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球原油日需減2000萬桶


受疫情影響,全球原油日需減2000萬桶

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索羅金週五對RBC TV表示,控制新冠病毒蔓延的措施已導致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石油需求每日減少約1500萬至2000萬桶。

路透社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迫使世界各國政府努力控制其傳播。多個國家全境都處於封鎖狀態,旅行限制打擊了燃料需求,導致許多航空公司停飛。

新冠病毒危機的影響打擊了油價,而此時油價正面臨一項限制供應的產油國協議破裂所帶來的壓力。

油價崩跌近2/3

本月早些時候,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主要產油國的限產協議談判破裂,導致油價崩跌近2/3。

索羅金表示,OPEC在談判失敗後提高石油產量的計劃給市場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由於冠狀病毒疫情,我們已經經歷了相當大的衝擊,”他說。“然而,如果不是OPEC國家表示他們將提高產量,我們本可以避免更多的衝擊。”

索羅金補充說,如果油價在2到3年內保持在每桶25美元(約101令吉80仙),這將造成“大問題”,同時他還表示,沙地阿拉伯為了增加市場份額,已經降價出售石油。

索羅金說,歐洲一直在囤積廉價石油,該地區的儲存設施將在一個多月後不堪重負。全球石油產量約為每天一億桶。

週五稍早,索羅金曾表示,石油供應可能下滑,或導致全球市場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達到平衡,而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需求應受到關注。

索羅金本月稍早對路透表示,他預計4至6個月後全球高成本項目將首次出現石油產量下降的跡象。

“市場可能很快就會恢復平衡,但不是一兩個月後;這仍將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他週五在線上舉行的瓦爾代經濟論壇上表示。

他還表示,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30至35美元,全球最大產油國美國的日石油產量今年可能減少150萬桶。

暗示美應減產

索羅金表示,OPEC和其他產油國(OPEC+)仍在保持接觸。他重申,OPEC+不能單獨削減石油產量,暗示美國也應該加入減產行動。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首席執行官德米特理耶夫認為,如果其他國家加入,或許有可能達成一個新的OPEC+協議,各國應互相合作,化解新冠病毒疫情的經濟衝擊。

但沙地能源部一位官員後來表示,沙地和俄羅斯能源部長之間沒有就增加OPEC+產油國數量進行任何接觸,也沒有就達成一項平衡石油市場的聯合協議進行任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