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愛飛航拍工作室


2003年,一個美國人買了一年半的iPod開始充不進去電,他打電話向蘋果客服諮詢。一番解釋之後,客服給出的建議是“換電池成本太高了,還不如買個新的”。這種傲慢的態度瞬間激怒了這個美國人,他決定用視頻表達自己的不滿。他把客服回覆的錄音放在了自己製作的兩分半短片中,並把這個視頻上傳到了網絡。

他沒有想到,視頻在互聯網上獲得了病毒式的傳播,一個月就有了超過600萬的播放量,甚至被美國的眾多主流媒體轉載。

視頻爆紅後不久,蘋果就公佈了一項新的電池替換政策。


他更想不到,那時籍籍無名的自己,日後會成為YouTube上的超級網紅,帶火一種叫“vlog”的短視頻形式,並影響了大洋彼岸的一大批中國年輕人。


1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一向西裝革履、字正腔圓、不苟言笑國家級主播康輝,突然手持手機,帶領大家參觀起了央視大院和自己的工作環境。


對於沒有機會踏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大院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內容幾乎滿足了大家所有的好奇心。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跟隨康輝二十多年的行李箱、蓋滿公章的公務護照,再加上結尾時康輝展示的“秘密武器”,這些在平時從來沒有機會露臉的東西,很快讓這支視頻衝上了熱搜,收穫超過8.6萬次轉發和150多萬點贊。


這是康輝的第一支vlog,也是央視為配合採訪國家領導人國事訪問儀式推出的第一支vlog。


機場媒體區、主播的錄音環境、拍攝時打光用的燈,這些在平時根本不會出現在新聞正片裡的鏡頭,讓人倍感親切。


希臘總統府、巴西水晶宮、最高規格的國家領導人接見儀式,這些高大上的內容更是讓觀眾大飽眼福。


網上掀起了追更康輝vlog的熱潮,微博上相關話題閱讀達到2.4億次。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鏡頭前的康輝,就像一個觀眾的老朋友,帶著大家一路看完了嚴肅的國事訪問,嚴肅的政治新聞也增加了許多活力與樂趣。


而一向嚴肅的央視,通過這種方式變得親民了起來,變得可愛了起來,變得接地氣了起來。


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央視愛了”。


央視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


如果大家有留意,會發現這兩年,vlog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各家明星的粉絲會在自己愛豆的微博下催更vlog,如果還有哪個明星從來沒有出過一支vlog,粉絲們恐怕已經在背地裡吐血。


Vlog為什麼會有這種魔力?


而更多人還在疑惑,這個頻頻出現的vlog到底是個什麼?


要回答這些問題,還得從那個iPod電池壞了的美國人身上說起。


他叫凱西·奈斯塔特(Casey Neistat),YouTube上的超級網紅,vlog之父。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成名之前的凱西,只是個長相普通的洗碗工。


1988年,17歲的他讓自己的女友懷孕了,他自己也從高中輟學了。


對一個未成年人來說,這遭透了。


但他沒有逃避,選擇去餐廳洗碗打工養活孩子。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也正是在那幾年,他發現自己對做電影非常感興趣。


2001年,不顧家人反對的他前往紐約,追求夢想。


自行車銷售、快餐店廚師、雜工,在紐約高昂的生活成本下,他幾乎什麼都幹。

他隨身帶著攝像機,一有時間就拍東西。

婚禮視頻、生日視頻、藝術家的作品記錄,不同的工作也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在那條蘋果電池的視頻火爆之後,他意識到了短視頻+互聯網的潛力。

2011年,他再次推出短片“Bike Lanes”,短片對紐約的交通狀況做了極為戲劇化的諷刺。

他因為沒有在自行車道上騎車被交警罰了50美金,當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只在自行車道上騎車時,卻一次次撞上了雜物。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短片再次火爆,迫使紐約市長修改了交通政策,《時代》雜誌也將這個短片評為2011年十大最有創意視頻之一。

凱西知名度不斷提高。

2015年3月25日開始,他開始每天拍攝一段8-10分鐘的視頻來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他將這種嘗試命名為“每日vlog”。

大到走奧斯卡紅毯、超硬核的科技測評、環球旅行,小到帶娃、跑步、在紐約的街道上滑雪,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讓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騰騰熱氣與世界的豐富多彩。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視頻中的凱西就像一個鄰家大男孩,雖然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不會讓人感受到距離。

每一條視頻他都會出鏡,內容也都是對自己生活的記錄。這可以看做是vlog的兩大特徵之一。

凱西讓vlog這種短視頻形式有了辨識度、專業性和技巧性。

每天一條,他堅持了500多天,這些視頻全部由他自編、自拍、自導、自演、自剪。


最終,“每日vlog”為他的社交媒體帶來了500萬的訂閱和超過10億次的觀看,也讓凱西成為了YouTube上最受歡迎的創作者。


2012年,YouTube上出現了第一條Vlog,到了2018年,YouTube上每半小時就會出現2000條vlog作品


Vlog開始火爆全球。


2


凱西也影響了一個叫井越的中國人,

國內初代vlogger之一


一直想做短視頻的井越,沒能找到合適的形式。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無意間他看到了凱西的一支vlog。


那是凱西受邀去奧斯卡的視頻,20分鐘的視頻,他看了15分鐘,這個人還沒有到奧斯卡典禮現場。


井越開始好奇,他長得不帥,又不搞笑,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他,還有這麼多人看他?


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


時間往前推幾年,井越還在學校裡讀著理工科,由於家庭條件較好,父母並不關心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賺多少錢,一心只希望他能做個公務員或是教授。


但他自己並不想做這些,有一天突然和自己的父母說自己轉了專業,要學哲學,哲學唸到博士,又跟家裡人要休學,去北京工作。


父親當然不同意,問他一個月需要多少錢都可以給他,讓他繼續唸完博士,井越一口拒絕,去北京不是為了錢。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來到北京後,他開始給《梁歡秀》做編劇,很快成為了核心編劇之一。


做編劇期間,他需要刷大量的視頻短片,由於對喜劇很感興趣,他就想自編自導一些喜劇短片,但沒有拉到投資又放棄了。


直到看見凱西的那支vlog,他像是突然找到了靈感。


2017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條vlog。


那時鏡頭裡的他還有些拘謹,甚至還有些尷尬。


那個時候,很多人也還不知道這四個字母組合在一起該怎麼發音。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他一個人成為了一個劇組:策劃、拍攝、剪輯。


2018年1月,一條“別再問什麼是2017”的視頻開始刷屏,這是井越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這條視頻發出後,他的微博粉絲瞬間漲到了62萬。


人們記住了他滿臉的鬍子,記住了他的女友小八,也記住了他們的寵物“小箱”。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他把自己的每一條視頻都當成一個作品來創作。


他想在其中融入自己的喜劇理想,他不想千篇一律,想做出和現在市場上的爆笑短視頻有區別的喜劇,因此選擇黑色喜劇


在日內瓦街頭看到一個寵物糞便處理裝置,他開始解說。


“就是我注意到,日內瓦其實是一個非常貼心的城市,他會專門設置這種東西給狗主人用的,這邊有塑料袋,就是以防你遛狗的時候,突然對你的狗產生了厭煩情緒,你就可以把這個塑料袋拿出來,套在狗的頭上……”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天生的喜劇平臺,做編劇的經歷又可以讓他把自己的故事講得很精彩。


但歸根結底,他認為vlog還是為了表達自己,思考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一場漂亮的煙花、一次壯觀的日出,別人也許只是拍攝記錄,但他會思考自己和這一切有什麼關係,他要“搶客觀世界的風頭”。


雖然當初經常出現在鏡頭裡的女友已經分手,但越做越熟練的井越,早就成為了一名職業的vlogger:微博有了接近300萬的粉絲,接到的廣告也越來越多。


在國內,儘管已經產生了一批專業vlog博主,但對於這種視頻形式到底該如何定義,大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創作者要不要露臉?故事更重要還是講故事的形式更重要?


沒有人能準確下定義。


定義還很模糊,但共識已經形成:非虛構性、敘述者(不管出不出鏡)、完整的故事性以及個人創作,這四個因素可以用來區分一支視頻是不是vlog。


沒有人能明確說出什麼是vlog,大家卻都知道什麼不是vlog。


模糊不清的定義並沒有妨礙vlog在國內的發展,而真正讓它走進國內大眾視野的, 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歐陽娜娜。


3


2018年9月,歐陽娜娜重返校園。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對於一個明星來說,淡出熒幕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在流量對明星越來越重要的今天。


但入學的歐陽娜娜並沒有就此消失在大眾視野。


進入伯克利音樂學院後,她開始推出自己的vlog系列。


一個有著龐大粉絲群體的明星在自己的vlog裡成了一個在海外求學的普通人。


素顏、週末賴床、收到喜歡的包包和鞋子時高興的大叫,這些少女感十足的日常讓她吸粉無數。


甚至有人說最能治癒自己的,就是歐陽娜娜的vlog。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憑藉著與今日頭條合作的12期vlog,歐陽娜娜11次登上微博熱搜


短暫離開娛樂圈的她卻通過這種方式增加了更高的曝光度。


把自己的日常展示給自己的粉絲,對於向來生活在鏡頭下精緻的明星們來說,並不容易。


但通過歐陽娜娜,大家突然意識到這樣可以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口碑,也能拉近自己與粉絲之間的關係。


明星們自然不願意放過這樣的機會,紛紛入場。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國內各大視頻平臺也意識到,vlog可能會是下一個短視頻風口,騰訊、抖音、微博、B站,紛紛推出自己的vlog扶持計劃。


無一例外,這些計劃都是想挖到更多的vlog達人,在市場還沒有形成紅海的時候,拔得頭籌。


一時之間,vlog成為了一種潮流,2018年也被稱為“vlog元年”。


素人、網紅、明星、各大平臺,大家都在開始談論vlog了。


Vlog正在成為一種潮流的社交方式,更多的年輕人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來展現自己的生活與個性。


但不同於明星和網紅自帶光環,普通人入局vlog需要面對的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

拍些什麼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其實不必過分糾結,我們大可不必用那職業vlogger來對比,在自己的生活裡發現精彩,就已經值得記錄了。


不同於專業博主和專業化的視頻製作,素人拍攝vlog並不需要大量的專業設備和知識投入,只要有記錄的熱情,在手機配置不斷進化的今天,一部手機就可以讓你成為記錄自己生活的vlogger。


尾聲


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短視頻形式,有人說vlog是新的風口,也有人並不看好,但無論如何,第一批踩著Vlog乘風而起的人,已經收穫了紅利。

在5G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短視頻也必定大有可為。對於還沒有入局的人來說,vlog還有很大的潛力。而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用vlog展示自己、表達自己,這已經是最大的意義。不必人人都成為vlogger,但沒有一個人的生活不值得被記錄。那個最忠實的記錄者,只能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