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後知酒濃: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硬性審美


醉後知酒濃: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硬性審美

難得這樣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國產片可以突破本土,進軍海外,入圍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3月,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登陸北美影院。

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黑色電影的本土化嘗試,的確,除了沿襲了黑色電影的典型風格外,刁亦男為電影注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最典型的就是將城中村的當下場景上升到了空間美學的高度,這在中國的電影中應是第一次。

如此真實,真實到華麗,華麗到超現實。這部被視為“作者電影”的“聚會”,明顯是主觀化的審美表達,現實元素只是一個表,一個軀殼而已。

但這在中國,已經是很大的嘗試與突破了,影片呈現出的野鵝湖周邊,大量的當下事物依次呈現,卻無眼花繚亂之感。

摩的,大排檔,廣場舞,小商店,凌空的高架橋,陪泳女,筒子樓,吃瓜群眾,被稱為城市牛皮癬的牆體小廣告,房地產開發商逼眼的廣告幕牆……都被導演調度得井然有序,甚至失去了它的自然呼吸,變成審美的道具。

從這一角度來看,這絕非一部現實主義電影。

但它呈現出了難得的現實主義元素。

當一個人喜歡在一個人時開遍出租屋裡所有的燈,他便習慣了孤獨。

當一個導演沉迷於城鎮化的傷疤——城中村的詩意描寫時,他便愛上了孤獨。

將現實的批判隱晦地融進一種個人化的硬性審美中,帶來一種不無曖昧的突破,這其中存在著與審查的博弈,也充滿了獨白後的無力感,這是一種計劃好的閱後即焚,像影片中胡歌飾演的悲劇小偷,計劃好自己的死亡之行。

這種閱後即焚,就像目光久視蠟燭後,留下一個黑影一樣,影片本身有爭議,但酒後的後勁足是無爭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