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辣椒網評:瞄準“新基建”,著力培育“數字土壤”

數字技術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投資建設,一頭牽著消費與製造。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數字經濟御風而來,數字“基礎設施”功能凸顯。當前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洪流奔湧在即,各地各級有關部門要搶抓發展的機遇,著力培育“數字土壤”,以數字資源要素為核心,加快數字技術應用,將新技術鏈接到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提升人民福祉注入全新動力。

瞄準“新基建”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數字資源要素投入。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這樣的全球背景下,更要依靠內需發力,推動經濟平穩發展。要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人才等要素的投入,為傳統產業轉型增添數字化、智能化的“成色”,帶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等新興業態的迅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要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市場體系,確保數據的安全有序利用,推動形成數據要素市場,以數據的流動引導科技、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協同發展;要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壯大融合產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瞄準“新基建”賦能現代化社會治理,優化數字資源要素配置。要全力提升城市數字化水平,藉助5G的發展應用,整合多種數據資源,進一步打通部門間、行業間信息孤島,實現城管、醫療、安監、市場監管等領域全覆蓋,實現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變,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質量和水平;要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供給能力,推進政務事項“應上盡上”“掌上辦”“指尖辦”,打造“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環境;要加速災害防治、公共衛生防控設施智能化改造,利用數字技術提升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的數據動態採集、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能力;要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就業、教育、醫療、交通、旅遊、物流等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的改造,推動數字化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瞄準“新基建”賦能可持續科學發展,破除數字資源發展障礙。要注重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破除數字資源發展障礙,共同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積極促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交流合作。要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重點拆除阻礙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制度障礙,突破實現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各類關卡和瓶頸,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研究制定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體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強共建共享,完善法律法規、行業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協同,營造可持續的發展環境;要加強關鍵環節、新型材料、操作系統等領域產業鏈完整性和競爭力,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和數據安全合作,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

“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發展“新基建”不是在炒作概念,需要在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著力培育“數字土壤”,穩紮穩打,張弛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