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隨著國內疫情地圖上的數字一個個清零,全國範圍內的復產復工也正迅速推進。大街上的車多了,公園裡賞花的人也開始三五成群......災難過後,人們的生活彷彿再次回到正常的軌道,而這樣一種說法也正甚囂塵上:報復性消費,終於要來了!關注公眾號“

文化產業新聞”,回覆“報復性消費”瞭解詳情。

一週前,北京市推出了演播室復工指引17條,對演播室復工的有序開展進行了多項的引導。這也對整個綜藝市場釋放出了信號,各大平臺得以暫時從現場錄製的禁令中解放出來,多部庫存告急的綜藝開始恢復錄製了。

面對“斷檔”危機,綜藝製播急忙開工,在紛紛追趕檔期的勢頭下,節目錄制方式也出現了不少新動向,這些小創新能否帶來新的轉機?

隨著綜藝市場逐步回暖,競爭格局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保命式”復工開啟,製播各顯神通

當前形勢下,多數綜藝仍然以室內錄製為主,由於人數、安全距離、場所條件等限制,節目不得不通過調整製播方式來保證節目效果。

如何在條條框框中摸索出復工之道,成了節目組衝刺業績的第一步。

互動效果不能少,線上觀眾席成首選

“放棄現場觀眾席”是室內綜藝節目的首位讓步,目前已經恢復現場錄製的綜藝,基本上都採取保留嘉賓,現場無觀眾的模式。

《歌手》、《歡樂喜劇人》、《非誠勿擾》等都採用了“雲觀眾席”,在節目錄制期間同步連線上百位觀眾。

取消了現場觀眾席後,線上觀眾席也並非只是“擺設”,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互動任務,同時也成了節目內容中更加重要的一部分。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在《歌手》中,觀眾不僅能在線上打分,還能與主持人進行對話,擁有了更加直接的交流和展現機會。

過去幾乎只需要表現出“現場沉浸感”、“捧場”就能完成觀眾義務,如今對觀眾的互動水平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節目錄制的臺本也需要更多考慮觀眾席的互動方式,在統一主題和氣氛引導的安排下,給予觀眾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如果說《歌手》設置互動性的“雲觀眾席”是為了將老牌節目玩出新花樣,激發熱度,那麼《歡樂喜劇人》連線百位觀眾則是因為其確實離不開觀眾席。喜劇節目對觀眾更加依賴,對於喜劇演員來說,劇場感的營造是保障表演水平發揮的關鍵。


節目內容靈活應變,錄製流程緊急調整

出於謹慎考慮,各類相親節目縮減嘉賓陣容,僅在節目錄制所在地的周邊範圍內選取人員,放棄了大規模的招募。

《這!就是街舞》則採用了“雲海選”,但是選手“隔空battle”的節目效果還有待驗證,畢竟在不同場合的對決中,現場表現力減弱、評審流程難以順利進行等問題難以避免。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除此之外,貼合疫情主題,更加註重共情和時代性,也是綜藝內容轉變的一大方向。這一方式在老牌綜藝上更受青睞,《王牌對王牌》開設了特別節目,連線觀眾傾聽他們真實的故事,將生活感更多地融入。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這些細微的變化,體現了各大綜藝在保持娛樂感的前提下,對自身的內容定位及節目形態都做出了綜合的調整,對市場動向和整體環境仍舊保留著較高的敏銳度。


不斷分化,綜藝生態正在被重新塑造

綜藝製作費盡心思頻出花樣,正是整個綜藝市場競爭加劇的縮影。

檔期節奏混亂,內部利益難平衡

不同於電視劇集,綜藝更加註重時效性,在檔期選取、主題採選上都著重考量對應時期的市場接受度。

對於電視劇來說,採取集中拍攝製作再播出的方式也不會產生較大的熱度損失。

但綜藝則一般採用製播同步的方式,畢竟綜藝節目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冠名和其他廣告贊助,時刻關注廣告市場的變化趨勢更能保證收益的最大化。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綜藝節目對金主依賴程度較高的這一特點,也使其面臨著諸多風險。已經上線的綜藝節目在難以恢復常態錄製的情況下可能面臨“斷更”,部分節目可能考慮縮短單集節目時長,以避免“空擋”。

但節目戰線的拉長可能會影響觀眾體驗,第一季度的市場空間也將被進一步擠壓。如此一來,舊的節目難以及時消化,新的節目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登臺。

這在廣告主對於綜藝的投入進一步縮水的大趨勢下,製播方想要依靠新項目獲得主動權將難上加難,僅能在計劃的節目陣容中做好排兵佈陣。這也預示著,口碑較好、生命力仍然旺盛的部分綜N代將有更多機會被保留,新的項目和小體量綜藝將面臨被淘汰的更高風險。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BAT統統上道,競爭格局更加分明

製播節奏的混亂加速了淘汰賽的進程,資本的角逐也將進一步催化格局的改變。

近日,阿里影業附屬公司阿里巴巴(浙江)擬以不超過4億元收購天津銀河酷娛60%的股權。銀河酷娛曾打造《火星情報局》等多部網綜,在綜藝IP孵化上取得了一定的聲譽。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此番收購動作,表明了阿里入局綜藝、構建多元內容生態的決心,也讓綜藝界成了集齊BAT的又一領域。這也意味著,綜藝這一內容產業的廠牌分佈格局將更加分明,這在“獨播”、“自制”等差異化標籤仍然受用的綜藝領域,無疑是加速馬太效應的又一關鍵,小型綜藝製作公司將更難生存,頭部企業將得以收割更多紅利。


結語

2019年,綜藝行業進入了收縮調整期,整個市場正在褪去喧囂,逐漸歸於平靜。危機感不僅僅降落在小體量的綜藝上,綜N代也承擔著製作、播出等多方的壓力。為了爭尋有限的盈利空間,搶佔復工似乎成了業界共識,然而歡騰的背後其實有一場牌局正在悄然進行,而出局的結果可能降臨在任何一檔綜藝上。

部分資料參考:金牌輿情官;骨朵網絡影視;冷眼看電視


文化產業新聞:

終於盼來你了,文化產業新聞專注文創行業動態,爆款原創文廣受好評,你還觀望不加入?讓我們一起見證由“小白”到“老司機”的蛻變,不做內容搬運工,只做內容生產者!微信關注“文化產業新聞”投稿,讓你的文章上頭條!

綜藝復工眾生相的背後,藏匿著怎樣的市場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