推給朱閃閃。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本身沒有多少生活經驗的朱閃閃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沒有感覺到安全感,這些瑣碎之事讓她不知所措,反而引起恐慌。

男生常常對於女生所謂的安全感無法理解,這是一個需要物質和精神相輔相成構建的起來的,正是因為不容易,才更難能可貴。

結語

季明亮明明有一手好牌,卻因為自己忽視戀愛細節而打爛,從而錯失良緣。這對廣大單身男女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追完這部劇就像給自己上了一場戀愛課。

戀愛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當你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個看對眼的人,是緣分讓你們相見,接下來就要靠自己抓住細節用心經營才能相守。

是否可以喜結良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培養,與其等待,不如主動出擊。


細節打敗愛情?看完《安家》感覺上了一堂戀愛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