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德国东北部有一座城市,堪称16世纪时欧洲举足轻重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对西方资本主义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发轫于此,它就是

维滕贝格(Wittenberg)。维滕贝格全称“路德施塔特·维滕贝格”(Lutherstadt Wittenberg),如今,城中保留了许多意义非凡的历史建筑。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城堡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城堡(Schloss Wittenberg)即“诸圣堂”,俗称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有时被称为宗教改革纪念教堂。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此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这个事件被视为宗教改革的开始。里面的祭坛下方保存着路德的墓碑。登上城堡塔可以俯瞰维滕贝格的全景。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推动了自由思想的产生,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城市教堂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城市教堂(Stadtkirche)全名叫做“维滕贝格圣玛利亚城市和教区教堂”(Stadt- und Pfarrkirche St. Marien zu Wittenberg),有时也简称“圣玛利亚教堂”。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在此讲道,并首次用德语(而非拉丁语)举行弥撒,向信众分发食物和啤酒,因此它被视为宗教改革的母堂。教堂里的圣坛是由克拉纳赫父子设计的,中殿拥有路德、梅兰希通、克拉纳赫等人的画像。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奥古斯顿和维滕贝格路德故居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奥古斯顿和维滕贝格路德故居(Augusteum und Lutherhaus Wittenberg),简称“奥古斯顿”(Augusteum)或“路德故居”(Lutherhaus)。房间保持着1535年时的原貌,展出了路德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包括斗篷和《圣经》等,还有老克拉纳赫的油画以及文字多媒体影像展示。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勒伊科雷亚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勒伊科雷亚(Leucorea)位于梅兰希通故居西侧,是哈勒-维腾贝格马丁·路德大学(Martin-Luther-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的前身之一,成立于1502年。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梅兰希通故居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梅兰希通故居(Melanchthon Haus)距离路德故居不远,是“德国的老师”、路德的朋友、古代语言学家梅兰希通(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曾经居住的地方,收藏了大量珍贵版画和手稿。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它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拥有晚期哥特式的拱形窗户和层次分明的山墙。梅兰希通曾协助路德将《圣经》从希腊语、希伯来语翻译为德语,后来成为他的挚友和有力支持者。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市场广场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市场广场(Marktplatz)位于维滕贝格城镇中心,市政厅坐落在广场北侧。广场上拥有路德雕像和他的好友、改革支持者梅兰希通的雕像。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历史屋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历史屋(Haus der Geschichte Wittenberg)展示了这座城镇不同时期的历史,包括路德在这里活动的时代及16世纪辉煌的时期,以及二战后民主德国统治这里留下的印迹。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路德橡树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路德橡树(Luthereiche)位于路德街(Luthereiche)旁的一个十字路口处,种于1830年左右。马丁·路德于1520年冒着被逐出教会的危险在这里烧毁了天主教公文。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维滕贝格路德花园

走进宗教改革发源地,重温16世纪的文化之光

路德花园(Luthergarten Wittenberg)位于城镇南郊,以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命名,他曾说“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也要种棵苹果树。”2017年(宗教改革500周年)时,这里栽种500棵树以示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