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房間》(又名《不存在的房間》),影片於2015年上映,由蘭納德·阿伯拉罕森執導的劇情片。此片在2016年在“加拿大影視獎”中一舉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9項大獎,影片豆瓣評分8.8。外媒更是一片盛讚,稱其是“近十年來最好的電影之一”。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影片《房間》改編自艾瑪·多納霍的同名小說,這本書獲得愛爾蘭年度小說大獎,併入圍紐約時報2010年十佳圖書。其實這部小說是根據真實故事再創作而成。影片主要講述:女孩喬伊被老尼克非法囚禁7年,並生下兒子傑克,母子倆在逼仄的空間靠著老尼克的物資補給度日,母親竭盡所能編織出美麗的童話,試圖給小杰克一個正常快樂的童年。當傑克過完5歲生日後,喬伊決定告訴傑克真相併計劃逃跑,然而當喬伊回到自己的家庭後,現實的落差和心理壓力卻一度讓喬伊自殺。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影片從空間意義表達出了母子從囚禁到內心的雙重困境,表面上看似是母親在為兒子做抗爭,其實也是兒子對母親心靈的救贖。

逃出房間

對於獨立的個體而言,自由有四個層次:人身自由、心靈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其中所謂的人生自由最基本含義是不受任何限制、阻礙、束縛、控制、強迫的事情。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喬伊17歲就被老傑克拐騙回家,老傑克把她囚禁在只有一扇天窗的木棚里長達七年。在這七年間,喬伊被迫成為老傑克的性奴,並生下兒子傑克。在這暗無天日、生不如死的七年中,傑克的誕生就是她漫長而黑暗的生命中唯一的光。

即便生活已經將喬伊推到深淵,但她依然盡全力想給傑克一個正常的童年。她會陪小杰克在狹窄的房間練習跑步、做瑜伽、和影子玩耍,她會給小杰克講故事。每天早上起來他們會和傢俱說早安,和老鼠做朋友。和電影《美麗人生》一樣,喬伊在狹小的房間裡試圖為傑克編織一個完美的童話。不足10平米的房間,對於媽媽喬伊來說,這裡是牢籠;而對於小杰克來說,房間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當小杰克過完5歲生日時,喬伊決定告訴傑克真相:房間裡的一切不過是自己編織的童話,在這個小小的房間外面,有著更廣闊的世界。而自己就像書中的愛麗絲一開始並不是住在仙境,自己也並不是一直都住在這個房間裡,而是被老尼克拐來囚禁在這裡的。她以前和爸媽住在一棟房間裡,那裡有後院、有吊床、有冰淇淋,而不是在這所臭房子裡,而傑克卻不相信,還反駁道:”房子不臭,你放屁才臭“。

在小杰克的認知裡:這個世界只有房子這麼大,老尼克是會變魔法的老人,電視裡的人物都是假的,葉子都是綠色的,天空只有天窗那麼大。而這種下意識的反駁被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又叫認知不和諧,是指:一個人的舊認知和新認知相互矛盾,為了消除這種不一致帶來的緊張感,人們會本能的予以否認辯駁來逃避。

當我們受到“認知失調”的心理狀況影響後,也會本能的尋找更多關於新認知的訊息,確定新認知的可信度,從而獲得心理的平衡。而這也是傑克和喬伊爭吵後主動說話,並配合媽媽出逃的原因。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暴力、性侵以及日漸長大的兒子,越發讓喬伊想逃離。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喬伊不願意讓兒子傑克生活在這樣一個用謊言編織的黑暗世界裡。小杰克是喬伊的軟肋,亦是喬伊的鎧甲。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在漫長的七年囚禁生涯中,喬伊第一次為了兒子反抗,她帶著小杰克逃出了那個囚禁他們的逼仄房間,逃出了老尼克的魔爪,最終獲得身體的自由。

逃出心牢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句話: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喬伊和傑克母子冒著生死一搏的風險終於出逃成功,他們雖然獲得了身體的自由,然而對喬伊心靈的折磨才剛剛開始。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喬伊原本以為逃出“魔窟“後可以重新迴歸到有吊床的院子、溫馨的家庭,然而回到家後她卻發現父母已經離婚,他們早已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父親連正眼都不願看外孫一眼,昔日的好友生活如初,唯有自己偏離生活的軌道。這種心理的落差讓喬伊內心深處的PTST症狀逐漸顯現。

PTST也叫“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歷包括強姦、綁架、嚴重車禍、戰爭以及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這種暴躁、易怒、敏感的情緒,讓喬伊開始抱怨母親不該教導她如此善良,因此才讓自己被老尼克拐騙。同時她也恨自己,那麼輕易相信別人,在房間裡失去了寶貴的七年,沒有完成學業,還生下了老尼克的孩子。

當喬伊被記者問到為什麼不讓老尼克把兒子送走,這樣尼克也可以擁有正常人的生活時,喬伊一時語塞。美國一向以”自由主義“著稱,相比母愛的滋養似乎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狹小的房間裡,傑克的出現就是喬伊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面對記者的問題,她覺得是自己太過自私,這種內心的自責讓喬伊選擇服藥自殺,而這一次又被傑克及時發現並送往醫院。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當小杰克開始逐漸適應這個新世界時,喬伊在這個原本熟悉的現實中卻寸步難行。而這一次,同樣是兒子傑克幫助她走出了這個困境。喬伊自殺被救後和傑克道歉說”:我不是個好媽媽“,傑克卻回答:“但你是媽媽。”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和認可。正是傑克對母親身份的肯定拯救了喬伊,讓她放下曾經的一切,和內心和解並走出心靈的牢籠。

第一次,傑克給了喬伊逃出房間的勇氣;第二次,傑克帶喬伊走出了心靈的牢籠。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成長和救贖

喬伊和傑克離開醫院時,醫院詢問是否需要將傑克留院檢查,喬伊卻一口回絕。從小在封閉的環境長大,加上老尼克的影響,很多人擔心傑克和老傑克一樣心理扭曲。而在回到家後,傑克不敢和人說話,同齡小孩感興趣的玩具也無動於衷,這無疑讓喬伊開始擔心傑克的心理狀況。

對於傑克而言,認知和現實的差距讓他本能的退縮和害怕,而外婆無條件的接納,讓傑克和喬伊感受到溫暖。同時還有外婆的男朋友里奧,耐心的陪伴傑克,並把狗狗帶來和傑克玩耍,讓他逐漸適應這個新世界。

其實傑克真正的成長則是在決定減掉頭髮的那一瞬間,在影片開始傑克的長頭髮一度讓人以為他是女孩,而剪掉的頭髮除了給予媽媽力量,也是在告訴媽媽,自己也在成長。(媽媽喬伊曾給傑克講過關於參孫的故事,參孫是《聖經》中的一個人物,他的頭髮被上帝賦予力量。)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當短髮的傑克在浴室和外婆說:外婆,我愛你;主動和鄰居說我們要做蛋糕;和鄰居小孩一起踢足球玩耍,這一刻的傑克開始和媽媽以外的人建立親密聯繫,這也寓意著他脫離房間,開始成長和接受這個新世界。

影片的最後傑克和媽媽再一次回到房間,對於自小就生活在房間的傑克來說,狹小的房間是他的童年,而對於喬伊來說,房間是噩夢。在小屋裡,傑克和過去告別。並對喬伊說:“媽媽,跟屋子說再見吧。直到這一刻喬伊和傑克母子才正式和過去告別,獲得真正的救贖。

《房間》:兩次出逃,一場救贖

《房間》採用了兒童視覺的敘述方式,讓原本基於現實人性的故事多了一份溫情。影片通過兩次逃離來表達喬伊和傑克母子從解脫牢籠到心靈的重建,前半段看似是傑克救了媽媽,但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母子之前的相互救贖,囚禁7年對喬伊來說,想必早已放棄掙扎,但為了傑克,她還是放手一搏,影片後半段則通過傑克胖喬伊解脫心靈的桎梏,傑克則完成了自我成長。母子互相支撐,就像電影中說的:“沒有人可以獨自堅強,我們都是互相幫助,讓彼此堅強有力量。”

聖經》有這樣一句話:恨,能挑起爭端;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其實喬伊和傑克選擇饒恕並非是因為老尼克值得被饒恕,而是隻有如此,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救贖,才能徹底地告別過去,活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