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高考還有2個月,父母千萬別做這事,小心毀了孩子三年的努力

“原來,我一直都不瞭解孩子”。

昨天,閨蜜和我打電話,哽咽地和我說起了她和女兒之間的事。

她女兒姍姍今年6月份中考,但是學習成績一般,為此她非常焦慮。

她總是擔心女兒上網課不認真,不好好複習,經常把“快中考了,你要好好努力學啊”掛嘴邊,每天恨不得24小時監督孩子學習。

前幾天,閨蜜給女兒送水果時,看到女兒沒有看書,反而是對著窗外發呆,本就焦慮的她氣急了,將孩子大吼一頓:

“還有兩個月就考試了,你能不能上點心”

“你現在這個成績,能上啥好學校,你就不能努努力麼?”

“我天天這麼辛苦為誰啊,不就是想你好好學習,有個好將來麼?”

......

可是沒想到,一向乖巧的女兒也爆發了:

“我不吃不喝不睡覺一直學習,你就滿意了?我就是不想裝而已,要是我在你面前裝學習,你看著就開心了?”

一時間,閨蜜蒙了。

她和我說,從來沒想過,孩子反應會這麼大,她不過是想讓孩子再努努力爭取上個好學校而已。

其實同樣作為父母,閨蜜的心情我特別能理解。

中高考作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哪有父母不重視呢?

有時候,我們甚至比孩子還著急,總是忍不住地去提醒孩子:努力學習你能更好。

不知不覺,父母就將自己的考前焦慮施加給了孩子。

更可怕的是,這種焦慮很難制止,會隨著考試時間的逼近愈發強烈,一旦處理不好,對孩子考試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對未來的迷茫,對成績的焦慮,父母的施壓就像最後一根稻草,一不小心就會壓垮孩子。


02 千萬別讓孩子學給你看

很多父母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仔細回想我們自己上學時的模樣就知道:孩子要想表演用功學習,父母是真的不好分辨。

還記得電視劇《少年派》裡面的的林妙妙麼?

她在高三迷上了直播,作業讓別人寫,上課不認真,但是回家每天晚上都會給父母營造努力讀書的樣子,然後偷偷開直播。

她的爸媽很疑惑,孩子明明也挺刻苦的,點燈熬夜的,成績卻還是上不去。

距中高考還有2個月,父母千萬別做這事,小心毀了孩子三年的努力

可見,看得見的努力未必就是真的。

只是裝裝樣子去學習,根本就無法掌握真正的知識。

就如諾貝爾獎獲者普朗克,和他司機互換身份演講的故事一般。

普朗克獲獎之後,便各地做演講,司機每天跟在他身邊,將他演講的內容都記住了,便以為自己也可以上臺演講了。

結果司機真的有機會上臺演講,他完整地講完了內容,但是卻回答不出別人的提問,這時候他才發覺,自己所懂的不過是皮毛。

查理·芒格說:“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另一種是表演”。

為了躲避父母的嘮叨,他們會漫無目的的翻看一上午的教材,會看到父母來了,立刻埋頭算數讀書,會在成績不好時,故意點燈到深夜。

孩子如此這般的不走心學習,再努力也不過是演給父母看罷了,成績又怎麼能提高呢?


03 面對中高考,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壓力

微博話題#當代家長的幾大幻覺#最近上了熱搜,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其中,網友@我是小熊的留言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他說:

“父母總認為你認真讀書就一定能考到好大學;

考出來的成績差,一定就是沒認真讀書;

沒認真讀書一定就是在玩手機。”


距中高考還有2個月,父母千萬別做這事,小心毀了孩子三年的努力

但事實上,備考孩子的壓力真的很大,哪怕真的努力了,結果也未必如意。

電視劇《等等啊我的青春》中,還有一個月高考的蘇燦燦因為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一個人躲在校園裡崩潰大哭:

“我都那麼努力了,成績考的比上次還差,我不想考了”

距中高考還有2個月,父母千萬別做這事,小心毀了孩子三年的努力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孩子和蘇燦燦一樣,揹負著巨大的考前壓力在成長路上前行。

大多數父母們普遍認為:成績不好,是因為努力的還不夠。

其實不然。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很多,比如:學習方法,理解能力等等,單純的用不夠努力定義孩子,最為傷人。

要知道,備考期的孩子,壓力真的很大。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擔心考試發揮失常;

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拼命想提升自己;

哪怕是看起來破罐子破摔的孩子,背地裡也會擔憂未來,迷茫困惑。

所以,父母們要理解處於備考期的孩子,他們真的很累!


04

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

做父母的,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但考試在即,千萬別讓自己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未來。

與其每天逼著孩子學習,嘮叨孩子努力,不如調節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緩解考前壓力。

對此,家長們不妨這樣做:

1. 多談心,少說教

電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段話: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都是經常假裝在聽,然後耳朵一邊進,一邊出。我們到底聽沒聽進去,他們不管,只要他們講了,就算溝通了。”

面對中高考,家長很容易通過嘮叨、說教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帶給孩子。

然而“努力學習才有進步”這種說教式溝通是最沒有效果的,孩子只會越來越不耐煩。

因此,家長要放下姿態來和孩子談心,做一個傾聽者,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面對考試的痛苦與困惑,從而針對性解決問題。

2. 勞逸結合,釋放壓力

備考壓力,是孩子們無法避免的,那麼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去年高考理綜滿分的徐嘉驁,以720分奪得浙江理科狀元,

他爸爸在分享教育秘訣的時候表示:不能逼迫孩子學習,要勞逸結合,避免死讀書,給予孩子休息玩樂的時間。

要知道,弦如果繃太緊,就會斷掉。

一時的休息放鬆,不代表孩子不上進。

反而可以讓大腦更加靈活,快速進入下一輪的學習狀態。

3. 少催促,多鼓勵

曾有調查顯示,臨考前的孩子,最不愛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複習得怎麼樣了”。

每個孩子複習的速度和方式都不同,一直催孩子學習,除了增加孩子的焦慮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紀錄片《贏在起跑線》中一位教育專家說:

“不是每個孩子的個性都適合一開始就出盡全力去跑,就像跑馬的理論,

每隻馬的特性都不一樣,有的馬的特性是在開始時領頭,但是有的馬留待後面發力,開始時守在後面,去到直路才衝出來”

不拿孩子和他人對比,多鼓勵孩子,孩子在對的時間,總是會發出屬於他最亮的光芒。

都說,低質量的勤奮是偽裝起來的懶惰。

學習本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複習備考更是一件痛苦的事。

不要僅靠孩子學習時間的長短去判斷他的努力程度。

找到合適的方法,擁有學習內驅力,才是孩子保持長期學習活力的根本。

因此,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和期望,就對孩子的學習過於干涉。

調整心態,給孩子一些空間,彼此理解,才是備考期父母最要做的事

希望今年所有參加中高考的孩子,不辜負自己三年的付出,取得滿意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