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看完波爾多的酒莊,紅酒的秘密探完了之後,我們就還要去看看波爾多市區。這個倒不是覺得雞蛋好吃再去看看下蛋的母雞,波爾多酒莊和市區不是雞和蛋的關係。

波爾多這個地方在很古的時候是凱爾特人的聚居區,差不多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時候,凱爾特人主要是在法國和德國南部。後來,公元前五百年,他們發現了冶鐵術,結果就有了更牛的刀槍。由此,他們就向整個歐洲進發,佔了不少地盤。那個時候,羅馬人把凱爾特人叫做高盧人。在羅馬人的世界觀裡,高盧人是像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一樣的蠻子,都欠揍。後來,羅馬人還真是把凱爾特人征服了,而且把凱爾特人公元前三百年建的波爾多也給佔了。羅馬帝國退燒以後,這裡就成了各路兵馬爭奪的肥肉,公元七百多年的時候,穆斯林摩爾人從伊比利亞半島向北翻過比利牛斯山,攻佔了波爾多,把城裡的金銀財寶都擄走了。然後又有北歐海盜維京人頻繁侵擾,而且維京人還弄出來一個諾曼底,還跑到英倫當皇帝。結果,經過各種複雜的家族聯姻,波爾多的一個大王就變成了英國國王,這套關係說不清楚,比翻繩還複雜,全都糾纏在一起成了死疙瘩。反正是最後依靠英法百年戰爭的勝利,法國總算把波爾多這個流淌著釀造酒和蒸餾酒的地方收入自己的國土。

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波爾多形成了一個政治小團體,就是所謂的吉倫特派(Girondist)。他們在立法大會和國民公會里積極活動,代表工商業者的利益。大革命後有人主張君主立憲,吉倫特派則是堅決的共和派。他們主張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國,並且主導了對路易十六的審判。但是,吉倫特派不能反映平民的利益,而且在經濟上的措施不力,導致他們在1793年雅各賓派恐怖時期被鎮壓,二十多名吉倫特派的高級幹部被處死。直到1794年熱月政變,雅各賓派被推翻,吉倫特派分子才逐漸恢復名譽,又重新出來工作。

波爾多是法國南部非常重要和繁華的城市,曾經三次被當作法國的臨時首都。第一次是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時期,為了躲避普魯士軍隊,法國首都從巴黎遷到波爾多。第二次是1914年一次大戰時期,為了躲避德軍,法國首都又從巴黎遷到波爾多。第三次是1940年二次大戰期間,巴黎被德軍佔領,法國又把首都遷到波爾多。沒過多久波爾多也被德軍佔領,法國政府投降德軍,在維希成立維希政府。維希政府得到很多國家的承認,但是英國和流亡英國的戴高樂始終不承認,說它是偽政府。維希政府在德國戰敗後垮臺。

法國的第五大河加龍河(Garonne)從波爾多市內穿過,市中心加龍河的左岸有一個梅花廣場(Place des Quinconces)。這個梅花廣場是法國第一大城市廣場,也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有12公頃。怎麼,沒有概念?就是大概12萬平方米,相當於天安門廣場的四分之一。廣場的東面隔著一條大馬路就是河堤,河堤下面當然就是加龍河水。我們的車就從這條大馬路上傍著河水開進廣場北面的停車場,這麼大的停車場在法國這樣的國家可不多,而且在波爾多這樣寸土寸葡萄的城市更是難能可貴。為此,歐洲的一個民間旅遊組織在2015年把波爾多列為歐洲年度旅遊最佳目的地,我在波爾多遊客中心看見了這塊牌子。這個歐洲最佳目的地(European Best Destinations)組織沒有在民政部註冊,所以我們一般不認。我們來到這個廣場的時候,它的地上堆了好多建築材料,有一幫人在幹活。不知道他們是在給人搭臺唱戲,還是給唱戲的人拆臺。廣場的東頭有一尊高塔,上面照例是兩肋插翅的勝利女神妮姬銅像,手握橄欖枝和一截鎖鏈。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本以為這是法國每個城市都有的一座解放碑,結果它不是。它叫吉倫特黨人紀念碑(Monument aux Girondins),看看它基座上的雕塑。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正面這一組雕塑叫做“共和的勝利”,四駕馬車上站著的是戰爭女神,就是雅典娜。白色大理石基座上朝右陰影裡的是“高盧的雄雞”,朝左陽光下的是坐在船頭的“波爾多之神”,她的背後是一個花籃。在歐洲很多雕塑或者浮雕上都可以看見這個所謂的花籃,我們在圖盧茲市政廳的三角楣上就看見過。這個花籃叫做“哺育宙斯的羊角”,它是一個傾倒的裝滿穀物、鮮花和果實的羊角形狀的籃子,象徵豐饒。

在廣場東頭那邊還有二座雕像,一座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晚期的法國思想家、文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他的代表作是《蒙田隨筆》,在中國不是非常流行。另一座是孟德斯鳩,他的原名叫塞孔達(Charles de Secondat),孟德斯鳩男爵(Baron de Montesquieu)。孟德斯鳩是十八世紀初法國啟蒙運動三劍客之一,另外二位是伏爾泰和盧梭。孟德斯鳩的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在中國很有名。拜占庭(Byzantium)這個詞就是孟德斯鳩給造出來的,後來得到各行各業的認可和廣泛採用。這二座雕塑離我們所在的吉倫特黨人紀念碑太遠,只能遠望嘍。蒙田和孟德斯鳩的戶口本上寫的出生地都是波爾多市,在巴爾扎克眼裡他們都是外省人。

我們順著馬路走過去,就看見了一座大殿。由於廣角鏡頭的畸變,上面的平頂變成了鼓包。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這是波爾多大戲院,當天正在上演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的歌劇《拉慕莫的露西亞》,很有名的一部歌劇,我最喜歡裡面的一段五重唱。這座新古典式的劇院建於1780年,當時就很有名了。現代芭蕾舞的鼻祖《關不住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ée)》就是1789年在這個劇場首演,當時是用五十多首法國民歌配樂。這部芭蕾舞劇現在還在演出,有俄羅斯版和英國版的舞蹈編排,配樂是法國作曲家埃爾洛德所作。俄國第一代芭蕾舞大師珀蒂帕年輕的時候曾在這個劇院演出過多場芭蕾舞。

這座非常漂亮大劇院的正立面是一個高大的柱廊,十二根巨大的科林斯柱頭羅馬柱支撐起二層上面的廊簷。簷廊上有十二座雕像,九座是藝術女神繆斯,另外三座是天后赫拉、美神維納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

這座劇院在普法戰爭作為法國臨時首都時,成為國民公會的所在地。現在是波爾多國立歌劇院和波爾多國立芭蕾舞團的主場。

看看它上面的雕像。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我們的方向從右向左,手持書卷的是九繆斯中象徵歷史的克利俄;手持天文儀的九繆斯中象徵占星學的烏刺尼亞;手持短劍和棍棒的是九繆斯中象徵悲劇的墨爾波墨涅;手持鈴鼓的是九繆斯中象徵喜劇的塔利亞。

大戲院的右手邊有一座刀把樓,那裡是波爾多葡萄酒大世界,裡面都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葡萄酒代理商在坐檯。大戲院的右手邊是一座現代雕塑。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這座雕塑是一張人臉,腦門兒非常大,說明此人很聰明;但是你看他的眼睛,有眼無珠!雕塑的題目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旁邊就是波爾多著名的聖凱瑟琳大街,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大街。這條大街上不通機動車,熙熙攘攘的步行街。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沿街全是大小商店,樓上也有這種現代藝術,說明此樓裡住著一個不得志的法國達利。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帶著小妞逛街的媽媽。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去買西班牙火腿?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小廣場旁邊的咖啡館可以用來歇腳。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聖凱瑟琳大街走到頭就是一連串的小衚衕,我們在小衚衕裡就發現前面有一座塔。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鐘樓,叫做佩貝朗塔(Pey Berland Tower)。它是波爾多大教堂的附屬建築,建於十五世紀末,到1500年才建成。為什麼它和教堂是分離的呢?原來是怕大鐘一晃把教堂晃倒了,可見當時的建築師是對自己蓋的樓多沒有把握。這座鐘樓蓋好以後,教堂就沒米下鍋了,當然也就沒有買鐘的錢了。只好把它當作庫房,存放教堂裡那些做法事的道具。到了1790年,教堂決定把它租出去,收房租攢錢買鍾。就來了一個冶鉛廠在這裡面煉鉛,煉鉛幹嗎?我估計是做各種壺。一直到1851年,那口大鐘才算買回來裝上,這座塔才開始全功能運行。法國是哥特風格的發源地,但是法國哥特一般沒有那麼多尖刺。塔的頂端是一座金光閃閃的聖母聖嬰雕像,這是非常典型的聖母和聖嬰造型,母子二人並不互望,而是看著前方的芸芸眾生,面帶神聖的微笑。

這裡也有一尊波爾多名人像,這回是銅像。它表現的是主人運動中的一個瞬間,身上不是拋光的,而是佈滿了抹泥的手印,很有法國現實主義雕塑家羅丹的風格。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趴地上唸了一遍下面的字。這是雅克·沙邦-戴爾馬(Jacques Chaban Delmas),戴高樂時期的法國議長兼波爾多市長,蓬皮杜時期的法國總理。

戴爾馬目光所望就是波爾多聖安德烈大教堂,一般叫做波爾多大教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沒有米蘭大教堂那林立的尖刺,這是法國哥特風格。意大利哥特和法國不同的另外一條是:意大利哥特式教堂的每一座尖塔都是一位基督教聖人的紀念塔,所以每一座尖塔上都應該有這位聖人的雕像,通常是在塔上有一個神龕,裡面是一座高浮雕。這座波爾多大教堂的法國哥特式尖塔上則沒有這些聖人雕像。

這座教堂是法國的國家歷史文物,它可是有年頭了,它建於十一世紀,快有一千年了,1096年由當時的教皇烏爾巴諾二世祝聖。最初,這座教堂是一座羅曼式建築,現在保留下來的只有中間正廳的牆了。正門是十三世紀初的,上面有一面非常華麗的玫瑰窗。教堂的其他部分基本上都是十四、十五世紀的。

看看它的正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法國哥特式尖頂拱券門,門楣上的浮雕是“最後的審判”,最上面中間是耶穌,舉著手錶示審判要開始了。耶穌的右手是聖母,身體有點捲縮,好像害怕。耶穌的左手是一位天使手捧著案卷,她的腳下有另一位天使在敲鑼?喚醒下面的逝者們。下面二層是將要被打入地獄的失喪者和將要升入天堂的聖者。尖拱券上有參加最後審判的耶穌使徒和基督教聖人。二扇門中間和二側人像柱上是曾經做過主教的基督教聖人。那聖安德烈在那兒呢?他在大門右手正立面牆上,外側是一位天使陪同,聖安德烈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

看看內部,祭壇。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唱詩班坐席上方連續的尖肋拱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東頭聖母堂上方的尖肋拱頂和彩色玻璃柳葉窗。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正廳上方連續的尖肋拱頂和西頭的大風琴。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正廳側牆上的束柱,正廳側牆尖肋和拱頂上的枝肋都落在這個束柱上。可以看到巨大的拱孔和上層用於採光的窗戶,還有窗戶下面的盲樓。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十字交叉處的束柱、拱頂的連接、盲樓結構和過樑,以及交叉穹窿的屋頂結構。精緻漂亮的哥特建築藝術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牆上掛的《耶穌受難圖》,十字架的牌子上應該是羅馬士兵寫的拉丁文“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耶穌兩邊是和他一起被處死的二個強盜,左手為惡盜,右手為善盜。耶穌右手邊有二杆扎槍,前面的一個可以看見舉著它的人。耶穌說“我渴了”,就有人用扎槍捆著牛膝草沾了醋舉到耶穌嘴邊;另一杆扎槍是最後刺傷耶穌身體的那杆槍,沒有畫出那個羅馬士兵。下面抱著十字架的是聖母瑪利亞,站立的二個女人一個應該是抹大拉的瑪利亞,另一個應該是給耶穌擦臉的女人。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沒有看到作者的說明,但是從畫面上看,是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風格。光線照射在耶穌上半身和三個女人的臉上,以及耶穌頭上的牌子上,這些都是畫家要刻意突出的人和物。另有一束光線照在白馬的臉上,騎在馬上的羅馬士兵臉上沒有光線,他手裡應該拿著弓,這是後來見證耶穌復活的人併成為耶穌的使徒。十字架的後面有一束金光向觀者射來,那裡是天庭,代表耶穌將從這裡昇天。你如果注意的話,可以發現有的基督受難圖裡面的耶穌兩隻腳被釘在一起;而有的則是像這張圖畫這樣分開的。有什麼不同暱?據西班牙人說分開的是意大利天主教畫法,合併在一起的是西班牙天主教畫法。這幅畫上的信息太多了!

南面的側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門楣上也是最後的審判浮雕,耶穌在中間,周圍站滿了天使,上面也有;下面是地獄。

站在側門外面可以清楚地看見它的飛扶壁,這是法國哥特風格的標誌。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哥特式之前的羅曼式教堂也有扶壁,不過那時候的扶壁都被側廳屋頂遮蓋,從外面看不見。哥特式則是把扶壁整個露出來,而且把它做得非常漂亮。你看前面這座飛扶壁,上面是一座羅馬門,四個羅馬柱頂著一個三角楣,叫做托斯卡納框架;後面那座飛扶壁上面則是一座哥特式尖塔。它們的牆面上都有複雜的雕刻,非常漂亮。

1137年的時候,15歲的女公爵阿基坦的埃莉諾在這座教堂和路易六世的兒子舉行婚禮,沒幾個月,她的丈夫登上王位成為法王路易七世,埃莉諾成為法國王后。埃莉諾30歲和路易七世離婚,這是教皇調解很多年無法解決後批准的天主教離婚案。埃莉諾半年後嫁給英王亨利二世,又成為英國王后。阿基坦公國成了英國的產業,路易七世丟了法國好大一塊地。埃莉諾的兒子是英王獅心王查理一世,埃莉諾又成了英國太后,一直活到83歲。這是歐洲歷史上最牛最富的女人。

波爾多大教堂大門的南面是市政廳,這是一座新古典式樣的建築,建於1784年,毀於二戰,二戰後重建。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教堂大門的對面是軍事博物館。在圖盧茲的時候,我們曾經看見過圖盧茲伯國的市政廳。波爾多也曾經做過阿基坦公國的首都,那個軍事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座阿基坦歷史博物館。

我們看完這些古建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八:波爾多

我們當然就得上車找地方去吃東西然後睡覺。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