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網上有個問題:


所謂的“三觀正”裡面的“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看到一條匿名回答非常精煉:

三觀正,這個“正”,代表了人世間的美好進程。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一個三觀正的人,為人處世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也同樣總能與這世間的美好環環相扣。


正如國士無雙的鐘南山院士。


無論是在17年前面對非典,還是在17年後的今天面對持續數月的新冠疫情,鍾老的一言一行都寫著一個大寫的“正”字。


鍾老身上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講老實話,做老實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實”徹底成為了一個貶義詞。


說老實話,變成了情商低;做老實人,成了不通人情世故。甚至慢慢地連同說真話,做實事,都往往會被世俗吞噬,嘲笑。


於是,有人退縮,有在世俗中失望,有人變得圓滑世故。


但這樣真的就對嗎?


對於真話,鍾南山這樣解讀:


“講真話的可貴之處,不在於它的對,而在於它是心裡話。”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時代是一個沙漏,災難是放大鏡,它們都會給你答案。


疫情期間,有無數種聲音,但我們知道哪種聲音是值得信任的。


鍾南山說動才能動,這就是真話的力量;鍾南山去了疫區,人們就像吃了定心丸,這就是做實事的力量。


恰如《無問西東》裡的一句臺詞: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人人追求完美,但真實比任何完美都可貴。


一個三觀正的人懂得,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堂堂正正,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真誠的人。


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無愧於心,乾乾淨淨,這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有本事,不怕事,能扛事


17年前,非典期間,鍾南山說:“這些重症病人,你都轉到我們這來。”


17年後,武漢疫情嚴峻,鍾南山讓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又去了武漢。


而後就是不停息的會診,研究,指導,媒體會,還有國際支援。


他就像一座山一樣,扛起了所有責任,給人如山一般的安全感。


這一切的前提是他過硬的專業知識,遇到事情,確是“能者”,確能“多勞”。


但面對如此巨大的考驗,光是“能者”還不夠,還要是“勇者”,有絕對異於常人的勇氣。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生活就是暴擊的循環,歲月里布滿了波濤暗湧,需要去面對。


真正三觀正的人,不會遇事逃避,不會推卸責任,不會曲意逢迎。


真正三觀正的人,不是不畏懼任何困難,而是遇到困難就去解決問題,感到壓力依舊抗住壓力向前,惹上麻煩也不改初心的堅持。


人生在世,請記住這兩點:


第一,要有一技之長,才能安身立命。


第二,不惹事,不怕事,扛事。


而且你必須明白,生活也會欺軟怕硬。


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困難也越大。你越是怕麻煩的時候,麻煩也就越會找上你。


人生如蜀道,行道難,仍行,才能從荊棘之路,走到自己的世外桃源。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心存良善,善待他人


南方週末曾報道過一個鐘南山會診的故事:患者彭女士是一個懷孕35周多的孕婦。她的情況異常複雜,治療難度也異常的大。


鍾南山三次遠程會診,終於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帶彭女士脫離了危險。


他對醫療隊說的一句話讓人深受感動,他說:


“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不留下任何遺憾”。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作家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無數像彭女士這樣的至暗時刻,也會恰好遇見別人人生的至暗時刻。


真正三觀正的人,大都是心存良善的人。


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很喜歡一個說法:善良其實本身就是上天給你最好的禮物。


餘生很短,請擇善而行。


如果我們的冬天無人帶來溫暖,不妨做一個給他人帶來溫暖的人。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精神至豐,物質至簡


央視來到鍾南山家採訪。


發現鍾南山的“豪宅”竟然是普通的公寓。


室內佈置也十分樸素簡單,有些傢俱掉漆還在使用。


對此鍾南山說:“我們家從來都是講醫療,講學術上的追求,但是從來不談錢有多少。”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精神至豐,物質至簡。”


一個腹有詩書的人,靈魂自帶香氣,修煉好內心,比一味地追求物慾或許更能讓人心靈安寧下來。


精神豐盈,自生歡喜;簡單知足,自有福氣。


正如《瓦爾登湖》中這樣一段話:


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


到了一定的年紀,慢慢給自己的慾望做減法,心裡的包袱少了,心也就不累了。


養好你的精神世界,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才更能在往後的日子裡,自由生長,更能擁有在平淡日子中獲取幸福的能力。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一日一日,踏踏實實


“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辦事要嚴謹要實在,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取得進步”。


這是鍾南山的家訓,也是他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


鍾南山曾在節目中講過這樣一件影響終身的事情:


父親有天突然問他:“南山,你多大了?”

他回答:“36了。”

父親聽後對他說:“都36了,真可怕。”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次對話,讓鍾南山重新喚起了對工作更強烈的追求,他要把曾經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鍾老太多的閃光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三觀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


再之後,就是十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


再之後,就是今天的鐘南山。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人生不過兩萬多天,過一天就少一天,和時間賽跑,和自己賽跑,才能在追逐的路上,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後送給大家《無問西東》中的一段話共勉: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活著總要留下些什麼,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