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理解消費行為,裡面藏著你營銷能力的基本素質

充分理解消費行為,裡面藏著你營銷能力的基本素質


我是數據出行的解構先生​;


在我上一篇文章中,在最後一環節,如何對顧客進行分類,總結了三種方式,第一就是利用現有的顧客模型來進行分類。第二是利用大數據的機器學習方法來進行分類。第三是直接借鑑成熟的企業所使用的顧客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這三種方法還是比較抽象的,沒有具體的形式和表達。但是在顧客分類體系裡面,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因素分類,確實存在著一些基礎的因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基礎的分類框架。


顧客的購買行為受變化的基本因素有很多,但我這裡大概是分為這三類,就是文化、社會和個人。當然可能還會有一些政治、經濟、技術地理等宏觀層面的影響,但只有文化社會和個人這三個方面的影響才是持久的。


第一 宏觀層面的文化的影響因素


文化價值觀是最虛無縹緲的東西,卻是影響最為廣泛。如果沒有跨文化的營銷,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研究,因為主流文化的設定,基本上的沒有變化的。比如在大陸區朋友接受的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集體觀念比較濃,所以,在對大陸區的做的營銷方式,都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創作的。


1,主流文化


在達倫多夫看來,“社會流動性成為工業社會結構的根本要素之一”,但是主流文化的流動卻是很難撼動,即使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轉型期。但社會流動性的增長可以帶來機會平等的擴大​,這個主要表現為主流文化中使用的產品,很快會被群體接受​。現有的企業組織,基本上都是在區域主流文化的影響下生產的。


2,亞文化


主流文化雖然是比較穩定的,是確定了這個區域的主要文化產品,但每個文化都有他的次文化存在,在亞文化中,有更具體更認同的文化,如果亞文化覆蓋的人群多的情況下,對企業組織來說,存在著更寬闊的市場。而且,在亞文化領域的不斷生長中,企業也是可以針對其開發出相應的產品,對企業來說,也是為其未來商業發展的一部分。


如在青年中,動漫市場是一個小眾的市場,但是隨著這個二次元文化不斷受到青少年的喜愛,這個市場也不斷的成長起來。對動漫公司來說,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


3,階層文化


階層文化更多的是下一社會模塊中闡述,但是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的文化,階層價值觀決定著他們的選擇,奢侈品的消費一般是在上層消費者消費,而下面階層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方式,卻很少有被承認。所以,跨階層的消費,是需要很大的培養和宣傳的過程。如果有跨階層消費,也是存在的,在下一個模塊中有提到。


第二 社會群體的綜合因素


1、正式社會結構群體


在一個正式的社會結構群體中,他們的社會價值觀,一般都是穩定的,對這個群體有著很大的認同感,比如家庭、宗教等。另外,在正式群體之外,還有著一些渴望加入此群體的人員,他們會想辦法渴望自己的身份,具有這個群體所具有的特徵。當群體的行為成為主流時,會讓群體裡的成員模仿。


如果群體裡的主流在做開始了某種消費行為時,這時,會出現了跟風的現象;

同時,在同一個群體裡的人員,未必會認同群體的價值觀,所以,消費方式也會出現了疏離;他們可能會出去組織另一種價值愛好的群體


2、非正式社會結構群體


非正式的社會結構群體,是很難用一個尺度去衡量它的,但是它的影響卻是存在。比如使用小米手機的人,叫米粉,這個群體之所以形成,首先是有一批這樣的產品認同的人存在,再去影響其他的人。


比如此產品的群體裡有專業的專家,他在這個領域裡是有權威性的,所以,他在非正式群體中是有話語權的,進而影響到其他成員;


另外,對企業組織來說,非正式群體的存在,是很重要,可群體最小的單位是個人,所以,如果培養的是從獨立的消費者開始,尤其是熱心的消費者,那最有可能形成病毒式的營銷。


非正式社會結構群體,跟當下的互聯網社群,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的存在不是因為官方的管理,也不是社會給予他的標籤,而是一種主要靠自組織起來的力量,同時,加以引導。


3、多種角色和定位


一個消費者可以是在正式群體,也可以是在非正式群體,角色卻是不同的,比如,一個消費者,他既可以是公司的高管,那麼對於他的消費定位是明顯高層次的,同時,他又是旅行愛好者,那麼他的旅遊消費潛力是巨大的,對於企業來說,這個判斷是非常有利的;


每個角色的定位,大多都是模糊的,只能是在一個大概的範圍裡判斷他,因為還需要加上個人特質。


第三 群體之外個人特質


如果說群體價值觀是群體強加給消費者的,那麼個人特質,則是個人在成長和刺激中不斷做成選擇後而形成的,所以,相對群體的穩定性,個人特質呈現的更多的是多樣性;


1、個體價值觀


價值觀在前文中都有涉及,個人的價值觀基本上是穩定的,不會出現特別大的變動,所以,消費者做外顯的消費行為,也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異動。當然,如果組織通過改變消費者的內在價值觀,來改變消費者的外在消費行為,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大量的營銷活動和時間;

2、多樣的生活方式


價值觀是決定著這個人的生活方式的,而生活方式往往會通過一些活動、興趣和愛好完成的。在與環境、人的互動過程中,生活方式可以很全面地去描繪一個人的狀態,消費觀念。營銷人員針對生活方式開發出來的產品,往往會出現奇襲市場的效果。


如果針對有經濟基礎,同時缺少交流的上進消費者,會提供一些高端的培訓課程,那知識的凝結就會吻合了這批消費者的需求。


3、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衝動消費、理性消費,都是一種對自我認知的消費行為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自我是存在著三種狀態的。


真實的自我,假設對自我的認知是準確的,那麼就會存在一個真實的自我,也就是對自我的認知和外在行為是一致的。理想的自我,這是對理想中的自己一種描繪。社會自我,即是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三個自我概念,往往會出現重合或者是出現誤差。因為自我的認知不充分。尤其是對自我的理解還不敏感的群體。


在營銷人員給消費者介紹產品時,往往會使用一種社會自我的形式,讓消費者,自動對標某個群體。但其實,真實的自我是跟那個群體有誤差的。


以上三個方面,分別來自於三個主要學科,突然,其中,社會學科是最近各種新的專業裡經常提的,很多學科也是逐漸的往這方面結合​。但是,作為在社會學裡沉浸了兩年的學生,真的感覺以前的知識都丟了​。


2020年3月29日22點35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