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圖:斯蒂文·達文波特

在冰雪覆蓋的山區行走時,要隨身帶有一個冰斧。不用的時候,冰斧可以放在包裹裡面,或者拿在手裡——拿著它的平衡點——這樣,冰斧就會與地面平行,斧柄朝地,斧刃朝前。冰斧上面應該有一個比較長的帶子,其長度應該是你手臂的長度加上6英寸,然後系在你的手腕上。

利用冰斧自救

利用冰斧自救的時候,冰斧就像一個鐵錨一樣,在你摔倒時支持你的重量,並防止你滑下山去,這時,你要緊緊地抓住冰斧,手掌位於上面正中間的位置,大拇指和食指同時下垂,但它們在斧柄兩個相反的方向。把冰斧當作鐵錨使用,幫助自己保持平衡的時候,冰斧就成了一種自救設備。

對角線上山

採用對角線形式上山時,應該將冰斧和山坡呈垂直狀放在上山側,一手拿住冰斧的頭部,另一隻手抓住柄部,冰斧的柄要插進積雪。由於冰斧的斧刃和斧柄的交叉處就在你的面前,所以一定要小心斧刃不能朝著你。冰斧插進積雪,然後每隻腳向前進一步,要注意安全,保持平衡,接著拔出冰斧,插在前面的雪地裡,然後再走兩步。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使用冰斧沿對角線上山使用冰斧直線上山使用冰斧下山

直線上山

直線上山時,要把冰斧放在上山側,把斧柄用力插進積雪裡,採用踢步式行走的方式,每隻腳往前走一步,在你的新位置平衡以後,再把冰斧拔出來,往上移動,然後再次用力插入積雪,然後再往上走兩步。如此反覆,繼續往上走,直到最後不需要冰斧支撐的時候。

如何下山

採用直線形式下山時,一手拿住冰斧,斧柄朝著下山側的積雪表面,採用蹬雪步法一步步下行。這種方式能讓你在快失去平衡的時候,立刻把冰斧插進雪地,幫你保持平衡。在陡峭的山坡上,冰斧應牢固插進積雪,往下走兩步(一隻腳走一步),用冰斧來幫你保持平衡,以保護自己安全。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你要面朝山坡,採用踢步式行走的方式,一步一步後退著往下走。採用這種技巧行走時,冰斧應該放在上山側,並每走兩步就拔出來再插一次。

——摘自《寒冷天氣生存指南》

如何打包你的包裹

如果你的揹包有內部框架,那就要把它稍作調整,把重物放在上面貼近背部的地方,這樣,揹包大部分的重量就會落在你的臀部,背起來比較輕鬆。如果你走的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那你要把重物從上到下貼近背部放置,這樣,你揹包的大部分重量就由你的肩膀和背部來支撐,從而會更加平衡。

基本的旅行技巧

帶隊開路

帶隊開路的人會比其他小組成員更加辛苦,所以需要大家輪流來做這個工作。在團隊中,帶隊人的步伐應該不疾不徐,讓所有的成員都覺得很舒適。要牢記Colder這幾個原則,如果你已經脫了好幾層衣服,但仍然汗流不止,那說明你走得太快了。

踢步式行走

在雪地旅行時,踢步式行走不僅能讓你登山更容易,後面跟隨你腳步的成員也會覺得很輕鬆。要充分利用腿的重量,把腳尖部分踩在雪地裡,如果你在垂直爬山,那麼這邁出的一步就至少能夠支撐整個腳掌的重量,如果你在“之”字形爬山,那這一步至少也能支撐半個腳掌的重量。如果你帶了一個團隊的成員在登山,那麼使用這個旅行技巧時一定要考慮其他成員的步伐大小。上山時,要稍微前傾,身體要跟地球的表面垂直,而不是跟山坡表面垂直。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踢步式行走猛插式行走

“之”字形登山

“之”字形登山也叫作對角線登山,是上山或下山的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在進行“之”字形登山的時候,階梯變化時,要把步子稍微變小。這時,有一個可以調節的登山杖就非常不錯了。這樣的技巧下山時同樣可以使用。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之”字形登山

要合理利用山脊線

在山區旅行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待在高高的山脊線上,寧可走遠一點兒也比隨著高度變化不斷地上上下下要好很多。

休息步伐

在上山時,可以使用休息步伐,也就是說每走一步,就要把膝蓋彎曲著並在一起,這樣會減輕肌肉承受的重量,讓它放鬆一下,並讓骨骼系統來承擔重量。所以,最好每走一步就稍微停頓一下。


地形問題

簷口

簷口通常形成於山脊的迎風面或背風面。風吹動雪經過懸崖的迎風側時,會把雪都沉積在迎風的一側,從而形成簷口。你從迎風面上山時,可能不會知道有簷口的存在。因為一個地方風的模式大致相同,你可以從你所在的位置仔細觀察一下其他山頂的迎風一側怎麼樣。一定要事先就看看有沒有簷口,儘量遠離它的斷裂線。如果你不確定山上是否有簷口,一定要待在山頂下面,不要爬到超過山脊2/3的高度。如果你是從背風面登山的,可以看看山頂有沒有波浪形狀的東西,如果有,一定要避開。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簷口

冰川和裂縫

從根本上講,冰川就是遠古時候的冰河,在天氣極端寒冷的地方,舊年的雪還沒有融化,就被新下的雪給蓋上了,年復一年,冰川上面的雪加了一層又一層,下面的雪卻漸漸融化。冰雪融化的地方通常是冰川較低的地方,上面沒有新的雪覆蓋,同時氣溫又足夠高,可以導致冰雪融化。冰川向四周延伸或者彎曲太快,就會產生裂縫。這些裂縫通常會有100米深,偶爾,海拔較低的冰川會在一個裂縫處完全折斷,引起雪崩,這相當危險,雪崩通常會發生在夏末秋初時候。除非你曾經過特殊訓練可以在冰川地區旅行,否則的話,這些地方一定要避免。如果真的沒有其他道路可以通行,那就一定要從山頂穿過,那裡會比較穩定。

溪流

在冬季,要蹚過一條小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水流較小,那就鬆開揹包的肩帶和腰帶從河裡經過,這樣一旦摔倒,你就可以很快把揹包去掉。儘量從有很多積雪,根本就看不見流水的背陰地帶通過。脫掉你的滑冰或者滑雪鞋,在下水之前用撐竿試探一下河水的深度和流速。一次只通過一個人。河水較大,且沒有橋樑或者道路可以通過的時候,要儘量從河流比較狹窄的地帶穿過(你可能需要走到河流上游快到發源地的時候才能找到一個比較窄的地方)。

河流的結冰地帶

要儘量避免從大的冰塊上通過,因為冰塊碎掉的可能性非常大。要沿著湖的邊緣走過去。不過如果你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從河裡通過,那就從河流拐彎處的外側經過,或者河水較淺的地方通過。要避免冰面有什麼東西凸出的地方,比如木頭、樹樁或者岩石,因為那些凸起物散發的熱量可能會影響周圍的冰塊,讓冰塊更薄、更脆弱。

樹木和岩石

在冰雪環境下,樹木和岩石對於旅行者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風力和陽光照射的作用,岩石和樹樁周圍通常會有陡峭的深井,要想不掉進去,那就一定不要走得離樹木和岩石太近。同時,樹枝上會有大量的積雪,當你從下面經過時,很可能會落在你的脖子上。如果你不得不從樹下經過,要先把樹枝上的雪晃下來,或者要儘量走在別人的後面。

——摘自《寒冷天氣生存指南:陸軍戰地參考便覽31~70》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在野外如何利用冰斧在冰雪環境中行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