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文|

對於時下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這場博弈,一個最常見的比喻是——戰爭。它就像一場高烈度的戰爭,在消耗掉難以想象的資源的同時,也對身處其中之人的心智提出了嚴峻考驗。

而對於本身就充滿變幻莫測的商業世界而言,當下的疫情也是向很多企業發起的一次挑戰。在這個超級不確定性的時代,本身很難保證沒有新的黑天鵝或灰犀牛事件出現。從這個層面來看,疫情更像是當前企業的一道壓力測試。

非常時期、非常事件會壓垮一些脆弱的商業形態,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非常時期也給予很多行業和領域一個重構和延伸商業新法則的新機會。

01

疫情大考下的商業世界AB面

經此一疫,顯而易見的是,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崛起,人工智能、遠程辦公、互聯網+醫療+藥店等逆勢發展,信息消費顯著增長。這也帶來相關行業的逆勢增長。

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閉門不出的中國人與移動互聯網有了更多更長的親密接觸,帶來蓬勃的“宅經濟”。根據Quest Mobile數據,2020年春節期間,每天沉浸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活躍用戶比去年同期多了1000萬,平均沉浸時間也比春節前多出1小時——達到7.3小時。高時長背後,資訊、短視頻、效率辦公、教育工具類APP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

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當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態勢正在拓展,除了全面開花的“雲經濟”,線下的經濟生活也正穩步走向正軌,成為關注焦點。24日,百度發佈《六大線下行業復甦搜索大數據報告》佐證了這一點。

報告通過百度搜索大數據呈現了汽車服務、旅遊出行、生產製造、房產裝修、招聘、企業服務等代表行業的人群關注度。數據顯示,春節後六大線下行業的關注度逐步回升,2月成為普遍復甦“拐點”。歷經“停擺潮”之後,雖然很多行業還沒有完全恢復到往年同期水平,但復甦勢頭已經非常明顯,重新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甚至出現了新的增長機會。

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毫無疑問,漂亮的V字數據曲線如同笑臉,積極的市場信號正在釋放。此次疫情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造成了衝擊,相反也讓企業改革創新空前強烈。疫情是大考,也是機會。混沌秩序之下,很多線下企業都在尋覓不確定世界中的生存法則:老鄉雞撕信、擴張和一場200元的發佈會創意營銷、恆大地產網上買房成行業“先吃螃蟹的人”,還有諸多企業華麗“變身”生產口罩和防護服……這些都成為行業競相參照學習的標杆案例。

個案之外,大數據仍是最具發言權的“權威者”。如果關注近期的數據報告的話,不難發現,百度自農曆春節期間不停歇,持續追蹤疫情的最新發展,以報告呈現對疫情之下的群體與大環境進行各種專題研究剖析。而最新的行業復甦報告則結合百度搜索用戶群體一次又一次的搜索、求證、提問之下,為六大線下行業未來機遇大走勢提前進行了預判,成為業界經營判斷的依據和參考。

02

搜索表象下隱現行業變局

總體上看,百度報告呈現了線下行業普遍回暖的經濟態勢,搜索數據中隱藏的消費需求正在被激活,也預示著這些行業可能出現的巨大爆發空間。

以旅遊行業為例,百度這份報告中旅遊篇數據顯示,2月起,關於“出行”和“旅遊”兩條曲線走勢圖,人們的“出行”需求下降較快,而“旅遊”需求雖有下降但速度較慢。看似矛盾的數據說明,即便疫情之下人們的出行受阻,但是對於旅遊仍然抱有極大關注度和期待。此外,海外疫情在近期快速蔓延,而國內疫情得到穩步控制,用戶關注的旅遊類型也主要集中於國內遊,佔比高達78%。

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相比較信息瀏覽等行為,搜索實際上是用戶最直接的需求觸發,背後是真實民意訴求呈現。而將搜索數據聚焦到行業來看,用戶通過搜索表現出來了“提前”的消費需求,可以讓企業窺視到市場爆發前兆,進而進行策略和方向的調整。

僅以旅遊行業為例,因疫情影響旅遊出行訴求縮減,國內航空業基本度過了一個“黑色二月”。根據民航局數據顯示,2月,全國民航共完成運輸總週轉量同比下降73.9%,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84.5%。市場大幅萎縮下,行業也在承受巨大虧損。

運輸量數據反映的是現象,而且是當下且實時的現象。而搜索大數據則反映的是現象背後人們的需求和心理走向,是預言未來的線索。從百度這份報告,重新審視現有市場及其用戶“消費復甦”之後的未來市場,不難想象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旅遊需求很有可能迎來爆發,尤其是國內旅遊行業或將掀起“報復性消費”。

而不單單是旅遊行業,報告揭露了最核心的六大線下行業復甦進度。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的2月日均搜索熱度比春節期間增長60%;用戶對房產裝修的關注度快速恢復增長,日均搜索熱度比春節期間增長120%。此外,電商、新媒體也是各線城市更關注的招商加盟“創業”方式。

今年的疫情牽動著一系列社會運轉模式調整和人們行為模式的改變,對諸多企業而言在短暫的頹勢之後也開始回暖,百度報告中展示的各行業經濟走勢,也為本身就變幻莫測的商業世界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或許它們正是未來經濟大勢在當下的細微跡象和火苗。

其一,專業與權威:行業待開啟的“左腦”理性思維模式

此次百度報告在生產製造行業篇,對數據背後的搜索群體做出了大致畫像——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再只是簡單相信,更寄希望尋覓專業與權威答案。報告顯示,用戶在搜索生產製造相關信息時,“知識方法”是關注度最多的內容方向。而在用戶搜索的相關話題TOP5中,位居前列的“開口罩廠需要什麼設備”、“激光打印機和噴墨打印機的區別”等搜索詞,可以側面看出背後關注群體對尋求生產相關專業知識意願更為強烈。

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同樣的,在報告的房產裝修篇,數據顯示,用戶的購房行為也在趨向理性,人們在作出房產購買決策前,傾向於通過全方位獲取房產相關信息來輔助決策。其中,房產知識是用戶最高頻搜索的房產內容類型,佔比達38%,其次是精準樓盤,房價走勢、專家房價解讀等房價相關內容。

透過數據表象,將背後用戶正在面臨或呈現的意願,放到一個更長期持續跟進的進程裡,應該成為試圖佔據行業制高點的企業多數的動作。而另一方面,類似知識付費等能從專業、權威、理性維度來提供知識與信息的領域將迎來新風口。

其二,規避風險意識提升,共生價值成長的發展模式有望進階。

《反脆弱》一書中曾提出類似的“槓鈴法則”策略:槓鈴兩頭非常重,中間依賴一根管子連接。這是指在策略上要拒絕平均主義,由兩種方案組成一種不對稱性,來減少不利事件造成的影響。

在筆者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讓行業更多地意識到不確定性、非連續性以及不可預測性。在百度報告中,我們看到,風險更低、退出方便的招商加盟成為了企業服務領域用戶關注度最高的細分領域。與此同時,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下,商業經濟事實上還需要有更多業務模式,企業發展模式要從競爭模式轉向共生模式,來與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共處。

在搜索大數據中尋覓商業重生法則

03

為何企業要瞄準搜索的長期價值?

在這裡,我們不難總結出搜索工具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百度搜索“框”就像是一扇窗,窗裡是民意,搜索成為了用戶意志的集中反饋,並能夠基於搜索的即時性給出及時反饋;窗外雖有疫情,但當搜索中無數的數據積累成大數據之後,便可以從中捕捉到各個行業的機會和若隱若現的中國經濟新風口。

想必這也是為什麼微信、今日頭條也競相加入搜索賽道的原因之一,搜索本質上是滿足用戶需求的起點,在這個信息紛繁過載的時代,搜索在分揀、比較與篩選,摒棄干擾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更直接命中用戶真正想要的信息與服務,進而為行業賦能與經濟復甦提供新指引。

尤其在“投餵”式信息盛行的時代,當很多人被大眾的趣味裹挾,被動地被媚俗的信息所裹挾,或束手無策,或隨波沉淪之時,能讓人群有針對性地主動上網搜索相關問題與答案的搜索引擎更像一個充滿思考力的互聯網工具。

所以,即便跳開疫情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尤其當搜索引擎邁入大數據時代,其帶來的長期價值仍應該得以重視。就像“阿瑪拉定律”曾指出的,“我們往往高估一項技術帶來的短期影響,但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除卻前文提及對於商業世界的研判提供參考,搜索數據的反哺價值還在於——

之於決策機構。決策機構的決策其實是需要科學數據作為支撐的,搜索引擎本身代表了一種中立的工具理性,代表了由複雜算法和人工智能所構成的“絕對公平”,另外搜索大數據的報告式呈現往往會帶來嚴密的邏輯佐證,背後民生真實訴求讓搜索和民意呈現出一種“共振”現象,很大程度上可以成為決策機構瞭解社會問題以及社會民意的重要一環。

之於整個社會。學者劉瑜曾在同名著作中闡述了一個關於“觀念水位”的概念:“政治制度的變革緣於公眾政治觀念的變化,而政治觀念的變化又根植於人們生活觀念的變化。水漲起來,船自然浮起來。”國內目前正是缺乏對於大數據的這樣一個“觀念水位”。相對很多西方國家,中國社會還沒有建立起類似實證主義的使用體系。基於來自諸如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諸多大數據平臺,觀察者們對於商業市場分析與宏觀經濟預測的基本範式將得以進化升級,最終將有利於帶動與培育依靠大數據說話,和實證主義研究的理性氛圍。

無論如何,疫情只是一個重要節點,希望在這場大考後,能夠看到更多產品與技術觸發一場實實在在、自上而下的革命而非表面的模式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