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古特雷斯(左一)

2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來到世衛組織日內瓦總部,瞭解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中國人無法過上正常生活。“他們為遏制病毒傳播所作出的犧牲,是為全人類做出貢獻”。“我要向所有目前生活在中國的人、那些無法過上正常生活的人表達感激之情”。

一番話,溫暖了所有國人的心。的確,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完全封城,所有居民配合著防控要求自我隔離在家中,這是世所未有的大魄力、大犧牲。為國家為自己,我們都該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趨緩局面,好好宅在家中,配合好社區工作,減少團購次數和不必要的生活物品,安心等待那必將到來的勝利曙光。

只是,本來趨於舒緩的心情,晚上被一則流浪漢的新聞徹底攪亂了。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

有記者瞭解到,在武漢協和醫院附近,有一群流浪漢,大多是沒有長期租住地的外來務工人員,或者途經武漢突遭封城被迫滯留的旅客。因為不能離開武漢,但又不是感染者不會被隔離收治,無人顧瑕之下,成了露宿街頭的流浪漢。

無法想象,這一個月來他們是怎麼度過的。記者詢問時,他們說協和醫院裡面有公共開水,所以才聚集在醫院附近,餓了的話就去撿剩飯菜填肚子。

2月15日武漢下了一場大雪,我陪寶寶堆雪人時,這些外鄉人遠在老家的孩子,是否在盯著窗外的雪發呆。

在一個月前,這些如同你我一樣本該幸福的普通人,現在就如同隱藏的透明人,遊蕩在了整個社會管理體系之外。

我詫異於都已經2020年了,還會有如此荒誕之事,就又深入搜尋了一下外地人滯留武漢的信息。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回不去了,沒辦法”

在2月17日,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等就已報道,“地下停車場裡的過夜人”。一個採訪視頻中顯示,有十幾個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因為封城後無處可去,躲進了武昌火車站的地下停車場裡生活。

這一群外地人成為“流浪漢”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沒有趕上1月23日那最後一趟“開往春天的火車”。有在武漢務工,買好了車票卻遭遇停運的;也有途經武漢轉車,在小旅社睡過頭,一覺醒來已成為“英雄的900萬人”一份子的。

封城之後,商超餐館陸續停業關門,後來再營業的酒店也基本是因為被徵用為隔離場所。只有躲進火車站地下停車場才能暖和一點,幸好,“從城管那裡還借來了被子”、“偶爾還能跑出去買幾包方便麵”。大排查和應收盡收還有各社區網格員,似乎都“遺忘”了這一個群體。但詭異的是,“每天定時都會有人來給我們量體溫。”這些滯留武漢的外地人,成了捲進這一場暴風眼中的“透明人”。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武漢,每天不一樣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滾滾長江東逝水,江城五月落梅花

按理說,就算這些外鄉人因為屬地原因,當地基層社區無法歸類,但區一級或者市一級應該有救助站吧?不明白為什麼這群人寧願住車庫或街頭,都不願意去找相關救助機構呢?視頻採訪裡沒有找出答案。也許,在一場必須取得勝利的宏偉戰爭面前,戰車隆隆,已無暇顧及輪轂下的螻蟻。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你要我上救助站?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我不上那去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網絡留言截圖

2月25日上午,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7號通告,允許滯留武漢的外地人有條件的錯峰出城。距離1月23日封城33天后,這則通告彷彿是一道曙光,讓滯留武漢街頭、停車場裡的外鄉人激動不已。到下午三點左右,武漢又突然發佈第18號通告,宣佈第17號文無效。原因是該通告出自武漢防控指揮部下屬的交通防控組,發出前未獲得指揮部研究和同意。

同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另一則通告:《滯留在鄂外地人員由當地政府及有關方面提供救助服務》。稱滯留在鄂生活困難的外地人員,將由有關方面提供救助。

但願,我們很快將能看到“相關方面提供救助”措施的實施落地,別讓如南方週末採訪中的老人再一口拒絕:“你要我去救助站?那我不去”。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普通人的身上,是如此的沉重。“宏大敘事”的正面光輝固然讓人感動、激動、驕傲,但我們內心始終不該忘了,光亮背後巨大的陰影尾巴里,還有很多卑微的無人關注的個體悲劇。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十堰六歲男孩

十堰六歲男孩,獨自在家守護著因腦梗突然倒在廁所的爺爺,還給爺爺蓋上了一床棉被。餓了就吃餅乾,堅持一直沒有出門,因為爺爺生前曾經和他說過“外面有病毒,千萬不要出門”。一直到社區志願者上門排查,才發現了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一臉茫然的孩子。

流浪漢,能否收到古特雷斯的感謝網絡留言截圖

我居住的小區,在2月初通報了一例確診病例,第二日,又通報了一個“非正常”病逝的“正常”病例。瞭解後得知,是華農的一位教授年前做了手術,年後在家養病,因獨自在家突發狀況沒有及時救助而病逝。

這些都沒資格記成“數字”的人,還有那六歲的孩童、還有那流浪在武漢的外鄉人,我想,他們才是最有資格接受古特雷斯“感謝”的人。

這一場災難必將過去,我們也必將迎來一場“偉大”的勝利。只是,希望到那時候劫後餘生的歡欣鼓舞之餘,別忘了,有一些人永遠留在了2020的冬季,別忘了,每一個數字背後,坍塌的每一個家庭,還有數字以外的那些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