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醒了”!武漢出臺21條政策援持企業復工復產

導語:武漢人民終於迎來了這一刻,4月8日武漢即將解封,武漢市政府也隨之出臺了21條政策支持復工復產,武漢終於等來了春暖花開的那一刻。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隨著一張公告,近千萬人口的武漢於1月23日宣告封城;兩個月過去了,武漢疫情逐漸控制住,這座華中最大的城市旋即宣佈4月8日“解封”。而伴隨著解封的,是武漢市政府迅速出臺的21條復工政策。

湖北解除管控,武漢解除“封城”

1月23日凌晨,武漢發佈公告稱,自當日10時起,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此後,黃岡、鄂州等地相繼採取類似措施。

此後這些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為阻斷疫情蔓延,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在3月24日,湖北決定陸續解除離鄂通道管控,並公佈了時間表。

湖北省決定3月25日零時起,除武漢以外地區解除管控,憑健康碼“綠碼”有序流動;14天后,也就是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

而外省抵鄂抵漢人員,可以憑外省健康碼或湖北健康碼“綠碼”,在湖北安全有序流動,不需另行提供健康證明。

不僅如此,武漢市根據疫情風險等級評估情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企業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復工復產。這也意味著武漢自由的生活已經指日可待,各行各業也將有序復工復產。

武漢政府21條政策,支持復工復產

隨著湖北省解封政策的發佈,武漢市政府也發佈了21條政策,支持復工復產。3月25日,從武漢市發改委官網獲悉,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武漢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著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武漢市在嚴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投資、穩預期“六穩”,幫助企業恢復產能。“政策措施”從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著力降低企業成本、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和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等四個方面,形成了21條政策舉措。

“政策措施”提出了建立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給予企業貼息支持、給予企業員工返漢上崗補貼、鼓勵企業接收在校大學生(含職業院校)頂崗實習、適度提高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標準、加大失業保險返還力度、加大農業生產企業補貼力度等政策。首期20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正在緊急籌措中,將建立全額貼息機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1年期的無息貸款,全力幫助企業緩解資金週轉壓力。

並且對符合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免徵5個月各類參保單位(不含在編制管理部門辦理法人登記的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減半徵收5個月各類參保單位(不含在編制管理部門辦理法人登記的機關事業單位)醫療保險費(不含生育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3月到8月降低中小微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至3%;1月到6月用水價格、用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至2020年底,對二類ETC貨車給予應交通行費22%的優惠,對三類ETC貨車給予應交通行費14%的優惠降低物流成本等6條政策,著力點在於“該減負的減負”,切實降低企業在稅費、用工、能源方面的經營成本。

武漢市政府為了穩定企業信貸供給,對受疫情影響還款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積極採取貸款展期、無還本續貸、減免逾期利息、延遲還款期限和調整還款方式等對企業予以全力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下調擔保費率;優化融資應急資金,將支持對象拓展到中小企業,並在2月至12月,免收融資應急資金使用費等。著力點在於“該展期的展期”,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房地產政策率先出爐

其實早在武漢宣佈解封之日前,武漢就已經出臺了首個支持房地產發展的六大舉措,這也是武漢首次針對房地產行業出臺的救市政策。

救市政策主要包括六項舉措:

分批有序開工復工;加強安全管理;優化審批服務;調整預售許可形象進度要求;提高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完善社保個稅繳納的購房認定標準。

其中比較值得關注的主要有兩項,是調整預售許可形象進度要求提高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

調整預售許可形象進度要求是指將加快各項目的銷售節奏,對於緩解房企的資金鍊是一大利好。

而在提高預售監管資金使用效率方面,措施中提到,在2020年10月1日之前,在重點監管資金增加“項目主體結構達到三分之二進度”撥付節點,累計撥付額度不超過重點監管資金標準的55%。

而且,為了進一步降低開發企業財務成本,開發企業申請使用銀行保函等額替換重點監管資金時,無需簽訂《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協議書補充協議》,銀行保函有效期原則上不低於6個月。

從武漢本次出臺的房地產救市政策看,相對其他一二線城市,政策力度比較適中,主要還是為了保證房企的現金流資金鍊,而且全都是以紓困房企為主,政策聚焦在供應端,並沒有任何刺激樓市的舉措,但政策的出臺對於全市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具有很強的信號。

武漢本身作為中部地區首屈一指的城市,2019年武漢全年土地出讓金額1766億元,創造歷史新高,位居全國城市第五。至此,武漢出讓金連續4年超過千億,穩居全國前五名,而去年出讓的土地如果不能正常出售都將成為今年的庫存。

武漢“醒了”!武漢出臺21條政策援持企業復工復產

並且在銷售金額上,2019年武漢全年住房成交20.91萬套,面積2324萬㎡,一舉奪得全國住房銷售套數與銷售面積雙料第一名,且連續9年位居中國城市銷量三甲,堪稱中國“流量第一城”。

正因為武漢城市地位的舉足輕重,以及在房地產市場上的良好表現,近年來武漢成為眾多知名房企的兵家必爭之地,先後吸引了60家中國百強房企,15家2000億級規模房企悉數到位。

可以相見,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在2020年那些在武漢重倉佈局的房企又將創造一個個新的記錄。但這一場疫情徹底打破了這一切,因此未來不排除出臺更有利的救市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