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最近羅永浩又上了熱搜,原因是他將在4月1日正式開始直播首秀。羅永浩在互聯網上的名聲可謂譭譽參半,自從他創業以來,幹一行垮一行,人稱“行業冥燈”。網友戲言他有一種神奇的能力,每當互聯網快要遺忘他的時候,他總能跳出來幹一件大事,怒刷一波存在感。這不自從3月19日,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正式入局電商直播後,後續引起的浪潮可謂一波比一波猛,成功立於輿論中心。

先是他在文章中提到著名的調研報告,在網上掀起一片巨浪,迅速被大家起底,廣泛傳播。緊接著一如既往的高調言論,“雖然我不適合賣口紅,但相信能在很多商品的品類裡做到帶貨一哥。”直接對標口紅帶貨一哥李佳琦,引來廣大網友“李佳琦要失業了?”的非議。後來跟哪個平臺簽約的事情,又爆出快手出1個億與抖音搶人的戲碼。正當瓜還沒吃透時,快手出來闢謠問是誰出的1個億?最後終於塵埃落定,花落抖音家。在短短几天之內,羅永浩的抖音官方賬號漲粉200多萬。不得不說這位十多年前就和芙蓉姐姐並列網紅的傳奇人物影響力不可小覷,他的一舉一動在互聯網的世界裡都如擲驚雷。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 我們是否已經對互聯網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狀態感到習以為常?
  • 我們是否已經習慣,跟著媒體吃完一個又一個精心剝好的瓜?
  • 可能在你看來這種狀態並沒什麼不好,不僅打發了業餘時間還增加了談資。如果只是這樣,在回首往事時,會否覺得生命太過蒼白?

    伯特蘭·羅素曾說:“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可見思考是多麼難的事情,更不要說獨立思考。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01

    如果做不到獨立思考,請先喚醒自己思辯的本能

    2000多年前,戰國的荀子在《非相篇》就說過“人之所以為人,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辯也。”,意思是說人之所以和禽獸不一樣,是因為人具有思辯的能力。思辯能力是一個人能夠獨立思考的前提,而如今的我們卻在逐步喪失這種能力。不信的話,請看看謠言的傳播力度。就拿新冠疫情期間來說,用“人在家中宅,謠言天上來”來形容一點不為過,謠言多到鋪天蓋地,讓人防不勝防。而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未經證實甚至無端編造的消息,經由無數人不加思辯,隨意傳播導致。


    02

    如果無法擁有自己的主見與觀點,能夠做到保持中立也比人云亦云要好

    最近羅永浩的熱度,大家有目共睹。有一個現象也挺有意思,網友以及媒體大號對羅永浩做同一件事情的觀點與看法,大致分成兩派。一派讚賞支持他,一派詆譭看衰他。兩者比例大概各佔一半。讚賞支持他的人大多持同一觀點,情懷為上,不管怎麼樣都支持。詆譭看衰他的人火力也集中在相同的幾個點上。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畫,在展出時讓人們圈出好的地方,結果畫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圈,後來他又臨摹一幅一模一樣的讓人圈出不好的地方,結果還是一樣,同樣被圈的密密麻麻。

    對待同一件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現在是一個言論開放,百家爭鳴的媒體時代,各抒己見,無可厚非。但我們作為觀眾置身於這樣的輿論漩渦環境之中時,如果無法擁有自己的主見與觀點,能夠做到保持中立也比人云亦云要好。所以當眾多媒體號紛紛發表見解站隊的時候,字節跳動的做法反而是明智的。

    對於羅永浩入駐抖音平臺,字節跳動作為抖音的母公司,如果此時站出來發表自己觀點,那絕對是流量的贏家,但是字節跳動並沒有這麼做,對此,字節跳動在36氪求證時,只給予四字回覆:不予置評。也就是說,字節跳動選擇了一箇中立的位置。這種不被流量與輿論裹挾的做法,實屬理智。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03

    人類大腦傾向於順著明確的方向思考,極易受到他人影響,能否有自己的主見與思考更需要引起關注。

    對於字節跳動這類企業來講,在媒體面前的每一行為都會對品牌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保持中立的回覆一定是經過品牌部門深思熟慮後給出的一致口徑。但我們作為普通人,面對不同觀點,沒有更多利害關係可思慮,也沒有成員可召集商討。在自己大腦裡做出站隊的選擇,也就一瞬間的事情。正是因為

    我們在不經意之間就可能接受別人的觀點輸入,受到他人觀點影響,能有自己的主見與思考就更需要引起關注。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洪流之下,人確實很難保持清醒理智,有自己獨到的觀點看法。相信大家在看《奇葩說》這檔節目時深有體會。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辯題,在你沒有聽雙方辯論之時,你可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你聽完雙方的辯論之後,可能會覺得雙方說的都有理,甚至會改變自己當初的立場。這是為什麼呢?

    《先發影響力》一書的作者西奧迪尼教授給出了答案。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專門研究怎麼影響他人,書中有個概念叫做“正向檢驗策略”,我們的頭腦存在著證實容易,證偽困難的機制,當聽到人們說起一件事情時,會下意識地順著明確的方向去思考。《奇葩說》辯手說出觀點或是媒體給出意見時,我們會優先順著對方的觀點去思考。而我們大多時候處於感性狀態,理性的狀態少之又少,如果沒有刻意激活自己的理性,很容易就接受了對方的觀點,受到其影響。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04

    守住自己的陣地,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

    法國帕斯卡在其散文著作中說道:“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因為會思考而與眾不同,但也因為觀點易被左右而像風中蘆葦,搖擺不定。怎麼樣才能守住自己的陣地,不被他人觀點左右,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呢?這裡有兩點建議給到大家。

    1.擁抱淘金式思維,拒絕海綿式思維。

    美國心理學教授尼爾·布朗的著作《學會思考》提到兩種有趣的思維方式,淘金式思維和海綿式思維。海綿式思維,顧名思義,如魯迅所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反過來理解,吸收也是一樣,不管周圍的水是乾淨還是髒,照單全收。落到學習及對他人觀點吸收上,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先從根本上拒絕海綿式思維,再擁抱淘金式思維。淘金式思維就更好理解了,帶著批判的精神去迎接觀點的潮水,汲取精華,大浪淘金。

    2.透過現象看本質。

    《教父》這部電影中,有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擁有這種能力,我們才能透過互聯網熱鬧的表象,抓住這些事件背後根本性邏輯,看清背後的實質,不被信息洪流淹沒,成為真正的自己。

    別人忙著吃羅永浩的瓜,唯獨你堅守陣地:獨立思考,是一種勇氣

    但本質要怎麼看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並非是先看到現象,再去理解背後的本質,而是先調用了自己已有的分析方法論,再去分析現象。

    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曾說過,“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的思想來自客觀世界,在他的生活中,通過對世界不斷的學習,實踐,他的這套分析方法論被反覆驗證和改進,直到內化至他的頭腦中,可以用來完美地解釋一個人在客觀世界中經歷的一切事物。

    其次,在我們調用自己的分析方法論時,也要遵循淘金式思維原理,並不是方方面面都要分析,畢竟我們的分析方法論是用來解決我們實際問題,所有無關因素都應該過濾掉。比如,懶白作為品牌設計師,老羅直播首秀的時候,也會去湊熱鬧。但我更多關注的點將會放在老羅的選品規律,怎麼介紹產品,跟李佳琦薇婭有何不同等等。

    越是紛雜的世界,越需要給自己靈魂一片淨土。在信息洪流中淨化雜音,為自己的觀點開道,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

    總結一下:當信息潮水湧來,先喚醒自己思辯的本能,提醒自己理智一點,保持警惕。就算我們不能提出獨到的見解,不人云亦云,保持中立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儘管我們大腦本身存在著易受他人影響的機制,但是我們依舊要不斷升級思維方式,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從而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守住自己的陣地,做回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