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具人”,也能找到生活的大意義

《大贏家》在頭條平臺免費播放,花一個晚上,一邊嗑瓜子一邊看電影,算是不錯的消遣。電影講述在一次警察和銀行的聯合演習中,扮演“劫匪”的銀行職員嚴謹,將走形式的演習當成了艱鉅的任務,最後以小博大戰勝了警察的故事。

影片爆笑不斷,但在爆笑之餘,我在這部荒誕喜劇片中想到的是,在週而復始的平淡生活中,我們是否能夠尋找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大贏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具人”,也能找到生活的大意義

1、嚴謹被安排成“工具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你我的縮影

一架飛機如果有一顆螺絲釘鬆動了,那麼則可能發生極其嚴重的後果。螺絲釘對飛機來說,固然是重要的,但也是可以被取代的。

你願意當一顆這樣的螺絲釘嗎?人=工具。

“工具人”這個網絡新詞在各個平臺的解釋,都是偏向負面的。但我對“工具人”的定義是,“工具人”是組織和個人在僱傭關係下的產物,組織不關心工具人的一切,只需要工具人履行職責,做好一個工具就夠了。這確實有一點不把人當人的意味,但是從更廣的層面來說,只要僱傭關係存在,我們每個人就都是工具人。

這部影片中的銀行職員,“犧牲”的警察,還有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那些整天坐在格子間裡的男男女女,外賣小哥、餐廳服務員、醫生、教師等等,都是工具人。組織和我們,只是各取所需,組織需要一個工具,我們需要一份收入。僅此而已。

所以我們能看到,太多在混日子的員工,工作中推卸責任的人,常常把“就給我這點錢,憑什麼讓我幹這麼多”掛在嘴邊的人,等等。他們都是並不想卻又不得不的“螺絲釘”,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時間不會增加我們的能力,只會讓我們的心磨出一增老繭,這層繭,把內心真實的自我和外界隔離開,以至於我們可能已經忘了內心裡那個真實的自己。我們不知道這樣週而復始,平淡如水的生活有什麼意義。沒有情懷,碌碌無為,也許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但在養家餬口之外,找不到任何意義。

《大贏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具人”,也能找到生活的大意義

2、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當成簡單的“工具人”,那就太悲哀了。

做一個工具人是不是壞事呢?我認為那最終要看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當成簡單的“工具人”,那就太悲哀了。

這部影片中的嚴謹,並沒有“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嚴肅認真的深挖了他作為一個“工具人”的深度:縝密設計“搶劫”的前後細節,準備充分,有條不紊。我甚至想,如果這真的是搶劫而非演習,那麼這個劫匪真的是教科書級別的,他真的可以成功的搶劫銀行。

但是嚴謹的努力有什麼意義呢?他的同事們一開始都很不屑,說他“有病”。是的,有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看似也毫無意義。在我們自身的崗位上,也許再怎麼努力,也成為不了馬雲或者巴菲特,也永遠實現不了財富自由。但是,事實上哪怕再小的事情,只要用心做,也可以找到意義。

童書《分針大冒險》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時鐘上面的分針小子突然有一天不想再做分針了,它離家出走,在大馬路上尋找著它的第二人生。可是在經歷了種種事件之後,分針小子又主動回到了時鐘上繼續它的工作,它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終於找到了工作的意義。

意義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用什麼樣的狀態去做。所以在我看來,工具人不該是貶義詞,工具人也有工具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餐飲業的服務員應該是典型的工具人了,但是以服務態度著稱的海底撈的服務員,就是找到了意義的“工具人”。用心的對待顧客,其實就是用心對待他們自己,這樣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在這部影片中,嚴謹的同事們後來對他的看法180度大逆轉,由看不起變成了敬佩:就衝你這個認真勁,我們也要配合你。

每個成年人都要面對生活,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我們都必須成為一個工具人,然而我們可以自己做主的是,我們要以怎樣的心態成為一個工具人。把簡單的事情認真做,也可以做得不簡單。

《大贏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具人”,也能找到生活的大意義

3、“工具人”也需要被肯定,請從一個微笑、一聲“謝謝”開始

小學時候,我們班開熱愛祖國的主題班會,我有一段上臺背誦的任務,我很認真的練習,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在開班會的時候,我在臺上講,臺下的老師都同時低頭看著手裡的資料,於是我突然停下來,直直的看著老師們,直到有一位老師抬頭看了我,我才繼續說下去。也許老師以為我是卡殼忘了,其實我只是希望被她們看到。

工具人,也需要被看到。電影中的嚴謹,用他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同事們和警察們的肯定。然而現實中的工具人並非人人如此。

電影一開頭,嚴謹撿起地上的空瓶子,隨手丟進旁邊的垃圾桶。現實生活中也常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明明看見垃圾桶卻要把垃圾丟在地上,這種方式,就是對清潔工的不尊重。還有賣菜給我們的菜農,有的人斤斤計較賣家不給抹零,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人說一聲謝謝會怎樣呢?對清潔工說謝謝,對菜農說謝謝,對快遞員說謝謝,對地鐵安檢員說謝謝……一個微笑,或者一聲謝謝,表明你看見了他的付出。你不僅會收到他們的微笑,更重要的是,你會讓自己的內心愉悅無比。心理學上講,人必須生活在關係中,每個人都需要被他人看見,這種看見,是一種心的肯定,同時給予的一方也會收穫心理上的富足。

有時生活淡如水,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的週而復始,讓我們已經忘記了,其實我們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快樂,只要用心面對生活,生活也會給我們最好的回饋。

我認為電影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啟發觀眾的思考,《大贏家》刻意突出人物的性格,實則也是讓我們思索自己的生活。相信你在看完本片之後,也會有自己的收穫。

《大贏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具人”,也能找到生活的大意義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