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

三月的咸安區大幕鄉雙壠村,是全鄉最大的最偏遠的一個村,由三村合併而成,有著23.76平方公里的面積,與周邊7村相鄰,與三縣交界,點多線長面廣,防控壓力巨大。 對於咸安區政府辦駐雙壠村的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而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和復工復產,他們不懼風險、不計得失,在竹浪起舞和櫻花浪漫中,用忠誠與擔當書寫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共同奏響一曲田園牧歌。

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朱鐵明:管理有度的戰疫“老兵”

1月26日大年初二,朱鐵明踏上了前往雙壠村的征程,在有著30多年黨齡的他看來,組織安排他來雙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朱鐵明是一名“老鄉鎮”,曾在2003年就參與抗擊“非典”疫情,有著豐富基層疫情防控的他,格外擅長做群眾工作。

“土洋結合”是朱鐵明的基本思路,但前提還是要嚴明防控隊伍內部的紀律,在他的帶頭下,駐村工作隊和鄉、村兩級幹部嚴格實行了分餐制;所有會議都在室外進行,大家保持安全距離,不搞人員集中;所有工作人員都在村委會居住,每人各安排一間房,所有人自覺遵守防控紀律,確保了防控期間的自身安全。

朱鐵明通過協調區直單位和社會團隊,為村裡籌來各類防控物資,同時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群眾,召集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志願者,組建起一支抗疫隊伍。在15組羅家灣、13組雙壠口分設值守點,隨即實現全村的進出管控,各組之間則紮好籬笆,留出應急通道,安排志願者守住出入口。

他還發起成立督查專班,每天兩次全覆蓋的巡邏,制止串門、聚集、打牌等行為,對全體村民實行溫度監控,實現“戶外不見人,路上不見車,組組無串門”。

明晰的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執行。2月8日,在日常的溫度檢查中,雙壠村2組武漢返鄉人員出現疑似症狀,後被列為臨床診斷病例,工作組迅速行動,精準定位該病例的8名密切接觸者,並進行集中隔離,最終,該名確診病例安全順利出院,其餘密切接觸者也相繼解除隔離,一場風險消於無形。

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鄒建新:溫暖人心的戰疫“奇兵”

去年11月,鄒建新被安排到雙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年底,剛剛忙完精準扶貧工作的他原本打算攜妻帶兒回老家和父母一道,過個團圓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夫妻二人沒有猶豫,安排好6歲的兒子後,各自奔赴防控一線。

重新回到雙壠村的鄒建新和3名同事一合計,立刻完成了由“扶貧工作隊”到“防控工作隊”的轉型。在工作隊建立了明確的規章制度和防控方案後,他意識到,要想讓全體村民積極配合,務必要確保大家“坐得住”。

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如何才能坐得住?

一方面,他身體力行,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深入各村組摸底信息,進入值守點,參與一線執勤。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傾聽群眾訴求。另一方面,他組織大家建起2個物資供應點,在外批量購置物資,由2名村幹部擔任配送員,開展定期配送,滿足群眾的物資供應,對就醫買藥的群眾,堅持村醫送醫送藥上門。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鄒建新堅持“紅事延期辦、白事極簡辦”,整個2月,該村共有3名老人過世,工作隊雖然理解各家各戶的悲痛,但仍然只允許以“足不出戶”為準繩,在自家進行小範圍的悼念。

有鄰村的外孫聞訊而來,但最終都被阻隔在了村外,為了防止他們返程帶來不必要的流動風險,鄒建新又安排專車,將他們一一送回。

悉心服務、堅守原則,鄒建新得到了群眾的認可與配合。

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朱萬澤:率先垂範的戰疫“尖兵”

大年三十,年夜飯還未上桌,家住鹹安城區的雙壠村支書朱萬澤就踏上了回村之路。相比起溫暖的小家,他更放不下村裡的大家。自此,他召集村兩委幹部一道住進了村委會,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

“每當和家人視頻的時候,眼淚都會掉下來,不是不想家,而是我如果不第一時間來到村裡,工作隊和群眾說話時都沒底氣。”朱萬澤說。

因為曾是養豬大戶,朱萬澤對傳染病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在他看來,讓村民們深刻理解疫情的嚴重性,對病毒不抱有僥倖心理極為重要。

大年初六,朱萬澤接群眾舉報,得知該村18組有人聚眾打牌,他迅速同幾名工作隊員一道,果斷採取行動,驅散聚集人員並沒收賭具,但當事人陳某卻極為激動和抗拒,一度揚言要找舉報群眾的“麻煩”。

此外,陳某認為,現在還是過年期間,往來“玩玩”很正常,而且疫情未必會傳入村裡。

針對這種想法,朱萬澤一邊耐心與其做工作,不斷介紹當前防控大局和疫情形勢;另一方面曉之以情,動之以“法”,在他不厭其煩的耐心勸導下,幾天後,陳某及其家屬總算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主動向朱萬澤誠心致歉,並自動做起該灣的宣傳員和勸導員。

大幕鄉雙壠村的戰疫“三兵”

像這樣“前期很不理解,後期主動幫忙”的村民思想轉變故事,在朱萬澤這裡還有很多,而他,也總是以最寬容的心態,給予村民們極大的理解和幫助。

從疫情發生至今,雙壠村得到了極為嚴密的阻隔,傳染源被有效切斷,未出現一起第二代病例。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在雙壠村抗疫中,以建章立制管人,以政策宣傳服人,幹部垂範引人,督辦嚴懲示人,正是這些源頭活水,成為大山深處成功抗疫的典範,復工復產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